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高墙电视剧【黄永明,为了“高墙”内教育不再冰冷】

  “新教育”的出现,如同一束灿烂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黄永明的人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狱也是所具有特殊性质的学校。   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冰冷,也未上演过诸如著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那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坐落在焦作市解放区的焦南监狱看上去如同任何所普通的监狱――安静,肃穆。
  黄永明是焦南监狱三监区一名普通的狱警。常年在高墙,铁丝网内工作,有时不免会感觉被蒙上一丝灰蒙蒙的调调,有些“压抑”。然而,“新教育”的出现,如同一束灿烂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的人生。
  
  新教育之梦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黄永明接触到了新教育。
  萌发于1999年的新教育实验,缘起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的两本专著《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这两本书在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理想旋风”。
  这股旋风也影响到了身为教育工作者的黄永明的妻子。黄永明回忆,在焦作市刚刚普及新教育理念的那段时间,妻子的生活节奏陡然加快,“每天都忙到很晚,有时候还会通宵工作”。
  平时爱好阅读的他随手翻看了一下妻子拿回家的有关新教育的书,一开始“也没看明白怎么回事”。但妻子几乎每天回家都会兴致勃勃地跟他讨论有关新教育的事情。在谈论中,有两件事引起了黄永明的注意,犹如一枚石子投入湖面,在他的心里泛起了波澜。
  原来,某中学在推广新教育实验时,没有一个班主任敢接受任务,学校把实验任务交给了5年级一个最差的班进行实验,通过新教育理念的植入、启蒙,一年后,这个班的各项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名。
  这让黄永明很有感触。“我认为新时期监狱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与新教育理念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我们监狱的罪犯很多也是来源于差生,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的受害者,有着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道德修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新教育实验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乌托邦。而这恰恰是犯人所缺乏的。他进而想到,能不能将新教育的理念在监狱内实施呢?
  
  “监狱教育大多流于形式”
  之所以想要在监狱内推行新教育,也是因为黄永明意识到了现行的监狱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黄永明是一名“资深监狱人”了。他于1986年参加工作,最早是在河南省某少年犯管教所。他坦然“之前曾后悔过,不过现在淡然了”。“这个行业属于比较特殊的行业,有时会限制人的发展,不仅按部就班,又要遵守高墙内的规则,如果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在这里面应该过得会比较压抑吧。” 有时候同事之间也会开玩笑,说在这里面工作会数十个数,把犯人点清楚就行了。
  在少管所工作期间,少年犯实行的半日劳动半日学习的制度。然而,当时劳改费的一部分由上级财政拨款,有时候则完全自给自足,甚至连干警的工资都发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犯人几乎将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劳动生产,很少有时间学习。
  成家后的黄永明被调到距离市区较近的焦南监狱。与其他监狱一样,他明显感到犯人的三课教育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监狱的整个教学机构一应俱全,公告栏里的课时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却很少正规的开课。“教育流于形式,对犯人本身的教育并没有太大成效。比如说政治课讲一些法律,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大多就是干警在上面讲,跟犯人也没什么沟通,比较枯燥,效果不好。”
  监狱的主要职责便是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激励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然而在黄永明看来,除了一些条件比较好的罪犯出狱后能够找到工作,或者是确实畏惧监狱生活不再犯罪,其他犯人的重新犯罪率问题也不容忽视――“有时候罪犯出去三五个月就又回来了”。
  “网上有段子说,教育改造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了。但教育却是最能改造人的。正确的教育对大多熟人都能起到好的作用。教育也是非常有效果的,这点从我们后来实施新教育所取得的成效上就可窥一斑。”
  
