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荣散文诗集《执灯而立》读后记

齐凤艳

《执灯而立》诗意葱茏,思想繁茂。无论是在丛林漫步还是抬头仰望,我都被一种高尚的精神引领。周庆荣说,他要“用自己的作品,唤起蒙尘的理想和人性的温度。”他的写作是有使命感的写作,他针砭着,悲悯着,热爱着,希望着,他一直在探寻日常生存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一直努力发出光亮彰显生命意义。黄恩鹏指出,“执灯而立,不是口号,是星光落地时人心的安然和自在。”周庆荣希望每个人都有灯盏,都是灯盏,他希望每个人对思想的探寻对意义的追求和坚守使世界明亮,让人间温暖。“动物中最高等级,一个人能用体内的骨头保持站立起来的姿势,一个人能用独到的语言和意念从庞大的人群中走出来。”。(周庆荣《空间论》)

(一)

在散文诗《让我们一起执灯而立》中,周庆荣告诉我一盏灯面临的危险:“被春天懒散的柳枝甩过来的细风,从深秋枯树的落叶上一跃而起的坏脾气,冰面上溜达而来的寒噤”。他也告诉我一盏灯存在的理由也是充分的:“比如黑云压城,比如伸手不见五指。更多的情形属于日常的叹息,它们慢慢变成心底的阴霾。”这些现象都在日常生活中,所以“让我们一起执灯而立”绝不是唱高调。他期盼的是,希望如万草萌芽,俯拾皆是——这不只是他在《静守》中的精彩比喻。希望是光,人是要生活在希望中的。

自然在造人的时候,它只创造了人的一半,另一半要由人自己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完成。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一书中指出,人借助于自身的主动性与超越性为自身创造他的未来,希望是人性的根本,而希望的基础则是人永远不懈地自我超越。在《向藕致敬中》周庆荣告诉我,藕是残荷的希望和超越。这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是人的本性,生活在希望之中,就是活在可能性之中,从而形成存在的开放性。人如果不思突破其有限性,那就是死亡而不是人生。所以,执灯而立在另一层意义上讲,是心存超越之希望和理想。周庆荣的《人间的地形只是希望的田野》就是这样满溢超越之心和倔强不屈:

什么才能让生命的地形平等?

你说是死亡。

我想说的却是希望。

当春雨如酒,冬天空荡的杯子被斟满,我们能否先不说结果,只喝了这杯酒?

豪情来了,地形会升高万丈。

你坐在万丈里,看春雨的作用。麦苗会长出骨节,油菜将挺直腰杆,不久,装满人间杂念的头颅就会变成一片花海。

地形由人自己决定,这是对人的力量的肯定。周庆荣说:“生动的人间,即使苦难重生,如果有了信念,后面的生活才能永远生生不息”(《佛阁:米拉日巴、诗与方法论》),“爱恨情仇和主动的奋斗,它们都弥漫在日子里”(《安静是最可靠的气势》),“一切起伏的和沦陷的,包括寒冷的和温暖的,最后的地形属于希望”(《人间的地形只是希望的田野》)。

在《与鳄鱼说》中,诗人说:“走在美好的河畔,我要做一个带刀侍卫。假如鳄鱼吞噬了我,我要剖开它的腹。我对鳄鱼说:这是我的一次度假式的游泳,而且,河畔只能美好。”但是,守护人死于一次对冲突的制止,河边有小生命被鳄鱼吞噬。世界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美好,世态炎凉和人心的阴暗与明亮是世界的丰富性,《天涯》中,周庆荣是否在告诉我那些令人重复的惆怅和沮丧的人与事是考验,而重复的坚定和希望是必须的。人心必须有不甘,世间万物本无定局,它是可以改变的,人力虽然渺小,却也是可以增长和积蓄的。这就是周庆荣倡导的“让自己暖起来”的意义:“如果生活中生长出沮丧,我依然要用爱情的态度抱紧它”(《红月亮》),“把手暖起来,太阳是战胜时间的光源。然后,冰天雪地里的同胞可以从容地握住另一个同胞的手。”

在周庆荣的语境里,每个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提灯而立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小太阳,他相信有理想的人群的力量。对此,周庆荣有生动的比喻:“解构后的鹅绒那样柔软,一抱团就是坚定的信念”(《雨中观蒲》)。而周庆荣《玛尼堆和我》中的诗句则表达了这样的含义:诗人的骨头里要一直保留着人类奋斗和跋涉的勇气,骨髓遇见空气,永远磷火般闪亮,要执灯而立,必须有勇气和信念。周庆荣的《祝酒词》中的如下充溢英雄情结诗句令我动容,颇受感染:

