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走出伊甸园 走出伊甸园 国家地理

  璞丽酒店,上海静安寺繁华地段,李果独自坐在底层露天藤椅上,抽着细雪茄,发着呆。最近她经常来上海,这里的繁华和她云南的家有着天壤之别,每次她都尽量在这闹市中找一片净土安处。在丈夫马悠离世后,那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回忆被收在了心底,李果担起了一份因爱而起的责任。
  爱情
  马悠出生在德国慕尼黑旁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小镇,是贵族大公的后裔。少年时候的马悠和德国的环保领袖相处过一段时间,这段时光影响了他日后的人生。从1989年开始,他在菲律宾创建了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被称为“雨林再造之父”,改写了菲律宾的国策和林学院教材,并于1997年获菲律宾政府总统奖。
  同一年,马悠受德国政府的委派来到中国,担任中德政府间合作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恢复和保护项目”专家组组长达6年,还专门为欧盟设计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援华项目《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资金总额高达5100万欧元。这里,大家都称马悠为“老马”。李果和老马是在一次秘鲁大使的招待晚宴上相识的。初次见面,马悠以一首曲子求婚,李果先是诧异,后来她说:“他敢要我就敢给”。
  李果才情出众,偶尔会提笔写诗。“嫁人之日即是野芽被摘入筐中之时,所幸,逢迎良辰美景,正当季节时令,被摘得全心全意。心中明白,再早一点,春芽不发,再晚一日,错过谷花。” 她这样描绘这份相遇而知的喜悦和幸福。后来,他们的两个精灵般的女儿也出生了。
  但是李果却没料到一切结束得这么早,这么突然,如天崩地裂。2010年1 月26日,马悠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家中。次年3月,森林雏形已经形成的雨林再造工程被一场大火化为满目疮痍。如果不是几位外国的朋友在场,李果也差点被那场大火带走。“山上被烧,家里失窃,这些都是让你棒喝的事情。给了你又把它拿走,天翻地覆的事情。发生之后天还是天,地还是地,你还得立在这里,就是这样的。”
  马悠的离去,是学界的巨大损失,也使得相夫教子的李果一下子要面对许许多多的纷繁事务。最大的压力并非是家里三米长大床上体温与形体的消失,也不是马悠巨大的荣誉光环忽然如紧箍般的套到了她头上,而是社会各界的压力。简单地说,是一个失去丈夫无形保护的女子面对社会的压力,还带着两个女儿。与当地政府签署协议共同保护的热带雨林因为火灾被烧,却没有任何人或机构挺身为此买单,或受到惩罚,或投资再建,投诉无门。“如果在以前,马悠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份,以及与政府签署的中外合作项目合约,作为抗议的砝码,多少有点用。”李果讲道。
  责任
  在云南西双版纳,大面积天然热带雨林被转化成了人工橡胶林,这一举措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热带雨林就好比是地球的绿肺,但是现在它却岌岌可危。2008年李果和丈夫承包了6平方公里土地,为了让当地已消失了的山地雨林重建起来。两年的时间,夫妻俩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种下了三百多万棵不同品种的树。李果说:“我们什么植物都研究,从地被到最高层冠,在不同海拔,不同区域,不同群落,我们尽量找回来原生的物种,然后按照马悠的群落式种植方式放进去。”
  丈夫离世后,李果拿着德国政府发放的抚恤金作为生活开销,其他的全部用来维护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的运作。曾为媒体人的李果决定要把丈夫的成果传播出去,成为社会的财富,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雨林的重要和亟待保护。“我习惯和树站在一起,不习惯和人站一起。但我最终还是去了。”李果开始关注文化传播领域的开拓。《妲妲的世界》就是她的团队正在开展的生物多样性文化传播工作的一部分。此外,他们还计划拍摄一部以“天籽”为名的电影。
  马悠曾经被誉为“兰花的上帝”。全世界2万多种兰花,西双版纳有500多种,而马悠的实验室就有120多种。马悠生前每天都要去雨林里找寻从枯树上跌落下来的兰花,把它们运回山庄的实验室里栽培,两年后再一个个地绑回到雨林的树上。娇兰的总裁是马悠的好友,对他的兰花项目一直支持,现在,终于有了成果。LVMH集团旗下娇兰品牌,近日与李果合作,将把李果的公司种植在西双版纳这边土地里的兰花作为全新系列的绝密配方。娇兰公司除了支持李果的部分项目外,还将额外出资买下所有田地里的兰花。
