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势_电视新闻在文化传播中的特殊作用

  一、新闻的特殊属性与功能   新闻是一种表明最近发生的事的一种报道,有高度的意识形态属性,通常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政府的某种态度;新闻又是一种以倾向性解读方式为主的文本,可以就某件事让人们表示普遍认同;同时新闻也是一种肯定文化,对于传播对象具有维护与巩固的功能。
  二、新闻在建构传媒文化中的特殊功能――助推与�望
  新闻是传媒文化的体现者、传播者,其影响犹如硬币之两面,既可促进传媒文化健康多元繁荣发展,又可成为传媒文化负面侵蚀危害整个社会、文化的“助纣者”。因此,在其体现与传播传媒文化的同时,不应丧失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应发挥传媒文化建构中助推者和�望者的作用,以应有的价值品质与文化内涵引领一种健康和谐、多元协调的传媒文化。
  (一)助推传媒文化,建构丰富多元并存
  新闻传媒具有议程设置、沉默螺旋、授予身份等功能,这些功能有利地助推和促进了传媒文化的发展。由于新闻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新闻中所提及和强调的意见很容易被视为主流意见,即便有时一些事件只是社会中的偶然现象、一些少数人的意见,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容易让人们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事件、多数人的意见,使新闻成为大众崇拜热捧的偶像,推动了传媒文化中最为奇特、最引人注目景观的形成。
  (二)借助传播技术,提高融合新闻的文化传播力
  在信息化时代,由新闻所创造、传递、引领的文化也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提高新闻的文化传播力,加强在全民、全社会中的影响效果,是新闻作为传媒文化�望者、引导者的关键。当今,伴随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传媒产业出现了新的整合与重组,新闻传播从规则、流程到渠道、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融合新闻便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态。
  (三)遵循新闻及受众接受规律,提升传媒文化
  在社会不断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应加深对新闻认知,在受众观上更应改变自上而下、高高在上、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认真研究与遵循受众接受规律,努力寻求新闻符号表达方式与受众的接受方式和认知心理相一致,提高信息与受众已有知识、经验的契合度。但在重视受众时,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的出现:受众就是一切,甚至不惜沾染浓厚的消费化、娱乐化、庸俗化、低俗化色彩,放弃自我品质与职责。
  在传媒化生存的社会中,在市场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为主色调的传媒文化中,新闻不应丢掉应有的庄重严肃的品格,更不应逃避新闻应有的使命和良知,失落了应有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望。因为当大众传媒热衷于趋赴新奇、刺激等低级趣味时,它冲淡甚至放弃的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追求,是对生活底蕴、人类意义的追求。
  三、加强重要媒体建设
  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决定》强调,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贯穿媒体建设始终。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三贴近”原则,大力推进宣传创新,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健全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要积极探索把握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新闻信息量,提高现场直播能力,增强引导和回应群众参与互动的能力。
  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决定》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了部署。我们必须服从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切实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内容,着力扩大对外宣传,建设全球传输覆盖网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切实增强我国国际舆论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五、推进三网融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三网融合正在扎实推进。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实施《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全面阐述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三网融合总体目标,提出到2015年,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型信息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网络利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繁荣,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多样、快捷经济的信息和文化服务。总体方案提出了分两步走的工作目标,2010―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2015年为推广阶段;确定了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准入,加强网络建设和统筹规划,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推动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浙江大学学报.2002 (5):81.
  [2]程丽红,李桐忠.对传媒文化的理性思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201.
  [3]陈力丹.当代大众文化消费与舆论引导.现代传播.1997(3):341.
  

推荐访问:文化传播 作用 电视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