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速览 中国电影市场

  每年年末如果要在浩若烟海的年度电影评论中占有一席之地,没有犀利的评语是不行的。电影上映之初的美誉如云和年末了的怨声四起已经成为按时到来的节气,不过不行。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似乎应对了年初的魔咒:盛世一年收获之后,来年就要惨淡经营。至于整个电影市场,我们只能说:这一路踉跄走来,还是太过年轻。
  如果光从数字上解读,2011年度电影市场还算是形势一片大好。电影银幕数超高速增加,单部电影投资亿元级别高速增加,明星阵容的豪华程度越来越强,宣传发行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大好的也只剩下了形式。上半年票房总量持续下降,单部投资过亿的电影连一部获得普遍好评的都没有出现。直到年末,一部千万投资级别的青春爱情故事《失恋33天》才终于让本土电影走高了一次阳线。而这一切,似乎让市场硬币的另一面反应得更加真实:中国电影市场的高峰路途尚远。就在一年以前,连续几年近30%持续高速增长让很多投资人开始臆想“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已在眼前,不抓不行”。特别是2010年的100亿票房收入,在今年变成了一个硬指标――100亿的到达,就是盛世,反之,就是败局。
  只看票房的电影人不要忘了,多年以来,在中国大陆电影市场上,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市场比例,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的票房分账基本维系在6比4的比分上。但是2011年,美国大片大打强心针的日子并没有如约到来,失去了美国大片的四分支持,中国电影市场独木难支的困顿便一览无余。
  
  美国电影不再凶猛
  2011年,进口电影首先不给力,变成了一串可怕的多米诺骨牌。《变形金刚3》、《加勒比海盗4》、《哈利波特终结版》……进口大片除了广告大得铺天盖地,并没有实现大增市场份额的目标诉求。
  就像每一代人都能找到一部片子宣称“我是看着它长大的”,《加勒比海盗》对80、90这两代人来说,就是这样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海盗电影。和《加勒比海盗1》有许多相似之处,《加勒比海盗4》船长杰克又要召集人马准备出航了,碰见老朋友,引出新人物,完全走的是战斗、打斗、情窦的混搭路线。毕竟海盗出行不走寻常路,要的就是心惊肉跳,像杰克这样的人物,一个像韦小宝那样的草根起家的人物,出现任何故事都是不需要理由的。
  如果说前三部“加勒比”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女主角跟男主角没有直接感情冲突,而是老跟男二号眉来眼去,让人分不清谁是男一号、谁是男二号,《加勒比海盗4》干脆上来就直接给杰克安排了一个老相好,更引入了莫名奇妙的牧师和美人鱼来充当爱情元素。我一直以为,《加勒比海盗》其实就是一部很怪的片子,说不清看点在哪,武斗平平,特效也平平。在第四集播出以后,我终于明白:或许《加勒比海盗》就跟杰克船长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混搭,海盗刀剑笑混搭官兵捉贼的故事,异国风情快速卡位到底层小混混的笑料,这些无头绪的东西像披萨加酱一样混在一起就行了,在这个缺乏梦想的时代,一杯鸡尾酒只要颜色够靓,就足以满足年轻人的胃口了。
  香港班底不是神灯
  就像是阿拉丁神灯,近年来让神灯实现梦想的咒语是:中国大陆本土电影和香港字眼混搭,多元投资加上香港导演,主演一二号必须和香港演员搞上关系,实在不济,后期技术派也要香港人的名字出现一下也好。很显然,香港电影对于欧美文化的高度敏感,对于青涩可人、远没有全球化的大陆本土市场实在是解得了近渴。再加上港版电影的亲近市场,要不要香港字眼已经成为原则问题。但是风水突然转向了。一向在大陆屡战屡胜的“+”香港模式,忽然就不灵光了。今年的港片整体乏力,只是一阵吆喝,甚至连口碑也没有赚到。
  作为今年业界不可多得的“港式电影”《窃听风云2》在国内上映后,无论从拍摄手法,还是故事情节设计、铺陈都有着标准版港式叉烧饭的味道,在夏末秋初仅仅上映一周就将《蓝精灵》等好莱坞大片踩在脚下。电影中的“铁三角”,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的三强组合,更是确保了影片表演质量的上乘。这三人的风云组合比起《无间道》中刘德华、梁朝伟纠结复杂的人物关系,或明或暗的警匪线索丝毫不差,甚至1973年,那掩埋在厚厚灰尘下的不为人知的香港历史,在这一刻,也清晰起来。
  对于本土大陆人来说,1973年不算什么,但是1973年这个年份对于香港人来讲却是电影历史上颇为沉痛的一年,当年李小龙在美国去世,港人国际电影神话破灭,加之香港股市、金融业动荡,几乎波及所有家庭,电影在这样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时间中展开讲述,使影片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窃听风云1》是拿股市做文章的话,《窃听风云2》就是拿整个金融市场作为大背景来为剧情铺垫的。1973年香港大股灾,“地主会”随之成立,这个半明半暗的商业金融地下组织为电影增加了一丝历史的猜忌。无论是真是假,这都给香港电影以往简单的警匪卧底、街头打打杀杀的故事框架,增添了一丝新意。一霎时,金融内幕交易的黑暗,公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衡量与反思,包括警察滥用窃听手段的思考与人性面对诱惑时的摇摆不定,都给这部电影增加了层层景深。
  影片公映又恰逢《世界日报》“默多克窃听门”事件爆发,公众对于自身隐私的高度不安全感,都给予了这部影片莫大的帮助。
  当我们正处在一个“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了”的时代。出于对自身底线的保护,不相信表面现象的观众,会用千丝万缕的“线索推理”串联出一个“自我认知的真相”,从这一点来说,先踩中舆论热点“阴谋”的导演正是利用这些惯性思维,使影片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相比第一部《窃听风云》,第二部对于人性的复杂演绎得有些松懈。第一部中,三人面对金钱诱惑时的那种复杂与财迷心窍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而第二部最多强调了轮回和宿命的故事,除了让观众慨叹之外,并没有让人惊叹的故事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娱乐电影在很多时候都是个动态词汇。一个所谓的好电影会在哪一方面满足大多数观众,仍然是个未知数。相比较年初贺岁片《最强喜事》的笑不出来,《新少林寺》故事的简单胡闹,《蔡李佛:极限拳速》的空洞结构,《窃听风云2》还算得上是一部好的香港电影。但是,地球是平的就是平的,这是一个完整的大市场,几部好电影改变市场业态的时代早已经远去了。在大市场糟糕的时候,好电影也会被淹死。《窃听风云2》在这样的时间推出,就像是阴霾秋天中的一日艳阳。虽然让人喜欢,却注定成为一日浮云。
  
