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笛声》教案及反思

  《笛声》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笛声》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笛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识字,重点理解“嘹亮、悠扬、激越”、“啼啭、喧噪、啁啾”、“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课文内容,理解聂耳对音乐的向往,体会师徒之间的一段音乐情愫,一份莫逆之交。

(提高:对于聂耳从小善于从民间学习音乐的这段经历与他将来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内在联系,引发了解与思考的兴趣。)

  一、乐曲导入 ,简介聂耳

  1.赏乐曲,知道笛子是中国的民乐,板书课题。

  2.过的词语来表达这笛声带给自己的感受。

  3.聂耳简介,默读了解,简要说说感受。

  教学说明:
启发学生用以前积累的词语描绘笛声,挖掘学前的语言基础,进而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指向,通过学习课文,积累文中精彩而丰富的描写笛声的语句,了解生平,知道其“人民音乐家”的称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自学新词,思考:围绕“笛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简要概括。

  2.引出文章首尾,比较阅读,理清脉络

  ●读着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语言,表达的内容一样吗?

  3.交流、概括板书 [教学说明] 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三、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1.再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笛声的句子,欣赏朗读。

  2.品读句1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1)在读中体会“嘹亮”、“悠扬”、“激越”这3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2)个别读、齐读。

  (3)引读: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的笛声是那样的„„是那样的„„是那样的„„,听着听着,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板书:出神听 [教学说明]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引读,体会这三个词语描绘的是不同的笛声,这是对聂耳所听到的笛声的总的概括,通过提示性引读,体会三个词语的并列关系。]

  3.品读句2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支能唱歌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1)聆听笛声,理解“啼啭”、“喧噪”、“啁啾”的不同含义。

  (2)指导朗读。

  (3)引读积累。

在聂耳听来,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 [教学说明] 在理解“啼啭”、“喧噪”、“啁啾”这三个词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笛声的出神入化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尝试通过让学生聆听如小鸟般鸣唱的笛声,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那时而清脆婉转,时而热闹灵动,时而此起彼伏的美妙笛声,在化解难点的同时,通过诵读,感受聂耳对音乐的悟性。]

  四、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1.填空提示,理解“渴慕”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在那满脸渴慕的神情中,在那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里,我们似乎感受到聂耳

  2.联系上下文,将描写笛声的语句串读品味。

[教学说明] 通过填空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语言,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向往,对学习吹笛的渴望,自然地理解“渴慕”一词,通过串读,再度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理解“茫然若有所失”,积累近义词(茫然若失、若有所失) [教学说明] 先理解“若有所失”,再加上“茫然”一词进一步体会,强调听到笛声,聂守信就不由得出神了,听不到笛声,他就好像失去了重要的东西,心神不宁,魂不守舍。这位民间的老木匠吹奏的笛声深深地吸引着他。]

  4.引导概括,梳理文脉,板书归纳。

板书:渴望学 学会吹

  5.再读课文,根据提示,想象补白 (什么时候) ,静静的甬通街荡漾着 的笛声,那笛声 在小小的木工间里, 老木匠和小聂耳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于是 。

  6.理解 “莫逆之交”,板书归纳。

  7.读中悟情。

小结: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成为了知己,在共同的志趣中,他们成为了知音,这就是一位人民音乐家成长的故事。

[教学说明] 关于聂耳向老木匠学吹笛这一内容,课文只有一句话:“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上下文有较大的跳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通过组织学生想象他们的对话,来补充文本的缺失,丰富文本的内容,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聂耳对笛声的迷恋,对吹笛的向往,进而理解在共同的志趣中一老一小成为了知己,成为了知音,成为了莫逆之交。]

  五、总结课文、作业布置

  1.摘录、积累描写“傍晚时分”的语句。

  2.搜集资料,进一步认识到聂耳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

  板书设计:

  人民音乐家 聂守信出神听 渴望学 笛声 莫逆之交 学会吹 老木匠

  小学四年级语文《笛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自主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老木匠那神奇、美妙、变化多端的笛声中走进聂守信的心声,并通过想像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3、体会本文中首尾呼应表达方式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点:

  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难点:

  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收集有关聂耳的生平介绍。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听,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出示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笛子的一段话,让学生边欣赏笛声,边自读感受。

  笛是我国最古老、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笛子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很强,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都有其独到之处。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能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2、板书课题:34 笛声

  3、齐读课题。

  4、认识首尾呼应的写法。

  出示句子: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找一找,这两句话在课文的哪里?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随机板书:
老木匠 聂守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由老木匠的笛声到老木匠和聂守信的共同笛声,中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刚才的朗读,同桌讨论完成这个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聂守信小时候被 ,随后跟随 区校本培训展示课,最后两个人成为 。

  笛声 老木匠 聂守信 莫逆之交

  2、理解:
“莫逆之交”(板书:莫逆之交)

  三、走进笛声,感悟心声。

  1、走进笛声

  快速默读课文2-6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笛声的句子。

  交流,并出示有关句子,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神奇魅力。

出示句子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这句中有三个描写笛声的词语,谁愿意来念一念? 笛声富有变化,你能通过这三个词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师: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那是什么时候呢?生交流:傍晚。

