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阻教学的一点体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步骤

  在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的教学中,学生对“电阻”这个物理量认识模糊,弄不清楚它到底描述了什么问题,它的物理含义是什么,所以经常出现的错误是,给这个导体两端加一定的电压,流过一定的电流,这个导体的电阻就存在,不给导体的两端加电压,它的电阻就不存在了,为零了。这是因为学生对“电阻”这个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下面是关于电阻教学的一点感受。
  1、教师经过多次强调,打比方,举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描述了导体在导电能力这方面的一个特性。导体的导电能力强,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电阻就小;反之,导电能力差,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大,电阻就大。金属的电阻小,绝缘体的的电阻大。如教材P15图,箭头越向上,导电能力越强,对电流阻碍作用越小,电阻越小;箭头越向下,绝缘能力越强,对电流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为了描述导体的这方面的性质,所以就引进了“电阻”这个物理量。
  2、用实验测出电阻的大小。给某一定值电阻两端加一定的电压,测出导体中流过的电流,就可以知道导体的阻碍作用有多大。因为电流的大小是由电压(导体两端加的力量)和电阻(导体的阻碍作用)两个量一起决定的,知道了电压的大小,测出电流的大小,也就能算出这个导体的阻碍作用到底有多大,电阻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所谓,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一溜就知道了,这个导体的电阻到底有多大,加一定的电压试一下就知道了。
  3、让学生真正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当给它的两端加上电压,电路中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在导体中流过时,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表现出来了;反之,不给导体两端加电压,电路中一定没有电流,这时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没有表现出来,并不能说电阻对电流就没有阻碍作用了,电阻就不存了,电阻就为零了,这时电阻的大小是不变的,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自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系,与外界所加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都无关。
  4、通过实验感性认识电阻的阻碍作用。当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确定了,它的阻值就定下来了,阻值一但被我们测出来,它就确定了,不变了,它的阻值只受温度的影响。实验,把200W的灯泡的灯丝(连着支架)完整的取出来,与电源(二节干电池)、演示用电流表、开关串联进电路中,闭合开关, 观察到演示用大电流表的指针指向某一数值,用打火机直接给灯丝加热,观察到电流表指针明显迅速地向左偏转,当停止加热,指针又向右偏转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反复实验几次,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灯丝受热后,灯丝电阻变大,电流迅速减小;灯丝温度降低后,电阻减小,电流又迅速增大。电阻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电阻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就是说当温度升高后,导体的阻碍作用变大,导电能力变差,所以电流就会减小。
  通过教师的反复强调,加上实验、习题的练习、巩固,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电阻”的概念和物理含义。

推荐访问:电阻 体会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