  国产电影还没睡醒
  相比较国产电影前期尘嚣四起的炒作,观众对于国产电影背地的评价是不高的。在一个浮躁的年代里,我们习惯于盯着锅里的,看着碗里的,难免要有些比较“不满”的情绪。“电影就是造梦”,看惯了好莱坞电影的标签,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梦境,我们普通人总是能找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共同点――永不言败,或者在逆境中依靠个人力量所能达到的巅峰。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会为之骄傲的信念,这样要多主流就多主流的价值观,我们在国产电影上却看得愈加模糊,令人起疑。
  中国本土电影在意识形态关键词上的缺位或者摇摆不定是历年来最大的硬伤。如果说,好莱坞是从一个基本面上使人能够感受到关键词所蕴含的积极、乐观、昂扬的一面,并通过一个个故事较为可信的诠释每一个关键词,那么,中国导演去描摹与再现这个梦境的力量就显得薄弱,后劲乏力。
  有人说:观看美国电影故事你基本不需要动什么脑子,所有的故事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气韵与内核。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达到理解的结果。但是,看本土导演的片子就颇为费力,往往是一个大而不当的开局紧跟着一个松松垮垮的结构,再加上导演、演员调动的所有的情绪都不在状态,哭得勉强,笑得空洞,看后的感受就像被针扎却每一针都没有扎到位,或者说,全部都扎堆到了一个位置。不是难受而是受难。
  有人在网页上推荐了2011年度最不该看的本土电影:比如《绑架冰淇淋》的没有情绪;《我知女人心》的山寨爱情故事;《午夜心跳》的悬疑乏味;《一路有你》的故事拖沓;当然还有《罪恶迷途》的讲述手段陈旧;甚至巨星加盟的《关云长》、《B区32号》都是榜上有名,虽是一家之言,多多少少也代表了观众自己的评价。
  比较而言,《武林外传》(电影版)却是一部继承了以往成功经验的情景喜剧电影,原班同福客栈明星的大集结,时髦的调侃元素,熟悉的电视感受,让打开电影看电视的每一个同福客栈的忠实客官都重温了一晚关于郭芙蓉、佟湘玉的美好回忆。
  但同样是巨星云集的两部国字头的大片,《辛亥革命》和《建党伟业》都是倾尽资源调动了华语界里巨星演员所组建的最强阵容。可以这么说,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小场景都是大人物的集结号,但是,是不是有了巨星演员就有了故事、有了节奏、有了影响力,乃至有了票房?这个命题还是交给观众来评价吧。我只想通过《哈利波特》的系列电影来说明一个问题,明星的集结还需要导演的安排。
  2011年8月4号,《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集终于在中国放映。这一天,距离《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上映,已经过了将近10年。
  十年,我们从大学升格成大人,从懵懂青年到而立之年。我们在身体上已经成熟,但在心灵上,很多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灵魂如魂器般寄存在九又四分之三车站,或者是魔法世界的角角落落,而当魔法世界大门宣布关闭的时候,魂器已死,我们不愿长大的梦,也要真真切切的结束了。
  这是一部历时十年的真人秀,这是我们一年又一年的目睹着英国新老演员在《哈利波特》的舞台上一步步走向我们内心世界的过程。英国最顶尖演员几乎半数登场,这些老演员,拉尔夫费恩斯对声音的表现、奥德曼和邦卡翰姆的爆发力、哈里斯冈本史密斯众的老辣,还有斯内普教授每次说话必备的抑扬顿挫,动作上戏剧性的夸张,特别是最后一部下集中在斯内普的回忆中交叉着与邓布利多的交锋、对哈利的看护和对莉莉的情感,堪称是本片最大泪点。可以想见,N多年后,当哈利波特周年纪念版层出不穷的发布时,去亲自排队等待的主力还是我们这一代,到那时,就像我们在罗大佑、黄家驹的纪念音乐会上相视一笑。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理解,我们为什么会对这样一段故事产生如此的迷恋,那些一一走来又离去的演员构成了我们的精神支柱,他们消耗掉我们的时间,获得我们的笑与尊重。
  中国电影市场在2011年就像快速入轨的列车,必然会有速度与道岔的颠簸。我想说,列车最终安全到达才是根本,而多数观众能满意的离开电影院,就是中国电影市场可以叫好的时候了。电影《芙蓉镇》里姜文说的一句台词挺好:老百姓,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还真不容易。
  
  李晓东: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李 雷

推荐访问:年中 国电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