  监狱新教育第一人
  黄永明开始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新教育。“要想在罪犯教育改造中运用新教育理念,首先要学习和理解新教育理念。不仅要学习其理念的实质和精髓,还要学习其实践中的观点、方法和步骤,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然而,推行新教育的路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一连说了两个“很曲折”。
  2006年,他提出想要在监狱内推行新教育的想法,却并没有得到单位的认可。理由是:单位事儿太忙,顾不上。
  虽然满腔热情遭遇冷水,但黄永明“也没有太多挫败感”。“我看得很开,我不求当官发财,当时是想干点儿事,不让干就算了。”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他彻底颠覆了自己的理念。2008年,黄永明遭遇一次心肌梗塞,后经抢救成功。因为不能再从事繁重的工作,他被安排在门岗值白班,然而,对教育的热忱丝毫没有消减。他的坚持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认可,2011年初,他成为了一名教育干事。
  这是他期待已久的时刻,却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监狱有其特殊性,推行新教育如履薄冰。犯人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犯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人生观,很难改变。新教育的模式不可能完全移植到监狱环境中,也没有可以参照的模板,一时该怎么做,黄永明开始“犯难”。
  “我一直说新教育怎么好怎么好,可是真让我做我突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我不可能让监狱去适应新教育这一套,专门让犯人停止生产,来听我讲课吧。”
  一天,黄永明在上网的时候无意中浏览到一个名叫《天堂午餐》的六分钟的短片,讲述儿子给去世的妈妈做了一顿她盼望已久的午餐,然而却只能送往天堂。短片呈现的亲情让他非常感动。他下载了那个短片,在晚上值班的时候通过电视播出来,未曾想片子播出之后在犯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唤起了他们埋藏在心底的孝心,勾起了他们对家人的亲情。一名犯人哭着说,“六分钟的视频,我忍不住哭了两次。我要今天就给家里写信,向父母报平安,尽孝心。”
  黄永明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写观后感。而犯人们写的这些观后感都饱含了真情实意,非常感人。自此,黄永明发现在监狱里面做新教育,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就是打“亲情牌”。
  这为他开展新教育打开了一扇大门。之后,他在三监区组织参与了 “母亲节亲情祝福”活动、“寸草春晖、感恩父母”等大型帮教活动,邀请犯人的亲属一起参加,形成良好的帮教互助氛围,借此达到教育犯人的效果,收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时间,吸引了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我们去年做了大半年,基本上也形成了一套教育方法,主要围绕亲情、责任和习惯展开教育。还有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新教育绘本。”
  在推行新教育的过程中,黄永明还开展了“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改掉一个坏习惯”等一系列创新教育活动,通过电视讲座、读书活动、主题教育、一封家书等形式,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通过“晨诵、午读、暮醒”的形式增强学习气氛,提高自身修养,共同阅读,打造“书香监区”。
  仅仅一年的时间,黄永明在监狱推行新教育的路途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参加了去年新教育工作者组织的年会,遇到了很多与他一样在新教育的路上上下求索的人,他感到了燃烧的激情。他在会上看到朱永新,与他探讨了监狱新教育的模式,得到了朱永新的肯定。他说:“有机会到焦作,我一定去你们监狱看看!”
  
  “要像傻子,疯子一样去做”
  新教育仿佛一座灯塔,给予了黄永明前进的动力。他几乎每天考虑的就是该如何推行,如何组织活动。三监区距离中心监狱有七八公里,他经常去中心监狱的教研室拷一些资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就连回家之后也在想下一堂课该如何上,给他们讲什么样的故事。他乐在其中,觉得“挺有意思的”。
  任何一件新兴事物的发展道路总是充满曲折的。在顽固的监狱教育模式下,黄永明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新教育提倡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便组织了一部分爱好读书的群体组成了一个读书共同体,并因学员的喜好分为不同的小组。然而“这个活动组织的不好”,因为牵涉到监狱的管理制度,犯人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劳动,投入生产,因此腾不出时间,很难落实,只能通过一些绘本,或者利用板报等方式让学员们读更多书。
  最大的冲击来自于行政方面。人人都想求稳,而教育推行一时半会也看不出太大的成效,“很少人像朱永新教授他们一样有社会责任感,看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病后愿意大胆尝试改革。”于是,黄永明也遭到了很多非议与不理解,有人以为他只是要“出风头”。
  “像我投入很多精力去做新教育,就是想干点儿自己想干的事儿,什么也不图。真正做新教育要像傻子,疯子一样去做,要像朱永新教授这样的人一样用心做,他们也不求什么。在学校做新教育这些老师也要面对很多压力,从学校方面也不给他们补助,他们就是自愿去做这些事情。一件新的事物肯定要面对很多波折,但是我觉得通过很多人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将新教育发扬光大。”
  目前,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黄永明已经暂时离开了新教育的岗位。“像我这样休息一段时间也好,把这一段做个总结,但我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做的。或许经过三到五年,整个监狱工作的大环境都要改变,教育工作要放在真正的首要位置。国家国力增强以后,监狱这一块经费多了,不需要通过生产加工这一渠道来盈利,教育真正要摆在头等地位的时候,新教育才能在监狱全面推广。”
  而黄永明率先所做的在监狱推行新教育的探索,则意义深远。“不管怎么样,我们在监狱新教育这一块摸索出了一条路。”他笑着说。
  责任编辑 王海珍

推荐访问:高墙 冰冷 教育 黄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