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农产品市场风险衡量指标

  【摘要】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有针对性的对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进行调节,减少农产品的市场风险,降低农民在农产品商品化过程中的损失,努力将农产品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障农民的收益,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农产品 市场风险
  一、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
  农产品市场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农产品的价格、销售、市场预测偏差以及政府的农业政策等角度分析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价格风险。相对于其它产业,农业生产主体多为农户,其生产大多是分散的、小规模的,同事农户是集生产、供给、消费为一体的经济单元。他们根据市场的变化及自身需要,自行调整农产品自用或出售的份额。当市场中某种农产品相对价格较高时,农户竞相生产,或者削减自给性消费,增加市场供给;反之竞相减产,或者扩大自给性消费以减少商品量。由于农户的分散性和市场价格调节的随机性使农产品生产量和市场供给量都难以在事先予以估算,这就势必加大了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控制的难度。
  2.农产品滞销风险。农产品总量的过快增长,增加了农产品的总供给。但是,从市场需求上看:超过了温饱线的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下降,加之预期支出增加,农产品消费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另一方面,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又面临很大困难,农产品转化增值速度受到影响,这就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导致了农产品的积压与卖难。
  3.市场预测偏差性风险。农民所掌握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农民对市场的判断、预测经常出现失误、偏差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价格调节滞后,农民容易盲目以价格作为调整生产的准则,很容易形成买难、卖难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骤升骤降,生产随之大起大落,使得农产品市场风险程度加深。
  4.农业政策变动风险。由于情况变化导致政府政策调整是必然的,农业政策的不稳定,会给农产品生产营销带来不少风险。如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失控、收购资金不能到位等都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价格。
  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原因
  一般来讲,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变化所引起。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农产品价格的起伏波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产业特征,引起农产品市场风险。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都是一个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这个本质特性决定了农业具有天生的弱质性。首先表现为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承担着高强度的自然风险。自然是不可控的,即使农业科技在不断进步,气候仍然是影响全球农业生产的显著因素,各种特大自然灾害都会对农业造成毁灭性破坏。其次,农业要面对随时到来的市场风险。农业为人类提供着生存必需的食品和原料,在需求层次中农产品处于最低层,其需求弹性很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为农产品提供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人们一旦满足了一定供应范围内的需求,农产品就容易发生过剩,出现“卖难”,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2.农产品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蛛网效应明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价格完全发挥着对农产品生产活动的调节作用,农产品的供求很难实现真正的平衡,价格总是在上涨和下跌中波动,经济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蛛网效应。农产品市场中,蛛网效应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然而,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蛛网效应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信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市场的判断力比较弱,导致农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农民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出现竞相压价和“旺销---扩种---卖难”的怪圈现象反复出现,从而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风险。
  3.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民缺少农产品定价话语权。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但是,这项制度没有能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也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小规模的生产格局,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和先进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农业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难以实现,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处于一种“小生产、大市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权就集中在少数农产品经销者手中,农民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决定了我国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缺少影响力,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农民成为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主要承担着。
  4.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专业化趋势,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开始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但是,这种传统的从产地批发到销地批发、再到零售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着流通链条长、交易环节多、物流成本高的弊端。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将许多社会因素引入到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体系当中,某个环节的某一项成本发生变化,都会通过这个流通链条传递到最终农产品价格上,从而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风险性。
  5.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连锁反应。我国加入WTO以后,促进了我国开放型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和国际的全面接轨,致使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不仅要承受国内市场压力,还要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化,使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需要判断国内市场的变化,还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走势,农民生产经营者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发生风险的风险源增加,面临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随着农业市场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市场领域不断扩充,市场交易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农产品市场更容易受到由世界市场波动引发的风险,在农产品更深入融入世界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6.农业生产周期较长,价格调节滞后。农业生产周期长,生产决策与产品销售在时间上被分割,农产品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供求变化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决定了农业生产队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容易遭受市场风险。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时,潜在的供求均衡绝对先于市场上的供求均衡,而只要潜在的供求均衡先于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就一定有供给大于需求或供给小于需求的可能。所以,只要生产调整需要一定时期,价格滞后性就无法消除。价格调节滞后是造成农业生产周期波动的根源,而价格风险也因此成为农业市场风险的“凝聚物”和“承载体”。
  7.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相爱农产品集中上市时,容易发生供过于求的现象,这样大量的农产品就会出现积压,而像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又不容易保存,由此产生的市场风险会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果能够把更多农产品用于保鲜贮藏和加工转化,再根据市场需求均衡上市,不仅能扭转收获季节集中上市引发的卖难问题,而且科增加水果的附加值,由此来减缓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我国果蔬由于贮藏、加工水平低,产后损耗一般达到25%~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平均水平。
  三、农产品风险的应对策略
  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减少农产品市场的波动,使农业和农民获得最大的保障,这是相关学者和历届政府关注的重点。对农产品市场风险进行管理,在保证农业生产稳定、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还要运用适当手段对市场的风险源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因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引致的不确定性损失。
  1. 建立农产品风险预警机制,增强农业竞争力。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制度和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生产、需求、库存、进出口、市场行情以及生产成本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程度,按照预警警级标准,实施先兆预警,提前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稳步发展。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农业风险预警体系。
  2. 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保护价,建立并完善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国家发改委2012年8月印发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将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投入增长稳定机制,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价格保护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实行农业保护的重要措施。所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无一不是依靠价格政策和贸易措施来保护本国农业的。我国实施价格保护政策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合理的保护价格水平。合理的保护价格水平既要达到保护农民利益之目的,又要使其不完全脱离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不违背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要求。
  3.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设,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农产品期货市场为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减少资源浪费、维护农户和消费者利益以及控制农业企业的经营风险提供了机会。现代期货市场不仅对商品价格变动十分敏感,而且将这种价格的联动效应延伸到相关股票价格的变动上。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反映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并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导致其股价波动。因此,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上市公司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农业上市公司”模式的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功能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期货市场分散和规避风险,既有利于企业稳定股价、实现利润,也能保证合同履行和农产品预期收入兑现,实现生产者和经营者双赢。
  4.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我国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流通环节过长过繁的情况,加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几率,也加重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发生。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5.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增强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减弱农业市场风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扶持龙头企业,要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做强做大,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型市场主体,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信贷投入。
  在我国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大宗农产品买难、卖难以及价格大起大落已经成为常态。加强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应对管理,对于降低农产品市场的大幅度波动、缩短农产品供求调控时滞、增强市场调控的精确度、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祖德明,男,中共驻马店市委党校副教授,经管教研室副主任。

推荐访问:农产品市场 风险 应对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