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其中的关键是要变无意阅读(随意阅读,凭感觉读)为有意阅读(带着某种目的去读)。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是在阅读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42-01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阅读课中,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形象的感受却是共性多,个性少。而且有些作品的内容和形象的分析或定性,往往有一致的“标准感受”。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对语文个性化阅读无疑有导航的作用,如今,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提倡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课的重要话题,并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
  1 阅读教学呼唤个性化的教师�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多少语文知识,形成怎样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够摸索出一套获取知识的方式。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的教学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呢?�
  1.1 要有博古通今、兼收并蓄的知识积累。有人说语文即生活。也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待。的确如此,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形式美仑美奂;其内容纵贯古今、横猎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阅读这样的文章,必然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进行广泛的阅读。尽量要求自己无书不读,无理不通,上课时才有可能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觉得自己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大家都知道“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个故事吧?王安石不就是凭借自己的博闻强记震慑了“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的苏学士吗?�
  1.2 要有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一个教师,就算是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厚的知识,这离上好一堂语文课也还有很大的差距的。因为你不可能在一堂课上,把你掌握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注入学生的思想。所以,每教学一篇文章,教师首先应该沉下心来,真正进入文章当中,去感受文中的字字句句,然后掩卷深思,看看上这节课到底会涉及到哪些相关的知识,最后就可以在自己积累的知识中检索最有价值的,运用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才不致使学生产生“听得天花乱坠”,而感觉“一塌糊涂”的印象。�
  1.3 要有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是因为,人们的经历不同、学识修养不同、思想感情不同。而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又都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才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啊。一个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驾御文本,能用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刚柔相济的教学语言,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对文本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解,继而获取知识,产生情感共鸣。
  2 阅读中的情感趋向对选择文体的影响�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的取舍学习对象,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的选择材料。个性化的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的阅读基础上的。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中把学生的阅读视野由对课本上的文章精讲精练引向课外、课内结合的图书馆、阅览室的阅读,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发现,在语文的个性化阅读中,虽然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水平、知识的积淀和个人素养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学生的情感趋向决定着学生选取什么样的阅读材料,选取什么样的阅读文体,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因此,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的情感趋向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选择什么样的文体来阅读。阅读中情感趋向客观反映了学生对阅读文体的需求,一定程度的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针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测试,即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趋向与选择阅体文体的调查。
  3 精读重点,深入思考�
  在基本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字斟句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文章生动的表现手法和独有的写作技巧,并最终能用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4 情感趋向的原因�
  4.1 阅读动机的分析:
   充分了解调查对象的阅读动机,有助于针对性地引导个性化阅读,净化阅读的动机。动机不同,则选择的文体则迥异。动机是他们阅读时选择文体的推动力,是发动和维持他们阅读文体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反映了他们对文体的强烈渴求,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我们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调查对象学习压力大,在阅读中想轻松一下,而不愿做多的思考,阅读的动机影响了阅读时的文体的选择。�
  4.2 阅读文体的分析:�
   ①84%的调查对象有首选小小说,肯定有特定原因的,我们分析:首先是我们的语文教材给他们配备了数量可观的小说,但在中学阶段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真正能自觉全数阅读的同学并不多,而小小说以其篇幅短小,情节引人入胜显了它的优势。其次从选材上看小小说选材较为生活化、多源化于身边的生活内容,其中也不乏校园、家庭的素材,即便所造的材料离他们较远,这一缺陷也被它迎面扑来的生活气息新掩盖,而且虽然材料细小,但立意高远,真正是以小见大,迎合了学生的需要,愉悦了学生的情感,推动了学生的阅读选择。�
   ②78%的调查对象在第一、二时间选择散文,当然也有它的原因,散文对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白,散文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文体,能够引起学生的好感、关切和共鸣,更贴近学生的心灵跳动。真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情感有沟通,决定了他们的选择。�
   总之,我们认为,教师在个性化的阅读中需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中对文体的选择,更应注重学生的阅读的动机,情感趋向,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在个性化阅读中起主导作用,个性化的阅读就能绽开绚丽的花朵。

推荐访问: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