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春和景明 春和景明,盛世收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刚过,北京中嘉将于2012年3月15日至18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延陵西路53号常州大酒店二层白云厅举办2012年古韵春瑞艺术品拍卖会,拍品汇集了瓷器、玉器、鼻烟壶、沉香、漆器、书画等共490件,其中以瓷器为主,间有小件玉佩、扳指,挑选精细,琳琅满目。
  据考古发现,中国是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在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漆木碗。古人的漆料不同于现在,当时的漆是由漆树上切割下来的树汁加工提炼而成的,即大漆,将漆料堆涂、装饰于木、麻、皮等材料上,具有经久耐牢、耐湿抗腐、鲜亮美观的特性。夏商周时期,人们已逐渐学会从单纯使用天然漆到使用色料调漆。从《周礼・考工记》一书中可知漆器在当时的使用范围已是相当广泛。商周时不仅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做镶嵌花纹。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漆器工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生产的漆器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装饰华美、经久耐用,尤以曾侯乙墓内棺漆画出名。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漆工艺产品被瓷器制品取代,但这并没有影响漆工艺的发展,到了明清时代,漆器工艺则达到了髹饰工艺的鼎盛,不但制作精湛且名目繁多,具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工艺。
  本次拍卖会的第1353号拍品,清康熙黑漆描金领盒,盒呈扇形,两头窄,中间宽,为清代官员放衣领之用,通体髹黑漆,上以描金装饰。侧面开光内绘花卉,正面边缘环绕回纹一周,内绘人物故事图,中书诗句――“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百波随,夜静水冷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落款“大清康熙甲未制”。画面疏朗大方,配诗相辅相成,金碧辉煌间不失雅气,精美绝伦。另外一件1388号拍品,清乾隆朱漆描金溪山楼观方形盖盒,亦为一件典型的清代漆器作品。盖盒木胎,呈规则长方形,通体髹朱漆,盒盖正面四周以连回纹为饰,右上方书“溪山楼观”四字,并以描金技法饰以远山、溪水、竹桥、亭台、人物。整幅图景层次分明,山、水、树、人搭配得错落有致,群山巍峨,树木葱郁,亭台灵动,人物形象生动,意境幽远。盖体侧面绘以龙纹,神龙口吐火珠姿态威武。盒底外壁饰花草纹及蝙蝠纹,底面正中落款“乾隆年制”,字体书写工整、严谨。
  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书写媒介,元末明初史学家陶宗仪《辍耕录》中云:“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古代用以书写的“墨”,为天然墨或者石墨,至秦汉时期,出现了人工制成的松烟墨,它是以松木烟灰为材料,伴以大漆和胶制成,具有质地均匀、色泽亮丽的特点。此后又出现了油烟墨,是由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的,色泽更为明亮,具有光泽感,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墨的生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除了实用墨外还有观赏墨,观赏墨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朱砂墨。朱砂墨,是为了适应绘画及圈点批文等实际需要而生产的一种朱红色墨。对朱砂的使用可追溯到殷商时代。据分析,甲骨文上的红色痕迹,就是使用朱砂所致。明代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朱砂墨制造法,满清入关后,重视文化发展,至乾隆登基时,曾特地招募徽墨高手来教授内务府墨作工匠,无疑对提高墨作制造的御墨水平有很大帮助。明清时期名家辈出,比如明代的方于鲁、程君房,清代的曹素功、胡开文等,都为制墨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场拍品中就有几块难得的朱砂墨,比如第1160号拍品,九龙九凤方于鲁制朱砂墨,体规则扁圆,以中国传统的九龙九凤为主题,正反两面微微内凹,沿上一周描金寿桃。一面浮雕九龙,龙首宽大,面容不一。龙身细长,弯曲相抵,姿态威仪,颇具动感,龙身下配海水纹,波涛翻滚,气势恢宏。另一面为九凤,凤凰或立于松竹之下,或展翅翱翔于半空,凤目炯炯有神,凤羽华丽绝美,动静相宜。墨体一侧落款“天启元年方于鲁造”。方氏之墨,质地坚实,神采夺目,晶莹如黑玉。墨模雕镂皆出高手,绘图题识并是名家,尤注重墨的装饰,几乎无墨不用刮摩敷漆之法,即用漆皮作为墨的外衣,光洁明亮。另一件第1132号拍品,胡开文制庭院风景朱砂墨,墨体呈扇形,一面为庭院风景图,亭阁长廊掩于松石之间,远处凉亭只露一角,近处折柳梅花相映成趣,一派和谐宁静之景。另一面饰御制文渊阁诗一首,字体刚劲有力,规整清晰,诗尾落“臣彭元瑞敬书”款识。侧落“徽州胡开文谨制”款。胡开文,字柱臣,号在丰,著名徽商,徽墨行家。其墨款式新颖独特,雅俗共赏。胡开文的“铭园图”集锦墨工艺精美,所制“苍佩室墨”百年中一直作为贡品,受世人追捧。
  (责任编辑:木子)

推荐访问:春和景明 盛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