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张扬天性的机会《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评析_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当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时,对于承担着课改实验任务的一线教师来说。是观望还是参与?是等待还是超越?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应答――积极参与、努力超越。我们已明确知道,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超越。
  近段时间,听了我校教师执教的《积的近似值》一课,深受启发。
  教学片段
  例题:(多媒体创设情景)张阿姨和李阿姨到布店买布,花布每米8.7元,白布每米3.6元。张阿姨买了1.85米花布,李阿姨买了2.64米白布,他们各应付多少元?
  师:求各应付多少元,就是求什么?会列式计算吗?
  生:就是单价。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可以列式:1.85×8.7和2.6×3.6。
  (指名两生板演,师巡回观察。板演情况如下。)
  1.85×8.7=16.095(元)
  2.6 x3.6=9.504(元)
  (竖式略。)
  师:做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在黑板上打“、/”,有意只在竖式处打“、/”。)
  师:也就是说张阿姨应付16.095元,李阿姨应付9.504元。对不对?
  生(齐):对!
  (师再问,生依旧答“对”。但在“对”声中隐约有“不对”声传来。)
  师:我好像听见有人反对!哪位同学?来,大胆些,说说你的反对理由。
  (一女生站起来走出座位,师请她到前面讲,其他同学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生:我认为不对。为什么呢?我不想作过多的解释,我只想说一句,请你各给我16.095元和9.504元。
  (好一个只说一句,绝了!反问一句,茅塞顿开。下面学生刚才还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接着是眉头紧锁,然后有的是眉开眼笑,嘴里连说“我明白了”;有的是连叹几口气说,“怎么我没注意到”。)
  师:现在你们说,对不对?
  生(绝大部分):不对!
  师:那么为什么不对呢?请大家互相讨论讨论,然后再回答我的问题。
  (学生讨论非常热烈,依旧眉头紧锁的学生也渐渐眉头展开了。)
  生:我国人民币最小的是分,从“元、角、分”之间关系不难发现,只能是两位小数,以16.095元为例,即16元9分,还有个5怎么办?
  师:那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生:用四舍五入法。
  (学生尝试,并请原来板演的同学改正,教师巡视,大部分同学都是16.095元≈16.10元,9.504元≈9.50元;可又有不同的情况:16.095元≈16.09元,9.504元≈9.50元。)
  师:运用“四舍五入法”我们可以知道,张阿姨应付16.10元,李阿姨应付9.50元。这才对了。
  (教师将刚才的“、/”拉长至整个解题过程。)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张阿姨应付16.09元,而不是16.10元。
  师:为什么呢?(其他学生也是一脸茫然。)
  生1:我是顾客,是上帝。5这个零头当然应该去掉了,凭什么要进1呢。李阿姨付9.50元嘛,我同意。
  生2:老师,我也有不同的意见,李阿姨应付9.51元,而不是9.50元。我是老板,当然希望多赚点了,4这个领头凭什么舍去,应该进1。至于张阿姨付16.10元嘛,我同意。
  师:这可怎么办呢?他们说的都有理呀。大家认为呢?
  生3:我不同意他们俩的意见。他们是自顾自,太自私了!四舍五入法最好。机会均等。
  (一语道破天机。其他同学均表示同意,这两位同学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评析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注入教为启发教
  在这段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安排是先告诉学生:位数较多时可以根据需要取近似值,然后在让出示例题让学生解答,并且题后注明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如此完全只是教师告诉学生听,学生知识容器,被动地由教师注入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再争论辨析,很快就理解了取近似值的缘由及方法。学生答得主动,悟得深刻。
  2、改编例题呈现方式,创造自主探索研究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学中,教师把单纯的标准例题通过改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生活化,把解题过程转化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会了知识,有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解题由情境中来,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鲜明地认识到: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整个学习让学生经历了“生活一问题一探索一解答”的探索研究学习的完整过程,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时空,使之以学习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3、教师善于倾听。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了不同于他人的想法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辨析、讨论交流,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把课堂变成一个激励自主学习、大胆猜测的空间。也就是教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引导者”,创设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探索,从中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君不见,学生获得知识时,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心会的神情是多么的生动和迷人!如此充盈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怎能不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孩子们并不缺乏创造的潜能,只要给予他们机会,课堂就会成为智慧飞扬的天地。

推荐访问:近似值 评析 给孩子 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