我们的身体,想念野蛮的自然:野蛮时代自然之女战纹

  为了对抗单一致病菌,我们服用抗生素,最后导致消化道所有细菌无一幸免;为了防治农作物的少数害虫,我们使田野间绝大部分的昆虫近乎绝种;为了保护豢养的羊群,滥杀各地的狼;我们还为了“消毒减菌”奋力清理公共场所。这些都是努力与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划清界限”的愚蠢做法。
  北美的叉角羚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在它们生存的区域没有任何天敌,但跑得太快消耗精力过多,就会英年早逝。为何叉角羚还要跑这么快?科学家发现,叉角羚的速度是被以前的天敌训练出来的,当天敌已经灭绝,它们还是继续奔跑,只为逃离昔日鬼魂的追逐。
  我们也是。随着人类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成为扫荡天敌或其他威胁我们生命物种的专家:异物钻入口腔或皮肤,一个口腔喷剂或药膏即能解决;预防细菌,抽一张湿纸巾可以搞定;绦虫感染,吞药就成了。绝大多数曾经困扰人类上千年的疾病,现在只要你付得出钱,都有解药。但是,当这些古老疾病远离之际,新的疾病又层出不穷:克隆氏症、发炎性肠道疾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等。与过去的认知相冲突,上述疾病的好发地区全是在公共卫生领域投入最多资源的国家。
  怎么回事?我们努力建筑起一道公共卫生大网,却仍避免不了疾病的威胁?本书作者罗伯·唐恩,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生物学系教授,他告诉人们现代城市人企图掌控生态圈的愚蠢。为了对抗单一致病菌,我们服用抗生素,最后导致消化道所有细菌无一幸免;为了防治农作物的少数害虫,我们使田野间绝大部分的昆虫近乎绝种;为了保护豢养的羊群,滥杀各地的狼;我们还为了“消毒减菌”奋力清理公共场所。在作者的观点中,这些都是努力与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划清界限”的愚蠢做法。
  自从巴斯德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人类对于“无菌世界”的追求就欲壑难填了。现代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使我们过多地把身体视作一部机器,而不是与周围环境互利共生的一个生态圈的组成部分。目前,医学界对于人体的运作,远远未掌握其规律,对于某些解释不清原因的现代病症,不妨可以看做体内生态圈紊乱的一个表征。
  克隆氏症就是一个例子。克隆氏症这类现代肠道疾病,与人体中寄生虫的消失息息相关。于是甚至有美国的克氏症患者,千里迢迢去到非洲喀麦隆,光脚在满是新鲜粪便、恶臭的“户外公厕”来回行走,嘴里念念有词:“鞭虫快点光临我吧!”这点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努力打造一个洁净世界的意义何在?”科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一个“叉角羚通则”:“每一个物种皆拥有‘回应’共处物种(无论是寄生虫、微生物或天敌)的基因与遗传特征,即使具有互动关系的物种已经绝迹,这些特征仍然不会消失,却极有可能成为一种过时的存在或负担。叉角羚背负的演化包袱是逃离绝种天敌的奔跑速度,我们人类呢?是不是失控的免疫系统、错乱的大脑神经回路或发狂的肾上腺素?在现今这个生物多样性骤降的“美丽新世界”里,我们的身体透露的种种信息,却仿佛依旧在怀念曾经互利共生物种的鬼魂一般。有一句土耳其谚语如是说:“世上没有不带刺的玫瑰,也没有少了对手的爱情。”
  西方将主宰多久
  [美] 伊恩·莫里斯 著
  中信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大约在1750年,英国企业家率先使用蒸汽机和煤炭,从此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厂、铁路和炮艇的出现推动了西方国家在19世纪的崛起;20世纪,计算机和核武器的出现使其获得了全球霸权的地位。为什么西方在过去的200年里得以统治全球,它的统治将持续多久?
  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伊恩·莫里斯在本书中,描述了人类历史的模式,提出地理因素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国家的发展,“地理因素使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容易到达美洲。”
  创客:新工业革命
  Chris Anderson 著 萧潇 译
  中信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是现任《连线》杂志主编,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到新工业革命的前沿阵地,深入考察了创业者是如何使用开源设计和3D打印,将制造业搬上自家桌面。他预言一个定制制造、“自己动手”设计产品、创新的时代即将出现,将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安德森引用了科幻小说家科利·多克托罗的小说《创客》,如多克托罗所描述的那样:“‘通用电气’、‘通用磨坊’以及‘通用汽车’等大公司的时代已经终结。桌面上的钱就像小小的磷虾:无数的创业机会等待着有创意的聪明人去发现、去探索。”
  最后的手稿
  [美]特拉维斯·霍兰 著 杨晋 译
  新星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年轻的档案员。
  莫斯科,1939。在卢比扬卡监狱深处,他被委派查证一篇未署名的小说,作者是伊萨克·巴别尔,撰写《红色骑兵军》的人,这个人在一生中最后的日子里被禁止写作,最后的作品被交给了年轻的档案员。
  做过文学教师的档案员,在巴别尔的文字面前,终于再也忍不住。他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将部分的手稿偷偷带出监狱。
  这本书在英国获得多个奖项,被称为“一部撼动心灵的,关于恐惧、丧失和记忆湮灭的小说”。
  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
  张泉 著
  新星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晚清以来,变革不断,城市首当其冲。由长安、洛阳、汴梁、杭州、金陵、北京历经千年构架起来的城市参照系统,渐渐土崩瓦解;与此同时,西方城市的概念进入中国,从市政、民主、金融、军事、文化等角度做新的探索。本书从城市群视野出发,寻找它们在历史中的基因突变,藉此考察现代中国的历程。天津、香港、澳门、哈尔滨、长沙、上海、北京、南通、杭州、汉口……它们都曾是现代中国起源的一部分。
  在荷兰过日子
  丘彦明 著
  龙门书局2012年10月版
  丘彦明,生于台湾,现居荷兰,在这本书中,他描绘了自己散淡、悠闲的日子,一些小事小物的亲身经验:风车、木鞋、乳牛、啤酒、奶酪、生鲱鱼、花园的颜色、坚果记、散步、节庆、美丽的中世纪小城……
  这是一种“太过平凡、清淡的日子”,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这本书如此吸引人。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很难寻觅到如此安静、从容的日子,没有彷徨,没有焦虑。
  哈姆雷特的黑莓
  威廉·鲍尔斯 著 陈盟 译
  中信出版社2011年6月版
  作者威廉·鲍尔斯指出网络时代的困境:电脑、手机、MP4、PSP等构成的“屏幕”世界让我们失去了本真的生活状态,用一个词概括起来,就是缺乏“深度”:思维的深度,情感的深度,关系的深度…… 他从人类历史长河的七位哲人的经历,指出救赎的方向;并且以亲身实践经验指出,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办事,持久地坚持,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快乐充实的生活打下基础。

推荐访问:野蛮 想念 身体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