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企海外并购大起底]皖企登云

  3月中旬,桑乐金合肥总部内,其董事长金道明向《徽商》透露:我们与德国Saunalux公司的收购谈判已经进入实质阶段!   对此,安徽省商务厅外经处姚子潇语带调侃,“这很有意思,之前提到欧美企业,几乎都只有他们并购我们的份,没想到现在我们也开始并购他们了。”
  其实,当前将触角伸向海外的皖企并不止桑乐金一家。安徽前首富夏鼎湖旗下的中鼎集团锁定了美国两家制造企业,安徽民企老大正威集团更是意图将一家身陷危机的全球著名芯片制造商收入麾下……在这波骤起的皖企并购大潮中,民企已成急先锋。
  
  桑乐金“出击”
  上市仅半年,桑乐金就在欧美市场瞄准了自己的“猎物”。
  作为国内家用桑拿设备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半年之内,桑乐金大手笔频出。继2011年7月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家用桑拿设备生产商之后,桑乐金更是凭借此次对德国Saunalux的收购,成为2012年安徽民企海外并购的急先锋。
  从上市融资到火速收购,对其动作之迅速,收购之目的,有人直呼“看不懂”。
  “我的确看不懂桑乐金这次收购德国企业的意图所在。”弘毅投资高级投资经理牛阳直言,即使并购,“那也应该去芬兰,那里才是桑拿文化的发源地,不是吗?”
  作为曾经帮助中联重科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公司意大利CIFA的成员之一,弘毅投资在海外并购方面极有发言权,“企业并购比企业自身的发展还要复杂。必须要考虑的两个因素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和市场的打通,如果达不到这两个标准,就是盲目的收购。”
  金道明当然清楚桑拿的发源地不在德国,“但是‘德国制造’这四个字千金难买!况且是他们自己主动送上门来的。”2011年5月,作为桑乐金早期的海外合作伙伴之一,Saunalux董事长提出和金道明直接对话的要求,正是在这次对话中,他首次向金道明挑明了将公司出售给桑乐金的想法。
  “我当时没有立马答应,也没拒绝。”金道明的犹豫很大程度上因为当时桑乐金的资金并不充裕,“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对Saunalux进行估价,但我意识到了当时的桑乐金可能还没有这个能力一口气吞下它。”
  这在之后披露的数据中也得到了证实,2011年,Saunalux资产总额为688.19万欧元,当年营收696.56万欧元。如按照资产数额全资收购,吞下Saunalux至少需要5000多万元人民币(按目前欧元汇率计算),而截至2010年底,桑乐金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6010.07万元,若在当时收购,桑乐金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且,当时正值桑乐金冲击创业板的关键时期,金道明已无暇他顾。
  幸运的是,2011年7月29日,桑乐金终于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一举融资2.96亿元人民币,超募资金1.26亿元。
  没有了资金顾虑的桑乐金一改此前的暧昧态度,并购事宜正式提上日程。“9月份我们就去Saunalux实地考察了几次,到今年年初便达成了并购的初步意向。”
  然而,既便如此,仍然有人心存忐忑,在接下来的几次董事会会议上,对于并购的可行性,董事们讨论的十分激烈。
  “‘中国70%的海外并购都是不成功的’这个观点成了大家心中的坎儿,他们大多认为并购了以后企业在融合和管理上会存在问题。”几次董事会上,董事们都围绕“如何管理”进行了多次讨论。
  显然,这是企业并购必须面对的难题。对此,牛阳也建议所有企业在并购上都应持谨慎态度:“即使最终签订了收购协议,如何让两个不同文化中发展起来的企业产生协同效应将是决定并购能否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关键。”
  但这样一个双赢的机会,桑乐金很难放弃。“我们看中的就是Saunalux的‘高端个性定制技术’和德国品牌”,一直从事标准化生产的桑乐金,渴求更精细、高端的“手工活”,“一旦并购之后,我们不仅可以利用这种‘个性化’打开国内更高端的市场,同时又能在国外找到一个合适的代言人。”金道明对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势在必得。
  “在企业并购后的管理上,董事会最终也达成了一种大家认可的方式。”金道明口中的管理办法倒也简单,对并购后的Saunalux公司内部管理仍采用他们的原班人马,桑乐金只派业务人员去和他们进行产品嫁接,这样一来就可避免很多管理文化上的冲突。
  1月19日,安徽桑乐金股份有限公司在相关媒体上发布关于收购德国Saunalux公司100%股权事项的公告,最终将收购投资总额定位635万欧元,拟使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到的超募资金及部分自有资金收购,这预示着桑乐金对德的企业收购开始进入实质阶段。
  一切就绪,只待签约,“一旦并购完成,从品牌上来说‘德国制造’的分量就是一般企业不可企及的高度,我们还计划引进德国的工程师,就用‘德国制造’这块金砖来敲开市场!”桑乐金已经准备好了。
  