一醉是可以的,当万物不休,我也不休。

懦弱是疾,叹息是疾,中途掉队是疾。

有一天,当我不得不休,我想无疾而终。

就是说,人们看着我的背影,说:他有人的骨头,他的勇气让叹息检讨,他始终抵达了目的地。

这是祝酒辞,也是多年后我的墓志铭。

爱默生《诗人》有三处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一,诗人迟早都会将所有人吸引到他的身边,因为所有人都倚靠真理,并且需要表达;二,任何事物如果不在诗人面前站立和行走,由诗人阐明它,它就不会行走,爬行,生长和生存;三,诗人的生命有限,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止境,就像一面镜子,从大街上照过去,随时都可以照出每一件造物的形象。批评家章闻哲评论道:周庆荣的诗作所呈现的“完美”的质,“坚持着公道正义,并且在这样的理性的原则之上,还有希望之花的热烈、坚韧与光明——因为期待,所以热爱;因为坚持,所以深沉;抑或,因为有坚定的信念,所以有不折不挠的斗争,所以有担当,所以有仁义。”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学习了周庆荣的很多散文诗,我感到周庆荣是那个有魅力的诗人,而优秀的诗歌也是灯盏,这是不是可以成为我所解读的“执灯而立”的另一层含义?

(二)

周庆荣的人生观绝对不是隐逸的和出世的,在《叩问——观戴卫写生<老衲叩钟>》中,面对一幅佛家题旨的画作,他发出的也是一个入世者的叩问:

我是一个年长的劳动者。

我要每日三叩。

叩呈人間五味的真实,让佛永远是正确的知情者;

叩述人与人的差异,除了高尚和卑鄙之外,更多的人只想寻常地活着;

第三叩,我想听听你的声音。是不痛不痒的普遍的道理,还是对劳动者必将实现的回报的承诺。

我叩钟啊!

在我坦承了一生的言与行,最后的钟声就是我的叩问。

劳动,总是包含价值实现、奋斗目标、安居康泰、自由乐土等内容,是与幸福关系最密切的。周庆荣首先将幸福赋予给劳动者。而且在他的文本中这幸福的内涵是丰富的,具体的。

劳动的人们,坐在田埂上,一闭目,理想就在眼前丰满。

平凡的人间,必有一部分内容属于上升。

劳动者和大地的对话:

“我们让美好落地,我们让甜蜜真实,我们让鲜花开放在稻香里,我们让喧闹中的人们来到这里,获得天空的辽阔和生命的从容。”

劳动者在周庆荣这里有一个完美的预设:他们劳动,他们有技术,他们获得物质生活,他们还要有精神生活,即:“平凡的人间,必有一部分内容属于上升。”这里,周庆荣把人的发展与完善纳入到了人的幸福中。让个体的人发展完善,是社会的责任,是个体幸福感的主要来源,这也是一种社会范围内的仁爱精神的根源之所在。没有发展的事实证明,就没有对国家、民族,乃至其他个体的爱情与友情,乃至责任感,因为,正是由于有希望,才可能愿意付出,才可能认识到那一本体的巩固,作为人民有所依的根基的重要性。对此,周庆荣在诗中的表达则更加生动:

生活确实还要深入,更远的路还要继续走。我们的脸庞也真的挂满汗珠,我们在大云做一下歇息,让田野的风拂去汗,仿佛一片云擦拭天空。我们把这里看成是一次和解,一次理疗,更是一次自我鼓舞。

这样的诗句的生动来源于它与生活的贴近。在《散文诗和九言——献给我刚出生的孙女九言》中,诗人写道:“散文诗更仿佛生活本身,一些句子只是生活原本的模样,普通而自由,每个人的生命中一定会有光芒的时刻,它昭示着我们要相信诗意的人生。”

从这些诗作中,我感到周庆荣的理想主义,也更多地看到他的现实主义。他的批判与热爱,关怀与担当,都在一种毫不隐晦的语言形式里表达着人本现实主义的思想。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还在于,他在书写精神如何能动地为生存建立合法性,开辟足够的伸展空间,以便生存能够在致远、致深、致精微的方式中抵达宏阔与庄严。周庆荣的诗论中有这样的语句:“思想的完成如果不食人间烟火,就是冰山上的雪莲,它对大地上的谷子和麦子作用不大。”“现实主义地写作,理想主义地让自己有点儿精神!”现实主义,就不是陷于私人化泥潭,理想主义绝不驱逐崇高之魂,使诗歌流于对细琐生活现象的浮光掠影的吟咏和把玩。《人间烟火才是万佛之佛》中,周庆荣说:“人间烟火,应该永远被注视。它是万佛之佛,是一尊圣石的具体情感,是画家笔下永恒的艺术魅力。”那么,这人间烟火也是周庆荣散文诗写作的及物对象,是周庆荣“认真地望天,却说出自己对大地的热爱”(《女娲补天》)。

