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等收入标准_中国:中等收入的隐身超级大国?

  两年多前,2010年3月号的《福布斯》杂志曾刊登一篇《中国:超级大国完成时》的文章,根据当时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有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而认为美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的人数比例只有27%。但《大西洋月刊》记者法洛斯认为,中国还称不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因为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连自来水都用不上,并且中国大陆还没出现过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品牌。
  如今,法洛斯的“超级大国三标准”似乎已经实现了一个半。中国体制内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算是获奖“科学家”的一半;2012年10月,中国联想超越惠普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脑商,算是全球性品牌。在“后08萧条”中,中国在财富500强中占据了34个,特别是中国的银行占据了财富500强的前三名,2009年《财富》杂志的封面文章就是《中国买下世界》。
  电影《2012》中就把中国这种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对货币的支配能力进行了登峰造极的描述。按照电影所说,中国一共造了四艘诺亚方舟,每艘十万人,那么可以承载40万人。如果一艘船中有1/5的人,也就是两万人,需要购买价格为十亿欧元一张的船票,那么一艘船的造价为20万亿欧元,四艘船就是80万亿欧元,也就是106亿美元。2010年欧盟GDP为20.8万亿美元,美国15.6万亿美元,日本5.4万亿美元,西方国家的GDP加起来,大概也只够造两艘船,剩下两艘大概要向中国赊账了。
  2012年加拿大纪录片《鬼佬狗屎工》预言了2040年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成为富裕市场,而北美人则沦为廉价劳动力,很多人凑钱想移民中国。2012年另一部美国科幻电影《环形使者》里,布鲁斯·威利斯的台词“不要学法语,我是从未来回来的,你该去学中文”,也体现了西方人对中国“隐形超级大国”的猜测。
  西方“揣摩”中国脉络的同时,中国其实也一直在摸索自己的路。30年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这些石头就是所谓“龙模式”,也就是“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的模式。中国则是默默地照猫画虎的“大龙”而已。中国这只船,在经历了冷战结束、全球反恐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三大冲击都安然无恙,也体现出中国人“闷声大发财”的“隐身智慧”。
  长期以来,中国默认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以及对世界局势的“主导”作用。1997年,布热津斯基出版《大棋局》一书,强调美国不仅是第一个惟一的超级大国,也是最后一个超级大国。他预计到2015年左右,美国将失去世界霸权地位。为此,美国必须防止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任何一种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反美联盟的出现。毫无疑问,另一个“超级大国”指的是中国。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当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另一个大国的衰落同时发生的时候,带来的必然是国际格局的变化。这一点在2012年的东亚局势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国在崛起的同时已经从“暗处”走向“明处”。
  2012年11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时表示,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一定位是比较客观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排名世界第89位。虽然中等收入国家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前者表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而后者则更强调已经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时期,又是矛盾凸显时期。
  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马尔库塞认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工业化国家有两个前景,一个是福利国家,一个是战争国家。福利国家就是国家主导下不断提高受到管理的生活水准,而战争国家就是人为地制造一股不共戴天的力量与本国制度完全对立,从而使整个社会变成防御型社会。冷战时期,本来是“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军备竞赛中由盛转衰。20世纪80年代初,拉美国家在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的设计下,用“铁扫帚”(军事恐怖主义)推行自由主义,导致经济长期滞涨,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美国人称中国是“新超级大国”、俄罗斯人称中国是“巨无霸国家”、日媒称中国是“军事超级大国”,中国人是应该沾沾自喜、悠然自得,还是应该有所警醒?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猫着腰向“中等收入国家”“撞线”的瞬间,面临的将是一场在正规路面上的新的长跑,而这场比赛的游戏规则更加全面,中国也没有近路可抄,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大的对手其实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推荐访问:超级大国 中国 隐身 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