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的回顾与展望] 国际货币体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分析得出在如今新的经济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并提出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展望,即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亚洲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多元化 人民币“亚洲化”
  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本文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分析,并提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展望,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命币的国际化问题。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金本位制时期。在这一时期,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兑换,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金币内、外币值的稳定。“黄金输送点”规则也使得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由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从而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稳定。但是,随着黄金生产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缺乏严格的国际监管机制,加之黄金充当货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不可避免的面临瓦解。
  (2)金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并存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金本位制崩溃。除了美国实行金本位制度外,英法等国家实行金块本位制,其它大多数国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是一种“虚金本位”,使得本国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受到金本位制国家的控制和影响,是一种附庸货币制度。1925年、1933年英、美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各国组成相对独立的货币集团,各货币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加强外汇管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
  (3)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在美国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了关于汇率安排和对成员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一系列规制制度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但又与金本位完全不同,这种体系是英美货币主导权之争的结果,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实质上使美国几乎独占了货币金融领域的游戏规则。但是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即若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势必影响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国际间将对美元的信心下降。所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美元危机,并宣布放弃维持黄金和美元的比值义务,其它国家纷纷宣布不再继续履行货币平价的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4)牙买加体系时期。这一体系的特点在于:一是货币的大量黄金化为既定事实,美元成为未制度化的主要本位货币;二是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汇率调节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三是大国之间缺乏制度化的货币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国际放任自由制度。这种既无本位及其适度增长约束,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的体系的存在导致了如今世界性通货膨胀和区域性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
  由以上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历程的简单总结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须随之相应改变。那么,在现如今所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式,即欧美经济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的今天,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呢?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种:恢复金本位制、创立单一世界货币、创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以上几种改革方案中,本文认为结合现实状况以及实施难度,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McKinnon(2002)所指出的,如果主导的中心货币的本身价值稳定,其作为单一的国际货币的自然垄断功能将得到加强,由于经济惰性和网络外部性,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突出作用将长期存在。①多支柱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当前的默认选项,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改良方案,从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将大体遵循市场化发展的路径,其所遭遇的经济和政治阻力也会相对小很多,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也是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
  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途径是实行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所谓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又称货币集团化,它是在战后国际金融权力日益分散化、国际货币关系趋向区域化的背景下,一定地区的国家为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区域而进行的货币协调与合作,其最终目标是组建一个由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发行单一货币、执行单一货币政策的紧密的区域性货币联盟。②目前,欧元区的成立,美元区的开展都说明为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亚洲货币区是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人命币“亚洲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时机,而这一构想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保障:
  1.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亚洲各国对中国的出口依存度都有数倍的增长, 其速度大大超过其他经济体之间出口依存度的增速, 这表明中国在区域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对于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言, 这一趋势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区域合作中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同时,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于亚洲, 这也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区域产业循环的重要一环。以上均说明东亚的货币合作必然要求中国的积极参与。
  2.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力量。对于区域货币合作而言, 无论是政策协调还是汇率制度合作, 如果参与者经济波动幅度过大,必然导致货币合作机制缺乏稳定性, 甚至招致恶意攻击。在这个意义上讲,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 使其有条件成为未来任何区域性合作的一个核心力量。如下图所示,中国经济的波动幅度远远小于亚洲的其它经济体。③
  资料来源: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
  3.中国丰厚的外汇储备有助于解决亚洲地区外汇储备不均衡的问题。如下图所示,随着中国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对外商投资吸引力的增大, 国际储备逐年增加。虽然外汇储备的增速有所下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总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有大幅跌落的,而这巨大的外汇储备也将弥补亚洲各国外汇储备不均的问题。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综上所述,人命币的“亚洲化”是有一定的保障基础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中国在区域货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发挥仍然面临着不少障碍,如中国尚未成为区域中心市场、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与外汇管制降低了人命币的公信力等问题的存在还是阻碍了人民币“亚洲化”的前进步伐。所以,针对目前的形式,人命币“亚洲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通过对不利因素的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命币在亚洲,乃至世界中都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李稻葵,尹兴中,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0(2).
  ②李勇辉,吴朝霞,区域货币一体化下的亚洲货币合作机制研究[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③李晓,丁一兵,新世纪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国的地位与作用[N],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参考文献:
  [1] 李稻葵,尹兴中,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0(2)
  [2] 李勇辉,吴朝霞,区域货币一体化下的亚洲货币合作机制研究[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3] 李晓,丁一兵,新世纪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国的地位与作用[N],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4] 曹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视角分析与现实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10(7)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展望 国际货币 回顾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