  母亲
  马悠从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去外面的学校上学,她们甚至很少出门,只是在家里自己玩,画画、下棋。夫妻这样做是根据欧洲夏山学校的成功例子而确定的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大家第一次见到李果的两个女儿是在一场电视节目上,两个精灵般的混血儿牵着大象在演播厅里歌唱。上完节目,网络上就出现了一个关于小女孩身世的帖子,短短几小时就有3万多次点击量,一跃成为了百度搜索第一。最近,甚至有出版社已经准备出版她们的新书《妲妲的雨林》了。
  姐姐英文名Linda和妹妹的英文名Vanda,都有“万代兰”的意思。兰花一直是马悠研究的重点之一,所以他把孩子的名字也以兰花命名。姑娘们在父母亲手筑起的“伊甸园”里长大,家里的九条狗和一只猫就是她们的朋友。孩子们还小,尚没有大到可以明确死亡意义的年龄。大女儿Linda经常作为李果的安慰剂,当她痛不欲生时,Linda会说“爸爸只是暂时离开,前几天还碰到过呢”。Linda和她的母亲一样,喜欢去自家院落里的橡胶树上待着,李果是去喝酒抽烟的,Linda喜欢在那儿画画。
  因为一直没去学校上学,孩子们和其他孩子有很大的不同。李果认为孩子们并非异类。从她的角度来看,孩子们是很正常的,她认为不该再让孩子们像个小大人一般,也不能再去内地较为闭塞的地区上学。2012年9月中旬,差不多是马悠离开世界的第一千日,李果带着两个女儿和自己的母亲,一行四人,来到欧洲。《妲妲的世界》拍完,孩子们将会在这里接受教育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马悠就以自己的姓氏“MARGRAF”为名,在慕尼黑筹建了一个科学出版社。今天,当地球环境极其恶劣引发各国自上而下对环境生态重视时,MARGRAF科学出版社多年的积累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直到今天,MARGRAF科学出版社依然在业界具有极高地位,尽管与马悠的家族已没有实质上的关联,但是公司自上而下依然对创始人怀有极大的崇敬之情,其遗孀带着家人的到来,无疑给这家小公司带来一丝骚动。
  神谕
  在李果心中,天籽不仅是一个做环保研究的工作室,这里似乎被赋予了神谕,有幸到此的人,都会被“施魔法”。室内设计师赵晓与朋友计划在新近落成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里开个高级餐厅,苦于找不到创意,朋友推荐了西双版纳的李果,他们一起飞去考察,一进入李果位于景洪的家,这些人立马像着了魔似的,兴奋异常,思绪万千,居然现场就凭空设计起成都的空间来。
  后来餐厅取名为“拾得雨林实践中心”,老旧厂房被改造成热带丛林包裹着的禅房。李果成了项目始创合伙人,作为一个双赢的项目,这里不仅是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最有分量最为核心的私密休闲场地,也让她要推广的植物多样性概念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李果的“生意经”是如此循环的:在此的每一笔消费都可能为雨林增添一抹绿色,每购买一件产品就可以实现“天籽”部分收益,促成其扩大在云南的有机基地、拓宽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当地人继续破坏生态的可能。
  在迈出市场化的第一步之后,李果又与拾得雨林实践中心策划了一个“奔走两万里”大型国际公益活动,联合澜沧江-湄公河母亲协会、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等机构,共同行走214国道,倾听来自江河源头与三十多个民族的声音,见证、记录、保护逐渐被现代文明湮灭的文化多样、地质地貌多样以及生物多样。
  李果一直认为大女儿Linda是马悠的再生,Linda经常说在自家门前的树洞里有时会听到父亲的话语。一次李果带着女儿们在意大利坐火车,中途遇到大罢工,一家人和所有乘客像逃难似的拖着大包小包,无助地前行。Linda突然说受不了了,要发泄一下,在安顿下之后,画了一棵树,就是家里树干上有个大洞的那棵,惟妙惟肖,以前李果和马悠经常在那儿喝酒。Linda在日记中写道:“窗外是欧洲的森林,爸爸说如果和我们的雨林比,欧洲的树的品种只有一点点。在火车上我会非常想家,想爬树,特别是我的那棵鸡蛋花树:每一个树杈我都记得,还有那个大树洞。”

推荐访问:伊甸园 走出 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