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_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   语文课程改革是强调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培养高素质人才之举措。实践证明,只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良好的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素质高的重要外在表现。�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素养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Wu Hongbei�
  【Abstract】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is that quality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al, high-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act. Practice has proved, only high quality basic educa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the good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high quality.�
  
  【Key Words】Improv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01-01
  
  
  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无论在事业上或是在为人处事上均会取得成功。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素养是整合,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几点愚见:
  1 加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
  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本质曾有这样精辟的论述:“把某些精髓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最好的试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是否完整、充分,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根据这条思路,教者需要在优化教学手段,拓宽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1 加强课前参与新课感知实践。
  课前参与新课感知实践活动,有利于获得新知识的初步认识和表象基础,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也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发现认识障碍、疑点,便于及时激发学生的疑问,启发他们的思路,使学生燃起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新课的教学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自觉学习。这一环节的实践活动主要有预习、观察、实践操作等。�
  课前预习课本内容,如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在新课里圈、点、划、写、记,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从方法上,低年级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中年级,教师应给学生布置预习提要、要求,让学生预习;高年级则直接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观察主要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布置观察内容,要求学生做好观察笔记,积累原始素材,以便于课中进行实践。实践操作主要是课前有目的地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实例,为课文中的“实践活动”题提供范例,如一般的辩论、模拟商场的买卖等活动,事先可以让学生搜集材料或物品,为活动做好准备。�
  1.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要不断有新的认识,特别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心安排以学生的“学”为轴心的教学活动,激发、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把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有机地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例如课本剧表演、谜语、儿歌、游戏等。愉快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学生自然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从而学得活,记得牢。所以,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变“我学会为我会学”,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例如,我在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形成了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检查预习,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点拨指导;引导小结,梳理知识;质疑问难,拓展延伸。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发现,把认识和操作结合起来,教师则起到启发、引导、点拨、解惑的作用。教起来不费力,教学效果却很好。另外,除了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拓宽参与渠道外,还要注意给全体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优先提问,优先发言,优先释疑,让其掌握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1.3 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活动是学习过程的一个统一体。课外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必须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互相补充,相互促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后各种活动,把学生推向活动的主体,一方面让其更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总的来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以学习、表现的机会,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随时都有的语文资源,使学生渐渐习得语文能力,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2 提高语文素养要推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课程实施“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迎接未来挑战的新举措。我校“自主探究、激励成功”教学模式一改往日串讲串问、面面俱到的传统做法,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自主学习”进入课堂,精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始终把“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把教学的全过程尽可能安排成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其主要着眼点:一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的长足发展;二是立足于成功心理的培养;三是注重于创造才能的开发。其根本特点是课堂开放,生动活泼,寓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地位之中,留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在积极、和谐、默契的思维状态下,获取知识,学会创新,体验成功。此模式的教学过程主要有这几点:落实先学,预习指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伙伴合作,相互补助;读中自悟,自主探究;创造想象,开拓思维。�
  总之,培养健康的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祖国兴旺发达的要求。要使学生全面、主动、充分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潜能的开发,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浅谈 素养 小学生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