  变脸
  桑乐金的并购并不是个案。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正威集团、中鼎集团等安徽大佬级民企也纷纷把目光瞄向海外。
  “我们去德国并购的企业都很成功。每次并购之前都制定一个至少三五年的战略规划,先采用ODM和OEM的模式委托对方生产,在过程中慢慢了解对方企业的具体情况,然后从部分并购开始慢慢发展到全部并购。”作为安徽民企“老大”,正威集团的发力不可小觑。
  “我们当前瞄准了一家身陷危机的全球著名芯片制造商,而且已经开始与对方接触。”3月底,正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向《徽商》透露,在各级政府以及金融财团的支持下、正威半导体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对包括一些行业著名企业的战略并购,目前已与台湾一家8英寸晶圆生产企业达成收购协议,对另一家12英寸晶圆厂的收购计划也已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由安徽前首富夏鼎湖带领的中鼎集团也开始有所动作。安徽省发改委外资处副处长汪正洋向记者透露,2011年,省发改委已核准了由中鼎集团控股的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广德中鼎汽车工具有限公司分别去美国收购COPPER PRODUCTS,INC.股权项目和BIG ROC TOOLS,INC.股权项目。
  “之前提到欧美企业,几乎都只有他们并购我们的份,没想到现在我们也开始并购他们了。”安徽省商务厅外经处姚子潇略带调侃地告诉记者。
  但在汪正洋看来,这其实是大势所趋。
  “随着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潍柴集团收购全球最大豪华游艇制造商法拉帝等消息纷至沓来,安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必须要开始付诸行动。再加上欧债危机以来,国际资源和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资源类和高技术类公司市值急剧缩水,正好给企业创造了绝佳的机会,通过去海外并购的方式可以获取先进实用的技术和开拓国际市场。”
  而在去往欧美市场掘金的道路上,国企财大气粗的优势已经不再成为决定性因素。
  “由于对于中国国有企业在其境内的投资行为存在许多顾虑,他们认为中国可能购买用于加强军事力量的技术,从而增加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剥夺美国至关重要的制造能力;或者利用在美国国内市场上的业务活动作掩护,从事间谍或破坏活动。因此国有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时常常遇到较大阻力。”姚子潇一语道破真相。
  不过,尽管海外并购已渐成气候,但数据显示,在目前的皖企境外投资中,仍以传统的投资办厂、资源开发为主要方式。
  在省发改委最新统计的2011年核准境外投资项目表中,共核准项目18个,海外收购仅占7个。省发改委2011年核准境外投资规模已经突破10亿美元,而记者从省商务厅得到的2011年安徽省海外并购规模仅为2846.1万美元。
  而在传统的皖企境外投资办厂、资源开发当中,国企一如既往地处于主体地位。
  这也在记者从官方拿到的数据中得到了证实,2010年,中铁建铜冠投资有限公司就把目标对准了加拿大科里安特资源公司在厄瓜多尔的铜矿带,项目共投资6.29亿美元。而此处的中铁建铜冠投资有限公司正是由中国铁建与铜陵有色两大国企合资设立。
  到了2011年,在省发改委核准的项目中,仅奇瑞在巴西投资建设年产5万辆整车组装厂这一个项目,总投资就达2.49亿美元。而在已上报待核准的项目中,再次出现了中铁建铜冠投资有限公司的身影,它的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开发项目总投资为15.62亿美元,规模之大让安徽的民营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与此相比,在以民企为主体的海外并购大军中,安徽民企所并购项目规模仍然偏小。在省发改委核准的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广德中鼎汽车工具有限公司并购项目中,二者总金额只有1030万美元。
  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安徽民企的实力偏弱,王文银就坦言,“安徽民企在国内还没跑稳的时候,千万别轻易去跟博尔特一较高低。”
  公开数据显示,安徽民营企业自2010年才开始跨过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门槛,2010年有6家民企入围,排名不甚理想。到了2011年,安徽仅3家民企“上榜”,其中,全威(铜陵)铜业排名第101位,安徽精诚铜业(铜陵)排名第427位,安徽真心食品排名第463位。这也意味着目前我省民企竞争力较弱。
  “并购的陷阱远非企业本身所能预见的那么多,除了政治、法律、技术、市场这些尚可预估的陷阱外,还有很多隐形陷阱潜伏很深。安徽民企要想真正走出去还得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王文银的一番话也许能带给“内心躁动”的安徽民营企业更多理性的思考。

推荐访问:大起 海外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