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善化寺金代彩塑保护性维修】 大同善化寺彩塑

  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内33尊彩塑是我国金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由于年久失修,加之人为、自然的损毁,一些塑像已处于令人担忧的境地,亟需国家作保护性的维修。本文是对彩塑毁损程度的初步调查,及对彩塑作保护性维修的一般性论述。
  山西省是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份,有“中国古代彩塑宝库”之美誉。据初步统计,自唐至清代的彩塑可达近万余尊,它们有着完整而系统的绵延脉络,其艺术质量被许多专家和学者所认肯。但是,由于自然及人为破坏的种种复杂原因,保存状况不容乐观。笔者从事雕塑教学与实践已有20余年,深感有责任和义务,对我们山西古代彩塑在保护与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做些切实的工作,以期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一愿望,终于在我们承担了“山西辽金彩塑的考察与研究”这一国家课题之后,得以起步。对善化寺大雄宝殿金代彩塑现存状况的考察与研究,即是此项工作的内容之一。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南的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辽保大二年(1122年)曾遭兵火重毁,金天会至皇统年间(1123~1148年)由圆满大师主持进行全面重修,由此形成雄伟古朴、结构严谨、布局规范的典型佛教寺院。它是现今我国保存最为完整而又为数不多的辽金寺院之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化寺除去辽代建造的大雄宝殿外,其他主要建筑皆为金代所建。其中,在大雄宝殿内所存的33尊金代彩塑是我国同期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然而,其保存现状令人堪忧。从2005年底至今,课题组曾十余次赴大同善化寺,对其大雄宝殿内的金代彩塑做实地考察、记录与拍照。笔者主要承担了对彩塑的保护与研究这一任务,为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彩塑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求寻找造成彩塑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即是对这一问题关注、研究后的结果。
  一,善化寺大雄宝殿彩塑保存状况问题记录
  1.大雄宝殿彩塑布局
  善化寺大雄宝殿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内正中有平棋藻井两间,余为彻上露明造。斗拱为五铺作,大殿当心闻中部的斗八藻井更是精致华丽。雕制精美,造型手法都与大殿本身梁架结构和斗拱形制相同,为辽代遗构。太殿正中砖砌1.36m佛坛,上塑有五方佛,五方佛的两侧另有阿难、迦叶2弟子像,2菩萨像,大殿两侧设有“[],”字形低砖台,上立二十四诸天塑像,殿内四周墙壁原绘有珍贵的壁画,现仅西壁及南壁两尽间壁画尚存,面积149.77cm,为清康熙(1708~1716)年所绘。3/4),都属于清代做好底未上色;
  漫漶现象东11像右脚、东2像左、右两臂与后背相接处、西1像右脚、西7像左、右脚及左臂与后背间;
  有残损现象的:A.脚残:西10像左脚缺、右脚残、西11像右脚缺残;西1像右脚残、西6像左脚残、西7左、右脚残;东1像左脚残、东11像右脚残、东12像右脚残;B.手残:东11像右手残、西4像左手中指残、西5像左、右手残、西16像右手指残;c.花冠残:西5像、西9像、西11像右手瓣缺、西4像、西2像、东4像、东5像、东6像、东7像、东8像、东9像;D.金刚幡:西11像;E.手指裂:东5像!
  五佛台及阿难、迦叶、胁侍二菩萨台基底部有较大程度的剥蚀,壶门及内浮饰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3.造成塑像毁损的原因
  我们曾多次对善化寺的环境、塑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A.大门长年敞开,日光、紫外线照射的时间太长,对塑像从内到外都有着严重的影响。B.大同市风沙大,扬尘天气多,风沙的侵入使塑像彩色变淡,土质酥松、开裂的缝隙将会愈益严重。C.人为洒水,使得病害对塑像的表皮产生起甲、空鼓、酥碱、开裂、颜色退化,70公分以下的大部分雕像病害灾情严重。D.在修复大殿时,因对塑像保护不当,以致房顶上的物体坠落下来砸伤雕像。E.大同地区属多发地震带,由于地震及地面下沉,地面水平发生变化,使雕像整体发生倾斜,塑像大部分腰部开裂,缝隙有的达15公分宽。F.在塑像后背上挖洞取经,直接由人为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破坏。G.大殿内空气乍干乍湿,室内气氛不稳定。
  三,善化寺大雄宝殿彩塑亟待进行保护性维修
  应该说,善化寺大雄宝殿大部分彩塑所出现的泥土酥松、开裂、残损、表层脱落、起甲等问题,其程度较为严重,笔者认为,它们亟待作抢救性维修,尤其是二十四诸天,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从右侧(西侧)塑像的保存状况看,其腰部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有的竟然宽达15cm,在塑像的肢与体、头与颈的联接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缝隙、开裂和漫懑洼破损。另外,二十四诸天的每像两侧及身体下方70cm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风化与病毒的侵蚀。其中颜色层起甲,表皮层片状脱落、剥蚀的现象尤为严重。五方佛台基:台底层0.65cm处,色彩剥蚀严重,台基后侧(离地面65cm)处,有10cm左右的裂缝几处,破坏严重左右后角开裂(竖向)严重,整体硅破损严重,开裂,漫漶(崩裂),虫蛀,鼠洞,鸟屎,并大面积露出木骨。究其缘由,这与光照、风尘、地面撒水(乍干乍湿)及病害有关。这些现象应及时补救,若任由发展,很可能造成大面积的脱落或损坏。
