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定格在盘子里:《向往的生活》第一季

  Entremets-Entremots,entremets在法语中是“菜肴”的意思,而entremots这个单词并不存在。编剧在这里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把单词分开来解读
  entre mets,entre mots
  直译即“在菜肴之间,在话语之间”。6月将要于北京上演的剧目《Entremets-Entremots》,是中文名定为《法餐甜言蜜语》的新颖体验戏剧,从释义上一目了然,这是一部有关美食和交流的戏剧作品。
  2010年,Th6atre Nono剧团带着《迷巷》参与到“北京法国戏剧荟萃”活动中,地点就选择在北京艺术氛围最浓重的798艺术区里。整个剧场被装置成了一个迷宫,观众分拨儿从迷宫一头进入,要自己找到另一头的出口,这个过程中,观众遇到形形色色的剧中人……装置+行为+戏剧的新颖形式让人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剧团,也就是那时,中方知道The atreNono剧团还有另一个形式新颖的话剧《法餐甜言蜜语》,已经在法国以及欧洲各地巡回演出,这才有了2012年法国文化之春的再次邀请。
  模糊舞台与生活的边界
  如果你要让编剧兼主演之一玛丽蓉-库特里女士来讲讲这部戏剧到底在演什么,一两句就能说清楚:表演时,8位主人(演员)邀请六十四位客人(观众)一起围坐在长桌周围吃饭交流。据这部戏的制作、翻译兼演员宁春艳介绍说,这部本来是纯法语的戏剧,在中国演出时百分之七十的语言将会翻译成中文,其间夹杂一些英语和法语,观看起来几乎没有距离感。这种戏剧形式在法国也不多见,从2005年首演开始,剧团每次演出都引起当地热潮,甚至被商家和个人预订,做成私家专场。
  在这里,舞台和生活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观众带着一颗观戏的心而来,看到的却是精心准备的巴洛克式优雅的餐桌,八位演员边吃边聊,头顶的聚光灯照在你的头顶上,洒在你的盘子中,刀叉的影子和杯中红酒荡漾的影子重叠起来,使你马上就可以投入到一场美妙的法式大餐中。但当演员开始谈论,开始讲故事,开始向观众发问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倾听餐桌上的故事,想着演员向你提出的问题,观众变成舞台上的一部分,而在倾听演员的故事时,也想起了自己的曾经。现实和舞台、现在和过去在戏剧中不断交错。
  The atre Nono剧团一直喜欢把背景放在餐桌上,《法餐甜言蜜语》发生在法式大餐中,《诺诺咖啡吧》则使得观众在吃喝玩乐中窥见生活真谛,问及原因,玛丽蓉-库特里说因为她觉得人在餐桌上最放松,甚至形成独特的“餐桌语言”:“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喜欢谈论美食美酒、互相揭丑、谈论分享人生的故事和理想。”相比于工作中的严肃认真,餐桌上的人恐怕要可爱的多,就像基督教中的集体晚餐,兄弟姐们围坐一起,敞开自己。
  与法式大餐的“一场恋爱”
  既然是体验戏剧,生活的真实性在这里尤其重要,那把演员和观众带入戏剧中的法式大餐肯定不能马虎。这部戏的大餐由索菲特酒店的顶级大厨供应,他们恐怕是全剧最忙的人了――两个小时内完成九道菜,每道64位的供应量,所以不光是演员,大厨也要熟悉整部戏的流程,并且根据剧情做出一定的创新,怪不得好的法国大厨会被称作“艺术家”呢。
  两个小时九道菜,每道都有起承转合的不同作用,宁春艳用“一场恋爱”来形容这部戏剧的美食,一道道的菜不仅串起了戏剧,还可以让你想起爱情中的初见、试探、热恋、高潮、结婚等等环节:头盘,像是爱情火光的一触即发,挑起演员和戏剧间的火花:提味菜,用爱情试探对方,试探观众;挑逗菜,让美食挑逗起观众的味蕾,让演员挑逗起观众的好奇心;正餐开始,爱情终于开花;推进餐,餐桌上的人变得融洽和谐,气氛变得越来越好;奶酪上来,这道法餐中必有的环节,象征结婚的重要;最后的甜品、巧克力和咖啡,让这次的法国大餐有了一个锦上添花的结尾,演员与来宾在一个美食仪式中密切联系在一起,创造出混乱和欢乐,亲密与放肆。这餐饭就是在这种现时的愉悦之中被创造出来的。
  剧情听起来有些超现实,设定的角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典型性人物,没有确定分类。比如,他现在这一刻看起来文质彬彬,但下一段可能会表现得和外表流露出的气质毫不相符。这有可能是美食和酒精以及宴会气氛的催化效果,因此使他不知不觉展现自己的另一面。玛丽蓉-库特里说有一次巡演中,一个观众被台词触动而灌了很多酒,反客为主地开始讲自己的故事。这种小插曲虽然打乱了戏剧的节奏,却也是意外的收获。
  作为Th6atre Nono的核心,玛丽蓉-库特里一直喜欢用戏剧的形式来讨论舞台和生活的关系,在她看来,“舞台不过是把生活定格”。

推荐访问:定格 盘子里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