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函数教学 高中数学必修1-5教案

  高中函数教学是初中函数教学的延续,它是构成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支架。函数与方程、数列、不等式等,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是函数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认识函数的性质、图像及其应用,了解客观世界中运动与实际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函数概念并初步学会应用函数,使学生掌握的函数知识逐步深化与提高。
  一、加强对函数定义与概念的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变量”定义,以及一些特殊的函数,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概念以及一些简单的性质,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基本知识。新教材特别强调了实例的典型性和丰富性,充分运用了表格和图像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其他形式。这样的安排既可以提升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层次,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函数概念中“对应关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所以,教学中首先要回顾初中函数概念,然后引用课本中例题,和学生一起分析例题,例如已知:得出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h=130t-5t2,分析t和h的变化范围,分别令其为数集A和数集B,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 和它对应,进而分析、归纳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其次,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函数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揭示函数关系的本质是表达两个集合之间的元素,按照某些特殊法则所确定的对应关系,从而给出函数的对应说概念,以及函数的三要素。
  二、把函数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函数是描述数学规律的一种数学模型,它与物理、化学等各学科联系密切。函数中变量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依赖关系,变量与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当某一个变量取一定值时,依赖于这个变量的另一个变量只有唯一的一个确定的值。反映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是函数的基本属性,所以说,函数是描述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实例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具体化,首先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实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用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的定义,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函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真正形成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函数的概念与定义,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与掌握。
  三、在反思维定势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的独创性就是指思维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其显著的特征是思维独特性和新颖性,表现为思维不落窠臼,解题思路不拘常法,寻求变异,大胆创新。函数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合理的思维定势,这种定向、定法、定序的思维方式能简化并加快思维的进程,快速有效地汲取一切有价值的知识,它是数学索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思维定势也容易引起负迁移,表现为思维单一,不易改变思维方向,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问题,所以,我们教学中既要利用定势的优势,又要加强反定势教学,突破定势的束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例如:对满足M≤2的一切实数m,函数f(x)=mx2+2x+m-1的值恒等于零,求f(x)的定义域。学生已习惯求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定义域和由定义域求值域。本例限定参数范围下,由值域逆求定义域,定势已失效。启迪学生分析变化的相对性,反客为主,则问题转化为已知关于m的一次函数g(m)=(1+x2)m+2x-1的定义域、值域,求参数二的取值范围。这个定势的突破来源于大胆的主元更换,这微妙的更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避免函数的教学中的难偏怪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首先要把函数的概念理解透彻并非一个简短的过程,要考虑到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不久的事实,设计函数的教学过程必须由浅入深,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跨度不能太大,应着力于打好基础,并进行逐步的综合训练,在后继学习中,通过对函数的应用来获得巩固和提高,逐步提高数学能力。知识可以一步到位,但是能力是逐步形成的。例如:在学习了集合与映射等概念后,这时就可让学生明确函数定义了,并由此定义来明确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概念。那么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怎样判定两个函数是否是相同函数?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问题。如果在这里讲的太多,那就是偏难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五、在函数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综合,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出结论,体会到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成功的成就感。例如:电热水器的水箱容量为180升,加热到一定程度就可淋浴,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热水的流出,冷水也经水循环装置注入水箱,设t分钟内注入冷水22t升,同时放出热水34t升,等水箱内水量达到最小值时,热水器自动停止放出热水,只有等冷水注满水箱时,经过热水器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才继续放出热水,如果设定每个人洗浴用水不超过50升,那么该热水器一次至少可供多少人洗浴?这是一道利用函数解决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已知道t分钟内放出34t升水,则必须求出放热水的时间,这样才能知道热水器一次可以放出多少热水,供多少人使用。此时,我们应提醒学生找出未被重视的已知条件,所以学生就发现了“当水箱内水量达到最小值时,就自动停止放出热水”,这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于是综合这些分析,就有同学发现了这道题的解答方法,即可以先建立一个水箱内总水量y关于t的函数,然后求出v的最小值,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遇到问题时,首先梳理出问题和已知条件,然后再分析、综合,从而成功解决了问题。

推荐访问:探究 函数 新课改 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