  大雄宝殿中的彩塑与中国传统彩塑的方法一样,多是外表彩绘的木胎泥塑。胎骨可分空箱体和立柱2种。也是在立柱外面绑扎芦苇、麦芨草等材料的。木胎易遭受菌类和虫。鼠的侵害。浸水或长期潮湿易使彩塑泥层产生裂缝或酥碱。
  大雄宝殿彩塑大多已经过历代修补或重装,痕迹明显。如台上的阿难、迦叶为明代重彩。东8像东方持国天王、西12水天、西11密跻金刚、西11大吉祥功德天、西8北方多闻天(衣饰边彩绘底色) (浅黄底色)、大瓣才天(脸部刷白3/4),都为清时重彩,彩塑表面已重新彩绘,改变了原貌。
  修复的目的在于局部或完全的保护彩塑表面装饰物、彩绘的结构,以防止彩绘部分脱落以及垫层和支架的损坏。
  修补泥层。用50%沙子、35%胶泥、13%水、2%聚醋酸乙烯乳液或用胶泥掺以棉花,稻糠,麦秸等配制新塑泥,然后向泥塑的开裂、破口处涂刷一层聚醋酸乙烯乳液,再填补新塑泥,可使新旧塑泥黏结牢固,防止避免新塑泥层与旧塑泥层直接接触后,新塑泥中的水分渗入干燥的旧泥上,造成彩绘表面的污损。
  补色做旧。新补泥层干透后,用矿物质颜料对新修补的部分补色做旧。
  加固与黏结旧塑泥。酥松的旧塑泥层,用溶于乙醇的虫胶乳液从彩塑泥层背面渗、加固。大面积酥松即将脱落的泥层,用渗透胶乙醇溶液并干燥后,再用涂有环氧树脂的玻璃纤维布或纱布加固泥层背面,脱落下来的小块旧塑泥层也可用聚醋酸乙烯乳液黏结。
  另外,在中央佛坛上的两位菩萨的70cm以下的裙边就保存完好,建议仿照此像裙边来恢复受损害严重的其他各像。
  善化寺彩塑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辽、金代彩塑,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具有明显的双重特征,即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善化寺彩塑从客观性看:都是由辽、金时所具有的科学水平创造出来的,反映了辽、金的科学技术水平,塑造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辽、金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
  鉴于善化寺彩塑保护方面的缺憾,我们建议在原有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再增加两方面的内容:科技理论研究;彩塑的保护性研究和临摹复制。通过科学理论的探讨,在着眼干对善化寺彩塑艺术方面的分析与判定的基础上,对这批宝贵彩塑所处的环境、材料分析与检测和化验等,给彩塑的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我省的经济状况还不足以完全满足古代彩塑保护所需的巨额经费,我们的专业技术还相对落后,对国际上先进的保护理论和保护技术知之不多,在这方面,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保护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自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不断在加强国际问的合作与交流,如与美国盖蒂保护所的合作,美方在80年代与敦煌石窟保护所合作的壁画、彩塑的空鼓、酥碱的修复中,采用了灌浆脱盐法,取得了好的效果,获得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范例。在90年代,敦煌研究院又与东京国立文化财团研究所合作,对壁画、彩塑进行了保护性的研究。相对于大同善化寺而言,科学设备比较落后,要想快速提高我们彩塑的保护水平,壮大彩塑保护力量,必须开拓与国际先进技术合作这一重要途径。积极地作预防性保护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延长彩塑寿命所必须的,要针对于壁画和彩塑的状况,长期进行详细的跟踪、环境监测、记录病害的状况与发展,认清文物保护的珍贵、复杂性,采取更主动,更积极的保护。笔者认为亟须做的工作有以下几点:处理好善化寺彩塑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预防不适当的开放给彩塑带来的破坏。使善化寺的彩塑数字图像化,记录和保存彩塑的信息、档案,以免塑像遭到进一步的毁损,另外,档案的建立,还可以为善化寺的研究提供准确和详实的彩塑信息,为保护彩塑提供可靠的第一手珍贵的资料。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课题项目,使我们山西文物各级部门把认识和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放在首位,将对文物的保护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随着经济转轨战略的实施与奥运的到来,发展旅游业,以期带动我省整体经济的腾飞,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这里我们也呼吁金社会树立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珍贵遗产的意识。

推荐访问:彩塑 试论 维修 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