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指数应用于科研立项评价方法研究】300指数

  摘要:本文将h指数方法用于科研项目评价,并建立了全新的计算模型,这种方法克服了以前主观因素为主的缺陷,增强了项目评审的客观性。为专家们论证科技项目提供了评价依据。在科研管理领域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科研立项;评价;h指数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7-0074-03
  高校范围的科研立项评价主要指根据相关科研评价、科研评价方法,综合评价高校科研员人员或者以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绩等。目前的立项评价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评价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促进了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科研立项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种以h指数为全新的改进对策,为高校科研项目的立项建立了公正、科学的新方法。
  1、科研立项评价概况
  1.1 科研项目评价的基本原则
  在科研管理领域,科研项目立项的选择和评价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索研究,虽然出现了很多经验型或规范型的方法,但应用的较少,其主要问题在于指标体系没有得到科学性的证实。科学研究是一种十分复杂的高级脑力劳动,无论是从事这一劳动的科技人员,还是项目本身,都包含有许多模糊的因素。所以评价科研项目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即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简易可行性原则,这里的科学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分别从质和量的不同侧面,反映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可比性原则指是要能把某一事物进行绝对或相对的比较,这才能真正确认事物的优劣。如果指标体系过于简单,反映不出事物的本质,所评出的项目显然是不可靠的。
  1.2 传统立项评价简介
  传统的科研立项评价方法及模型,基本上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产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最主要的局限性在于主观因素太强。科研项目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做到科学和客观,最大限度地反映科研项目的创新性和可应用性。最初使用的评价方法是同行评议,由学科内的权威专家对科研项目的立项作出评价。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不能正确地反映出科研项目的真实水平。
  1.3 传统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科研项目评价主要是评价中存在“名人效应”,从而影响其公正性,在实际评价中,评审专家对名人的科研项目存在拔高的现象;一般专家也会受到权威专家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可能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有的评价专家与参评项目申请者有着相同、相似的研究方向,将申请者的项目排斥在应有的评价之外等。论文数、引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都能从不同角度对科研人员或科研群体的成就和贡献做出正确评价,但是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多年来,科研管理机构一直在寻求能比较客观反映项目本身的量化指标或方法,目前较普遍的一种方法是用传统的文献计量指标即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频次来定量评价。这种方法克服了同行评议主观性强、评价结论存在着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但由于所采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频次两项指标彼此独立,实际评价时也难以取舍。例如无法回答发表100篇论文被引用50次的作者与发表50篇论文被引用100次的作者谁的科研项目哪个更为突出这样的问题。
  2、利用h指数对科研立项可行性分析
  2.1 h指数的基本含义
  2005年美国物理学家Hirsch提出了测评学者成就的指标h指数,该指数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结合在一起。他认为,某一文献的引用频率并不能作为衡量该文献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因为有些文献的引用完全是“自我引用”。而h指数,是指一个人发表的论文中,有h篇被引用了至少h次。即一个人发表的所有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往下核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例如。某教授的h指数是10,表明他已发表文章中有10篇文章每篇至少被引用了10次。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仅凭其发表的论文总数并不妥,还要看这些论文的质量。h指数巧妙地将数量指标(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指标(被引频次)结合在一起,同时对论文产出力和论文影响力进行测量。克服了以往各种单项指标的缺点与不足。如论文数量很多,但论文被引频次不高的作者,指数一定不高;被引频次很高,但论文数量不多的作者,h指数也会被论文数量所限,而不能得到高h值,只有当论文数量多,而且多数论文具有高被引频次时,能获得较高的h指数。
  2.2 H指数能同时兼顾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
