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中的体现]当代中国政党制度

  摘要:“三三制”原则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当时是建立统一战线的具体措施。它的产生影响了当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也可把它称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雏形。因此,梳理“三三制”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于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也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字:三三制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一、“三三制”提出的历史背景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进行党派合作尝试的开端。随后,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背叛了革命,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从1927年起,中共致力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民主政权建设,开展土地革命。当时根据地建立的政权主要是工农民主政权,将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民主党派、团体全部排斥在政权之外。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共在《八一宣言》中首次提出多党合作的设想。在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上,中共确立了争取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抗日的政治路线,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代替“工农民主政权”。这是中共第一次提出关于阶级联盟、多党合作的国家政权建设主张。
  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共开始在根据地内将建立阶级联盟、多党合作的国家政权付诸行动。“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立起来。
  二、“三三制”的主要内容
  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首次明确提出“三三制”原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的政权就是“三三制”政权。“三三制”规定“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1/3。
  “三三制”原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几个民主阶级联合专政的统一战线,靠政策正确、党员模范作用和人民拥护来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积极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政权施政方针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阶级利益,改良工农生活。
  这些原则的提出和运用为巩固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一大批爱国人士,特别是开明绅士被选进边区各级民意机关和行政机关,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发挥了进步的、积极的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三三制”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借鉴作用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逐步走向成熟,“三三制”原则也成为我党确立、发展、完善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和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其对于继续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仍具重要借鉴意义。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同时改善党的领导
  毛泽东曾说:“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因此,通过“三三制”的政权形式我党早已认识到在政权建设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认识到领导的威信要靠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去实现,而不能强加于人。
  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关键在于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曾指出:“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如何在多党合作中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三三制”原则的一些精神在今天仍适用。我党要善于领导各民主党派,一是要求党的各种方针、政策正确,二是要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采取“说服与教育”,即民主的态度和方法。作为执政党的中共一定要时时注意这几条,才能始终保持对民主党派的凝聚力,才能保证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2、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其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其中“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要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要监督共产党。而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就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不过,可能是由于中共执政党地位的原因,民主党派还是“心存芥蒂”,没有很好监督,例如,近些年来,被揭露出来的腐败官员,都是执政党揪出来的,没有民主党派监督出来的。所以,我党今后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十六字方针,使其落到实处,使各民主党派能够完全放下包袱,解除芥蒂,真正做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加快关于政党制度的立法
  抗日政权中,“三三制”原则不仅从形式上保证了非党人士在政权机关占多数比例,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保证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有职有权,从而增强了中共领导下的各种抗日力量团结。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必然要体现各民主党派的诉求,因此,进一步保证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有职有权,就成为今天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而保障其基本权利的最有效途径即是尽快建立有关政党制度的法律。
  综上所述,“三三制”政权形式对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产生具有很大影响。它所创造的原则和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在今后仍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继续发挥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张树桐.我国多党合作的历程[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3]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4]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J].求索,2005(10).
  [5]何虹.论“三三制”原则在新时期政党制度中的体现[J].学习与研究,2001(2).
  [6]刘发国.“三三制”政权与多党合作理论刍议[J].政党制度透视,2006(3).
  [7]刘锦理.从“三三制”政权看今天的多党合作制度[J].世纪桥,2009(1).
  [8]何虹.“三三制”政权形式对形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影响[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推荐访问:政党 当代中国 体现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