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专业就业前景_食品检测领域的市场动态及技术发展

  大家对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和资金都涌入这个行业。为了深入了解这个市场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空间,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北京赛迪创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郭鹏先生,咨询了相关情况,分享给读者。
  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检测仪器制造商加入中国的食品检测行业,中国食品检测行业的市场概况如何?为什么会让大家趋之若鹜?
  郭鹏:首先,这个市场是很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很多国外的食品检测仪器供应商,或者医疗机械和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都在不断地涌入中国食品检测行业,这些企业在食品检测领域已经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还有国内的国有和民营企业,他们一方面利用国家专项资金的鼓励,一方面紧抓市场需求,快速地发展壮大,也成为检测领域的一支强大队伍。各方面的资本都在向这个领域汇流,说明大家非常看重这个市场。
  食品安全检测只是按照应用领域去划分,上游的行业还是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不仅应用到食品分析中,而且在医疗、化工、石油、环境等各领域都有应用。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种类涵盖了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信息,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很方便向其他的领域去拓展。现在这些企业在投入_些高端检测技术,进行一些研发的时候,考虑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食品检测市场。在产品真正成熟之后,还可以外销,打开国外市场。而且,对企业来说,是不会仅仅局限在食品这一个方面,它可以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核心技术具有同源性。
  记者:随着更多企业的涌入,这个市场会不会饱和,或者什么时间可能会饱和?以后这个行业又会朝怎样的方向去发展?
  郭鹏:评判市场是否饱和,要看这个行业的发展程度,行业发展成熟的时候,对应的市场才会出现饱和。这个行业怎样才算是真正发展成熟,标志就是内资和外资企业可以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这时行业的发展是比较健康、比较稳定的。目前食品检测这块,国产仪器的检测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做的还不是很好,高端的仪器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国产仪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现在食品检测领域,包括整个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仪器市场,都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程度,而是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前期阶段。食品安全检测这个领域,保守估计在5年内是绝对不会达到饱和程度的。
  在未来5年,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3个趋势:
  首先,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及质谱仪需求将保持旺盛。最受关注的药物残留、重金属、微生物及毒素、食品添加剂等检测项目,需要精确的实验室测量,复杂的分析和分离纯化,色谱与质谱分析方法的应用,造就了大型检测机构采购高端检测设备的高峰。未来国家会加强食品源头污染和非法添加剂的检测,重点聚焦重金属、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等项目。实验室进行的例行检验与鉴定性检验需要高性能、高稳定性的设备来保证。
  其次,本土企业在中高端检测仪器市场竞争中将更加活跃。目前,高端食品检测仪器市场仍然主要依赖外资厂商,如安捷伦、赛默飞世尔、日本岛津等。外资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产品成熟稳定、品牌知名度高,但产品价格高昂,维护维修费用不菲,而且可供选择的低配型号不多,对国内的设备采购方来说负担很大。国产中高端检测仪器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将利用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撬动市场,势必对进口产品的价格构成压力,更多地参与到检测仪器的市场竞争中。
  最后,现场、快速、在线、低成本检测方法将成为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的重要推手。未来,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将越来越频繁地走出实验室,在生产与流通“一线”领域监督食品的安全性。市场需要企业提供简单的,便于操作的,在线的,性价比比较高的仪器,这就要求仪器能够适应各种恶劣工作环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同时又不能显著降低仪器的测试精度,保证仪器的便携性和操作性,方便各类操作人员使用单一功能进行重复性检测工作。
  记者:各组织、企业建立的第三方实验室在我国现在是遍地开花,仅苏州就有1500多家,您能谈谈我国第三方实验室的现状吗?
  郭鹏:第三方实验室主要分为政府部门的、外资的和民营的。外资的做出口检测比较多,民营也是以这个模式在发展,政府检测机构具有鲜明的国家部门的特点。目前,我国现有的第三方实验整体来看,存在食品检测项目很多,但单项收费较低,一些项目的检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现象。虽然食品检测这块的第三方实验室数量看起来挺多,但除了一些规模比较大,经验非常丰富的实验室,总体的检测收入不高,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相互整合。
  记者:刚刚提到第三方实验室可以分为政府部门的、外资的和民营的,他们在市场和技术能力方面有什么不同?
  郭鹏: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拥有国家的资金投入,配备的仪器非常高端,在检测人员方面也十分有保障。政府的背景让其更有公信力,更有权威性。但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在市场化方面做得一般,服务意识跟不上。相对的,民营检测机构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会时刻考虑检测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研究新的应用出来,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很快。其对自己工作的权威性也非常重视,在检测的严谨性方面,与政府的检测机构没有任何差距,但目前公众看来,还是政府更有公信力。这种看法会逐渐地改变,这是跟社会的发展程度相关的,大家对这个方面的认识提高,自然就会对其客观地看待并接受。国外的检测认证都是相当于国内的私营检测机构在做。
  在技术能力方面,能够检测的项目是跟仪器投入一致的。国家每年对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特别是国家级的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很大,能够支撑进行很多项目。而民营更多是根据市场导向进行投入,配备的仪器和开展的项目,都是由市场需求来定的,政府的检测机构是很少去考虑这些。
  记者:最后,希望您谈一下食品检测行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郭鹏: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整个国内来说,相对于中央机构,下面三四级城市的技术手段和检测能力是很薄弱的。国家级的质检单位,靠国家提供的技改费,投入的资金,发展的非常陕,其配备是相当完全的。相对的,三四级城市,或者县市级的质监所,这些真正需要弥补检测实力的基层一线单位,检测能力是非常差的,一些最基本的检测都不能保障。这其实是一个马太效应,越是不需要再配备的,国家给他投入的资金就越多。
  标准及制度的执行是解决食品安全的关键。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很健全的,要求整个加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检测,但实际的执行效率非常低。为什么双汇的瘦肉精事件是到最终端才检测出来?像屠宰场这种原料供应环节,国家对其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的配备没有强行、硬性规定,而仪器的投入和维护,及检测人员的设置,会大大增加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种制度规范在执行过程中根本没有落实。国家在2012年和2013年,会对基层检测机构和一线检测环节进行重点投入。
  过去,公众的食品安全感是很差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标准的制定不断进步,更科学,更严谨,更符合我国国情,更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标准的执行。标准制定以后,怎么去发挥标准的效力,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如果能在问题出现初时,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加大查处的力度,不出现任何漏网之鱼,这样就不会有人存在侥幸心理,触犯国家标准,就能实现国标的效力,保障食品的安全。怎样实现百分之百的查处力度,这就又回到了技术问题,现在国家正在弥补之前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的一些食品安全利益,通过这些正规的渠道去实施一些措施,相信食品安全问题会很快地得到解决。

推荐访问:技术发展 市场动态 检测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