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镜头之后――关于视角|镜头视角

  编者语: 《青春》素有“为无名者铺路,甘当文学青年人梯”的传统,我们希望通过新设《小说课》栏目,推动青年的小说创作。   我们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小说家郭平担纲该栏目主持,以“小说课”的形式陆续刊出一些新人新作,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共振,使得更多热爱写作的青年有交流的机会,开垦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主持人简介:
   郭平,江苏镇江人,1962年生于山东济南,1980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留校任教至今。著有《后来呢》、《投降》、《古琴丛谈》、《魏晋风度与音乐》、《巴厘巴厘》、《印尼叙事》、《鸿泥阁藏瓷》、《没有脸的诗集》等。
  
  小说写作与生活观察有着突出的关系,因为观察的主体是人,因此,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心境下对“物”进行观察就有了众多差别,看什么、怎么看,决定了观察结果。这就是视角的作用。
  一般来说,不同的视角可以决定“物”的大小、多寡,或宏大或微细,或简省或繁复,对象可以是复杂关系中之一,也可以将关系事物弱化、简化和虚化,恰如摄影镜头的广角与长焦之不同。
  视角的另一作用是可以选择不同的高下角度,可以平视,也可以俯瞰或仰视,有着种种变形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视角可以运动,可以旋转和推拉,且可以用不同的速度运动镜头。
  而这所有的功用与变化,取决于作者。但事实上,许多作者忘记了视角的丰富可能,忘记了自己这只“镜头”是活的。
  试想,生活是运动态的,小说中的“物”有着本身的运动形态和速度,如果视角的运动形态和速度与之相合,就会产生令人惊异的状况。比如,如果视点不断往后撤、速度又快于朝向镜头运动的“物”的速度,是不是就会产生“物”越往前走结果却是后退的结果?
  还是要回头来说观察。生活的观察是一方面,而小说写作时,发生了第二次观察,这第二次观察的主观能动性比第一次要强得多,于是作者笔下的空间、时间就是作者此刻内心时间、空间、情绪、思想的复杂作用下的结果。可以简单地说,视角的深层意义在于它具有突出的意识和态度。一篇作品读完之后,事如春梦了无痕,在人们心里留存较久长的,是作品故事、人物以及可明确提取的思想之外的某种难以言传的旨意、味道和格调。(这有点像香水、红酒的前味、中味和后味中的后味。)而这,才是一篇小说、尤其是好小说更须琢磨、煅造的。决定它的,与故事、思想、语言有关,但视角显然会发挥极重要的作用。
  借用摄影界的一句名言来说这个意思:“镜头是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镜头之后的那个头。”

推荐访问:视角 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