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思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具有能动思考分析特性。但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反思能力的训练,未能留存足够的反思空间,找出改正问题有效办法,影响和降低了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新实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回顾学习数学的历程,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见,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起到复习数学知识,弥补学习不足,巩固知识技能的作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探究任务。
  一、注重质疑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反思活动更具主动性
  情感是学生能动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活动深入开展的助推器。反思能力作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较高形式,需要较好的思维技能和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处在学习活动的关键阶段,情感发展的特殊时期,既有主动探知真相的积极一面,又有害怕畏惧困难的消极一面。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有效教学资源,扬学生积极主动“之长”,避学生消极畏惧“之短”,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激发作为反思能动性培养的首要条件,抓住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表现形式上的多样特性,内容展现的趣味特点,设置紧扣目标要求、贴近学生实际、易于激发情感的生动、趣味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反思”,“愿意反思”。
  如在“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中,由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较为复杂,加之一次函数还与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识点之间存在关系,学生学习时具有一定困难,致使学生反思的情感受到影响,反思的积极性受到限制。此时,教师针对这一实际,将一次函数与生活问题有效融合,设置“个人缴纳所得税”、“通讯公司话费充值消费”等现实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内在能动性,使学生反思内在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主动反思”成为内在自觉要求。
  二、注重数学问题解题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反思活动更具针对性
  方法是人类解决问题、取得实效的“金钥匙”。数学问题作为知识、能力、素养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教学理念、策略、手段运用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反思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了“沃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在反思解题活动、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出现反思效能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未能掌握和领会问题分析、解答的一般方法和“要领”。可见,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反思能力、正确的解题方法。因此,教师在学生反思能力培养中,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引导和指导掌握正确的探究问题方法,善于利用探究性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实践活动,找寻问题进行有效解答的方法要领。
  问题:已知抛物线y=x2-2x+a的顶点A在直线y=-x+3上,直线y=-x+3与x轴的交点为B点,点O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1)求点B的坐标与a的值;(2)求△AOB的面积。
  这是一道关于“二次函数”知识内容的问题案例,在该问题教学中,教师将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在学生探究活动前,设置“上述问题案例条件中有哪些内在条件?”“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找出哪些条件关系?”“解答该问题可以运用哪些数学思想?”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究活动,同时,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实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活动,并在疑难处“点拨”,使学生认识到解答该类型问题案例需要抓住“二次函数性质以及图形性质”,可以通过“图像法、数形结合”等方法,此时,让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得该类型问题解题要领,从而为学生反思解题活动、解题思路更具针对性和方法性。
  三、注重学习活动反思过程的辨析,使学生反思活动更具实效性
  初中生处在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积淀”阶段,在反思过程中受到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容易出现考虑不周、思路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而学生间的辨析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公正、科学的分析和认清解题存在不足,为学生更加高效反思提供了建议和依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辨析活动的互补特性,引导学生开展生生辨析、小组辨析、师生辨析等多样活动,准确、科学、全面地对学生反思活动过程进行辨析和指正,实现学生反思活动更加高效、科学。
  如在教学“有一个等腰△ABC,现在知道它的一边长为3厘米,另一边的长度为7厘米,试求该等腰△ABC的周长为多少厘米?”问题时,教师在学生解题基础上,设置“3+3+7=13厘米或3+7+7=17厘米”解题过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解题过程进行对照辨析,找出问题解题不足。教师要求学生在自主分析、小组讨论基础上,指出解题不足和解决方法,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总结提炼指出,该问题解题过程存在“审题不清,未能抓住三角形三边性质,确定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的要求而造成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等腰△ABC周长为17厘米”。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生内在能动特性,创新教学手段,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在有效性教学活动中“愿意反思”、“能够反思”、“善于反思”。

推荐访问:反思 动力 学习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