文中还有哪些表示傍晚时分的词句? 你能说一个吗? 这么美的傍晚,优美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慢慢的消失在街头,这种意境多美啊!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

  ●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这里有三个描写鸟叫的词谁来读读看。

  (生:啼啭、喧躁、啁啾) 这美妙的笛声,仿佛像 ,仿佛像 ,转而又变为 。(引读)

  出示:它时而 ,时而 , (师生合作读。)师:是呀,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呀„„(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歌唱的小鸟)听,笛声像鸟儿婉转的叫声,难怪文中说鸟儿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再听,那笛声大了起来,热闹了起来,仿佛鸟儿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不一会儿,那笛声又变为------(群鸟的啁啾),是的,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就也怎么歌唱)

  2、走进心声

  师:如此悠扬美妙的笛声使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他入迷了。再读课文,哪些句子体现他入迷了?用曲线划出来。

  集体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情不自禁”是指„„ 谁来读?指名读。

引读:那笛声多么神奇啊------(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

  (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旁,满脸渴慕的神情,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似乎正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

  这句话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聂守信多么渴望能学会吹笛子;梦想能吹笛子,句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渴慕) 教师小结:美妙的笛声吸引了聂守信,使他产生了学吹笛子的强烈欲望。每天傍晚他都会在木工间倾听,他迫切想跟老木匠学吹笛子。所以,他想:----------(出示下面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啊,要是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

  师:(引读)当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却没有等来老木匠的让他出神、让他渴慕的笛声时,他------(茫然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顾不得休息。) “茫然若有所失”用四个字的一个词就是指„„(茫然若失), 茫然若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有点不知所措,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的感觉)

  师:听见笛声,他感觉非常陶醉,听不到笛声,他感觉到(茫然若有所失)。那天在木工间里发生了什么?和老师再来一起朗读7、8节。

  3、走进师徒的笛声。

  (1)师:一个在木工间劳动的老木匠,一个是沉醉在笛声中的小男孩。那天工作之后,老木匠和聂守信会说些什么?说一段两人之间的对话。

  交流 师:是啊,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他们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

  (2)出示填空:在共同的( )中,在共同的( )中,这两个年龄相差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 )。

  师:现在你对“莫逆之交”是怎么理解的?(对音乐的热爱)

  (3)(配乐)师:听,笛声又响起来了。此时此刻,聂守信和老木匠正一起在木工间忘我的吹着笛子。齐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全文,拓展信息。

  1、师:就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木匠就成了聂守信的启蒙老师。长大后,聂守信报名加入“明月歌剧社”,任小提琴师。由于他的耳朵特别敏锐,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后来,改名为“聂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聂耳创作的。

  2、作业

  (1)收集介绍聂耳的相关资料。

  (2)摘录课文中表示时间是“傍晚”的词句,并能再写两句。

  小学四年级语文《笛声》反思

  本文的题目为“笛声”,通篇课文也是围绕“笛声”展开的:先写聂守信听老木匠吹笛,而后写聂守信向老木匠学吹笛,最终描写了聂守信吹笛,老木匠倾听的场景。

“笛声”成了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的媒介,也在悠悠的笛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聂守信对于音乐的酷爱。因而学习本文时,要把握好“笛声”这一主线,以主线串联课文中的所有信息,这样最终才能让学生与课文中的聂守信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聂守信的心声。

  在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中,我带领学生走进老木匠的笛声,通过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子独奏的录音,并用视频文字十分简洁地向学生介绍笛子这种乐器,有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情景。此后,通过对描写笛声语句的朗读、思考,以及对笛声录音的欣赏和鸟叫声的模拟表演等多种学习形式,学生真切感受到老木匠笛声的优美、动听、婉转和神奇的魅力。然后,我又带领学生走进聂守信的心声,反复品读聂守信听了老木匠笛声后神情和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感受聂守信学笛的渴慕之心和对音乐的热爱。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笛的对话,并且让两组同桌进行即兴表演,实现从语言积累到语言运用的转化。

  再者,本文的一大特点就是首尾呼应,但同样的一句话,创造的意境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我就抓住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而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中间段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处理就能很好地抓住了这篇课文的文脉。学生通过比较和概括,也自然领悟了课文的写作特点。

  纵观整节课,尽管给学生品读的时间较充裕,也通过媒体、想象等多种手段,创设了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但要更精准地把握课文,作为教师本身对于文章的解读还稍欠火候。教学之后,再读此文,其实不难发现,文中关于描写笛声的几句句子恰恰是聂守信在音乐中成长,对于音乐的感悟更加透彻的表现。如果能在这样的理解之上,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注意这样一种层层推进的关系,并将其与聂守信对音乐愈加着迷的表现对应起来教学,文章的处理就更加切合文本了。


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教案及教学反思

2.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娃》经典教案及反思

3.小学四年级语文《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教案及反思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5.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推荐访问:笛声 教案 反思 小学四年级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