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初中物理尖子生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初中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培养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现实的教学有两种思想,一是以学科为中心,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前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是以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为目的。在现实中,由于考分和升学率依然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尺度,所以不少教师为了追求考分和升学率在不懈努力,产生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将知识组织的井井有条,将教材上的内容讲深讲透,讲得面面俱到,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误解都一一予以告诫,争取不给学生留下任何疑难。这就形成了传统的、细嚼慢咽的讲授风格和较封闭的教学模式,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也容易养成等待着机械接受知识的心理和习惯,缺乏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依赖性会越来越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人们要能终生自觉学习和发展,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大胆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改掉教学上讲得过多,统得过死做法,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和发展。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教育活动也莫不如此。我们素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让学生服服帖帖。学生只是被迫接受,于学生健康、自主地发展个性和特长无多大益处。因为这样会压抑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师生间应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呢?新课程提倡的是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探索和发展,进而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们不主张没有原则地顺从学生,更不提倡不顾一切地迎合学生。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探求精神。在这种状态下学到的知识,往往理解得很深透,掌握得很牢固。物理教材有很强的趣味性,一个实验、一个现象、一个物理故事,都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这一特点,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精心创设各种有趣味的物理情景,启发学生不断产生好奇和疑问,以保证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
  事实证明,学生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兴趣是很浓厚的。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内容的增加,计算量的增大,不少学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这时若不注意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物理的兴趣会有所减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善于为学生搭建攀登的阶梯,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到成功和心收获的喜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说过:“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为什么它是这样的?’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问为什么。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所以,教好物理,关键是教思路,教方法,重视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悟物穷理”,让他们自觉地锻炼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应启发学生多向自己发问:哪些是物理事实?哪些是物理概念?哪些是物理规律?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的含义是什么?规律是怎样得出来的?我们如何去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样的发问习惯,将会很好地促进学生去主动探求,学生的自主学力将会明显提高。这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打下坚实的习惯和能力基础。
  除了注意培养学生“悟物穷理”的好习惯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安排时间,及时复习巩固,及时消化吸收,循序渐进,减少学习上的随意性。好习惯就是好方法。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就会有力地促进其学力的进一步提高。
  五、灌输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论断,揭示了创新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本质。因此,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
  人们的创新活动,往往源于一个问题、一种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起着决定作用。我们要让学生领会创新的意义、价值和乐趣,主动树立创新意识;并着重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科中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形成、现象的解释,都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对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深入领会,尽可能引导他们自行“发现”知识。例如教学“密度”时可以这样设计:1、思考和讨论: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是什么意思?铁的质量一定比木头的质量大吗?2、提出问题和引导猜想:物质质量的大小由什么决定?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会这样猜想?3、设计实验: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4、收集证据并整理结论:从实验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相同吗?5、建立(领会)概念:人们说铁比木头重,应该怎样表达才准确?这样设计,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定的(即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一定的),密度概念的建立就显得顺理成章,学生就不是被动地去理解和接受“什么叫密度”。
  另外,要大力鼓励学生不盲目迷信权威,而要敢于怀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在思路上另辟蹊径,关注和赏识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
  总之,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等,物理教学都有着生动和丰富的内容。只要深入钻研、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物理教学中的素质培养一定会不断出现新的活力!

推荐访问:物理教学 素质 初中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