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第四系土层 浅析安徽长江流域第四系土层

  摘要: 本文根据多年在我省长江流域地质勘察工作的经验,对本区第四系地层进行了总结,并提供常用原位测试的指标。   关键词 :长江流域;第四系;地层 ; 沉积   Abstract:According to many years my province Yangtze River Bas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experience, on the Quaternary strata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mmonly used to provide in situ test indicator.
  Key words:Keywords: Yangtze River Basin;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中图分类号:P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1前言
  根据古气候,新构造运动以及地貌特征,将安徽的第四系分为两个地层区,即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和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本文着重介绍下扬子地层分区长江流域第四系土层情况 ,本区位于晓天、庐江、巢湖一线以南,西邻湖北,向南东延伸到江西、江苏和浙江等省境内。因山间河流水浅流急,故第四系长流流域成因类型复杂,主要以冲积和冰川沉积为主,其次为洪积、湖积和沼泽沉积。沉积厚度一般不超过50m。
  在皖江平原区,早更新世地壳活动状态继承了新近纪的特点,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上升,长江流域仍发育在中山―高山之中,沉积物很少,基本上属于上升剥蚀区;中更新世,大别山继续上升,沿江地带发育两级河流阶地:Ⅴ级阶地阶面高程70~120m,Ⅳ级阶地阶面高程30~60m,这组阶地连续性差,长江谷地中未发现中更新世沉积物,说明此时连续的长江尚未最终形成;晚更新世,地壳活动比较和缓,升降幅度不大,因而冲积、残坡积黄色粘土特别发育,在相对上升的长江流域形成Ⅲ级阶地(阶面高程20~40m)和Ⅱ级阶地(阶面高程15~25m),这组阶地的连续性和对称性都较好,且有典型的河床相和河漫滩堆积物沿江连续分布。全新世早期地壳以上升为主,故Ⅰ级阶地(阶面高程10~20m)广泛分布;全新世晚期长江以下沉为主,以前的各级阶地多被河床相沉积物所覆盖。
  2第四系地层分布及特征
  1999年以来进行的长江流域大堤除险加固,以及近期进行的长江支流的河道治理工程中,我院在本区的堤防地质勘察工作中累计钻探进尺20万余米,对长江流域第四系地层,特别是全新统土层的分布和工程地质性质有了全面的认识。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对以往长江流域的地质资料的总结,在本区出露的第四系地层有:
  全新统芜湖组(Q4w):本组主要分布于现代河谷两侧,组成河漫滩和高漫滩,为典型的冲积类型。本组可分三段:上段主要岩性为浅棕黄色粉砂、砂质壤土和壤土,厚度1~9m;中段为灰黑色淤泥质粉砂、粉砂质淤泥,一般呈淤泥与粉砂互层状,最大厚度约30m;下段为青灰、灰黄色含砾中~细砂、粉砂、局部夹有薄层壤土,厚约11m。
  上更新统檀家村组(Q3tj):本组主要分布于区内现代河谷两侧,组成Ⅰ级阶地,具有二元结构,为典型的冲积类型。各地岩性变化较小,上部为褐黄色粉质粘土、砂质壤土,含铁锰小球;中部为褐黄、灰褐色细-粉砂、粉土质细-粉砂,夹砂质壤土;下部岩性为褐灰色淤泥质壤土,底部有灰褐色粘土质砂砾石层,本组厚约37m。
