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应提倡“五化”]初中数学新课标准2018

  根据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笔者通过八年多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应提倡“五化”。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以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教师的课堂教学带着新教材,传授着老教材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此,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要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师生关系互动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因此,互动教学应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将审题分析与例题解答等一一“包办”,如此教学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繁杂,且学生往往以听为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官单一,易于疲劳,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题教学,应突出解题关键,教师应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的疲劳,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实践与探索”问题2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个价值48.60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师先介绍已学过的教育储蓄是我国目前暂不征收利息税的一种储蓄。国家对其他储蓄所产生的利息,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即利息税。然后,围绕问题2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问题:①本题有几个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②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③题目中有何相等关系?④设哪个量为未知数?⑤能否列出方程?
  此举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
  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于问题①、②,均能得到正确答案,而对于问题③,有的学生认为“二年的利息减去利息税就等于一个计算器的价钱”,有的则认为“二年利息的80%即实际得到的税后利息就等于一只计算器的价钱”等等。根据不同学生所得出的不同答案,教师或是直接给予肯定或是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融于交流互动的氛围中。由于问题③是解决问题2的关键,关键问题攻克了,后面的两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时,教师从踊跃举手的学生中挑选几位让他们写出问题④、⑤的答案,然后由同学们来做“小老师”,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比较,就会知道哪一个较简单,同时同学们参与教学的情绪更为高涨。
  最后,教师再做出归纳和小结,使同学们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基本知识得到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真正成为数学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
  然后,教师严格按格式书写解题过程,目的是给学生以示范,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为学生提供参考格式。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得到发挥。这样的教学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既使学生动眼、动耳,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达到“互动”的效果。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创设恰当的生活问题情景是这一过程的良好开端。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引入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老师问:你们吃过拉面吗?
  学生(情绪开始疑惑):吃过。
  老师问:你们谁见过制作过程?(学生开始用手比划。)
  老师再问:在不久前的深圳饮食节上,一位兰州厨师制作出1024根细的如头发丝样的拉面。若厨师拉5次,能制作出一碗有多少根面条的拉面?学生开始思考,一会就说是32根,并写出2×2×2×2×2,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写出25――有理数的乘方。进一步,他们很快推算出,兰州师傅只需拉10次就能制成1024根如头发丝样的拉面。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
  尽管初中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平行公理”、“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
  2.实践操作
  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如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画三视图以及用小木棒拼接三角形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让他们体会到“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从而深深领略数学知识的丰富性。
  3.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如学了方程和二次函数之后,发现方程的两根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横轴的交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4.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当然,交流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而收效甚微;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为此,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恰当的、有必要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一问题还可设置讨论的层次和深度。当有了一种解决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解题有一种反思,首先验证,然后找原因、甄别、类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合作交流战胜困难,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最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评价多角度化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多标准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人是有差异的,如果按同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木桶理论从一个侧面讲不利于人才的培育。教师只有让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同时,让学生的特长更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才是教育的成功。
  多一个角度,多一幅美景。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多种智能,教师不要有非此即彼的想法,不要以一概全。教师面对的学生将来不仅有科学家、文学家,也有艺术家,还有运动员,但更多的是普通的社会人,只有多角度地看待学生,才能看到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不是单一、灰色的图案,而是五颜六色的、丰富多彩的画卷。
  多一份情感,多一片天地。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多带一份情感,不仅能看到今天的好学生,也能看到明天的人才。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还要加上一句:只有爱的成功,才有教育的成功。教师只有充满情感地看待学生,才能看到你为学生搭设的无尽的、广阔的天地。

推荐访问:新课标 提倡 数学教学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