(三)

在《执灯而立》的《代后记》部分,周庆荣主张散文诗走出多年来的唯美、抒情和密集修辞的误区。这不是说,散文诗放弃美和抒情,而是要超拔出私人化泥潭,让诗歌主题超越对细琐生活现象的浮光掠影的吟咏和把玩,这与周庆荣散文主题中包含的大情怀是一致的。但是周庆荣的散文诗是不拒绝优美的语言、精当的意象、丰富的联想与恰切的比拟的。

《档案里的铁匠》中,有“咚咚”的敲击声,有飞溅的火星,有烧红的铁砧,当他写出“一块烧红的铁等待被敲击”的诗句时,铁就有了一颗成长的心,周庆荣在毫无违和感地賦予事物以人的德性。“等待”,一个静态的词语里,红彤彤的愿望在跳动。而这火热的氛围和力的贲张在周庆荣描写劳动者“臂膀的肌肉如老树躯干上沧桑的瘤”时,语言产生了一种即视感,一个硬朗的青铜雕塑作品出现在我面前,而它的背景是火,或者它在火中。

《恰西草原》里,周庆荣让哈萨克骑士的马鞭“鞭梢”甩出彩虹的声音。《半枯的胡杨和晚阳》中,诗人寥寥数笔,勾画了一幅极具象征意义的风景,衰竭的生命呈现出来的粗犷与坚韧震撼人心。更多的时候,比如《风筝往事》,诗中事物的隐喻与象征统摄全诗,申明主旨,比如冰、火、夜晚、黎明、春天、星星等意象。这是周庆荣“格物”写作理念的具体实践。格物的基础是因为“事物内部的力量与我们身体中的意志暗合”(《如此一坐——观戴卫画<王维诗意图>》),有时候“物我之间的善意互相作用,人性的温度如温暖的泉水从土地深处涌出”(《生活的顿号是一朵云》);有时候在与物的周璇揣摩中,诗人感性形象地说出理趣、认识和思想,比如《后麦子时代》结尾诗句:“面粉是一种食粮,从麦穗上走下的麦粒,它们必须磨碎自己,必须重新彼此热爱,然后必须混合”。《上等的磨刀石——黄姚古镇石板街记》中诗人则是要以石板为磨刀石,他要把自己磨成刀、剑,走在石板街上,诗人表达了对自我锻炼和琢磨的渴望。

多年来,周庆荣是那个黎明前写诗的人。每一个漫漫长夜都是他爱读的书本。他在字里行间读出呼吸和呼吸者们永不停顿的努力,他读遥远的灯火如豆,读海浪的咆哮代替了细雨霏霏的叹息,读窗外矗立的树干俨然人群中的骨头。夜色永远不会熄灭他眼里的光芒,他说:“不是黑暗包围了我,而是我打入了黑暗的内部。”(《山谷的黑暗》)在《阴与阳》中,我看到了这句话语的另一种表达:

我心底的阳刚不会被任何温柔所征服,因为即使我身处沙漠,我也一直要求自己温柔似水地对待生活。

一切的阴,我都报之以阳。

包括我的梦,也只能让它蒸蒸日上。

坚持,或者确信,或者执着,是周庆荣的典型书写姿态。他的诗文告诉我,他认真研墨,墨汁够用就行,不浪费给卑鄙,也不用多余的墨去抹黑别人。那年岁尾,当他再一次在白纸上写下“除夕”,谁会想到他会把纸片点燃。历史不虚无,未来需要火焰和燃烧的力量。我们期待周庆荣更多的精彩。向周庆荣致敬。

猜你喜欢 散文诗诗人生活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4期)2022-04-25“诗人”老爸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8期)2019-08-27愤怒西部(2018年6期)2018-12-27散文诗创作需要突破星星·散文诗(2018年5期)2018-05-14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星星·散文诗(2018年3期)2018-05-14提起散文诗,我总难免悲壮博览群书(2016年12期)2017-03-01漫生活?阅快乐少年博览·小学高年级(2016年12期)2017-01-16生活感悟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无厘头生活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爆笑show(2015年6期)2015-08-13

推荐访问:诗集 而立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