  上更新统下蜀组(Q3xs):该组分布广泛,常见于安庆、宣城、郎溪、潜山等地,为冲积类型。区内岩性变化较小,其上部为棕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含铁锰小球;下部为浅黄色中-细砂、砂质壤土,底部含脉石英、硅质岩砾石,砾石分选性、磨圆度较好,厚度一般为5~30m。
  中更新统戚家矶组(Q2q):本组主要分布于安庆市马山、芜湖县三元茶场、无为县徐家庄、枞阳县大胡家、铜陵县马冲等地,可能为冰水沉积类型,厚度5~15m左右。各地岩性基本相同,上部为赭红色蠕虫状粘土,偶尔见到砾石;下部为赭红色蠕虫状粘土质砾石,砾石大小不一,大者可达30cm,一般在15cm左右,磨圆度较好,其有一定的方向性,个别砾石具有磨光面、弯曲面和擦痕。
  中更新统马冲组(Q2m):本组分布范围虽然很广,但残留很少,见于铜陵、宿松县董家咀,东至县长坝头和枞阳县戚矶等地,为冰水沉积类型,厚1~20m不等。各地岩性变化不明显,主要为一套杂色粘土质砾石、砂质壤土。具有微层理,砾石磨圆度较差,分选性亦不佳。
  下更新统朱冲组(Q1z):本组零星地分布于安庆市马山、宁国县歪山岭等地,具有二元结构,为冲积类型。岩性变化较小,上部为粉细砂、局部含砾;下部以砂砾石为主。本组厚度一般为2~5m。
  3土层原位测试统计及性质特征
  根据我院在长江流域实施的大量工程勘察工作资料中,并结合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特性,对各土层性质进一步进行了统计和描述:
  长江流域地层表
  地质
  年代 静探
  Ps 标准贯入
  (动力触探) 地层简述
  Q41w 1.04 N=3.5 重~中粉质壤土为主,灰黄色,可塑~软塑状,中等压缩性,为地表硬壳层,分布范围广,偶尔分布有粉砂。
  Q42w 1.46 N=4.7 淤泥质粉砂、粉砂质淤泥,一般呈淤泥与粉砂互层状,灰黑色,淤泥质粉质壤土呈软~流塑状,高压缩性;中细砂呈松散,饱和,分布范围广。
  Q43w 3.95 N=11.8 中~细砂、粉砂,青灰色,稍密,局部夹薄层壤土,分布范围广。
  Q31tj 2.88 N=12.2 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黄夹灰色,可塑,局部硬塑,中等压缩性,分布范围广。
  Q32tj 6.42 N=19.3 中~细砂、粉土质细-粉砂,夹砂质壤土,褐黄、灰褐色,稍密~中密。
  Q33tj 1.88 N=6.2 粉质壤土,黄夹灰色,软~可塑,中等压缩性,局部为灰色淤泥质壤土。
  Q31xs 2.94 N=13.8 粉质粘土~重粉质壤土,灰黄色,局部灰绿色,夹灰白色粘土矿物,灰绿色为上部软化层,强度相对低,可塑~硬塑,中等偏低压缩性。
  Q32xs 7.88 N=23 中~细砂,浅黄色,局部灰色~灰白色,稍密~中密,局部为砂壤土,偶尔底部可见砾石,砾石分选性、磨圆度较好。
  Q2q 3.15 N=14.2 粉质粘土~粘土,棕黄、赭红色,硬塑,上部偶尔夹有砾石,磨圆度较好,若底部砾石增多,若粘土质砾石层>50cm可单独分层。
  Q2m N63.5=39.5 粘土质砾石,颜色较杂,密实,具有微层理,砾石含量约70%左右,砾石磨圆度较差,分选性亦不佳。
  Q11 z N=25.5 细~粉砂,灰色,密实,局部含有磨圆度较好的砾石。
  Q12 z N63.5>50 砂砾石,杂色,以灰色为主,密实,一般动力触探N63.5 >50击,砂粒含量20%~30%,砾石含量70%~80%。
  注:Ps、N、N63.5均为统计平均值,仅供参考。
  4结束语
  我省有大量水利勘察工作位于长江流域,因长流流域第四系成因类型复杂,以往对土层划分有所混乱,本文根据长江流域大量地质勘察资料并结合安徽区域地质志对第四系土层性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概括,为今后的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7.
  [2] 罗小杰,马贵生,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推荐访问:长江流域 土层 安徽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