  h指数的提出以及短时间内在文献计量学界所产生的广泛影响,表明这一指标对于完善个人科研评价体系非常有意义,对科研立项的评价指标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但是,利用h指数的基本思想方法,并在充分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独特的评价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定量标准,h指数巧妙地将数量指标(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指标(被引频次)结合在一起,为科研立项的最终结果提供了重要性参考。h指数作为一个科研评价的新指标,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h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传统的文献学指标在科研立项评价中的局限性,能够同时对论文产出力和引文影响力进行测量,提高科研立项评价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公平性。在评定高校科研项目时也是非常有效的。
  2.3 H指数对科研立项指标建立的指导意义
  应用h指数作为科研立项评估中的一项量化指标,其突出优点是把学术成果的数量与质量联系起来,同时对学术成果的累积效用有所反映,克服了传统立项评估方法的一些缺陷。h指数最初是用于评价科学家个人成就,随后逐步扩展至对科研团体、期刊、学科、大学甚至国家的学术影响力的评估。科研机构h指数的高低与其论文总量、总被引频次密切相关,也与机构的规模大小、方向任务密切相关。机构的规模越大、历史越悠久、学科越全,其积累的学术产出就越多,所产生的学术影响就越大,机构的h指数也就越高;因此,h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科研机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误差,提高准确度。在应用h指数评价科研项目时,我们会判断出研究项目成员的研究实力,准确计算出本项目核心研究力评价数量指标和综合研究实力评价指标,认为把项目组的核心研究力指数和项目组综合研究实力指数作为科研评估中的一项量化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评价方法的一些缺陷。用h指数评价高校科研项目,能够指导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开拓前沿科学领域、探索深层次科学问题。   3、h指数对科研立项评价的计算法概述
  3.1 项目范围及使用数据库的选择
  本项目以选取山东科技大学校级申报的项目为基础,复印有典型的同类项目,然后对这些项目进行比较核对,计算出项目组成人员的h指数数值;有了项目组的研究h指数数量指标之后,这为科研立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该种方法公正客观,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本文选择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利用项目组成人员所发表的论文及其被引数据,计算出各成员的h指数’,并利用组成人员的不同权重求出平均值,从h指数的角度评价项目的质量高低。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是因为该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途径和策略:期刊年限不限定,来源类别限定为“核心期刊”,关键词为山东科技大学,匹配模式为“模糊”,统计第一作者单位为山东科技大学的被引论文数量,从而确定某人的h指数。
  3.2 科研立项时项目组成员的h指数定量计算法
  如科研项目: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决策研究
  一般科研项目组成人完成人在某学科都有数量不等的成果,如论文、著作等成果,把从事该项目的所有组成人员都一一列出来,算出每位作者的个人h指数,然后计算出总的H值,并根据权值不等算出平均值,即可简单确定项目质量高低的定量指标,并以此重要指标来作为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项目主持人权重为0.6,其他成员的权重总和为0.4,这里说明了项目负责人的重要性程度,这样的权重比较科学合理,符合科研立项的合理性原则。权重表示在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打个比方说,一件事情,你给它打100分,你的老板给它打60分,如果平均,则是(100+60)/2=80分。但因为老板说的话分量比你重,所以老板的权重是2,你是1,这时求平均值就是加权平均了,结果是(100*l+60*2)/(1+2)=73.3分,显然向你的老板那里倾斜了。假如老板权重是1,你的权重是3,结果是(100*3+60*1)/(1+3)=90。这就是根据权重的不同进行的平均数的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该项目组的综合研究实力指数为:
  H=10+7+6+5+5+4+2+1=40
  每个人平均指数为:
  Ha=10*O.6+(30*0.3)/7=7.3
  很明显,前3位成员为项目组核心研究成员,他们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对本项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项目立项中不可忽视的细节。
  3.3 h指数对科研立项评价的结果分析
  科研项目负责人往往具有最高或较高h指数的成员之一,他的研究实力影响到整个科研项目组的研究水平。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项目的综合研究能力有一定影响。但对主要核心研究力影响不大。一个成功的项目组成人员往往不在于其成员的数量,而在于项目组成员的质量。主要核心研究力指数重点反映项目组核心研究实力的人数,而综合研究实力指数则反映项目组成员的研究实力的算术和。如果某个科研项目成员的平均个人指数越高,说明该项目的研究力越强,反应出所研究的项目水平越高;反之说明项目研究力相对较弱,该项目水平不是很高。
  4、H指数评价项目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4.1 H指数存在的问题
  评估专家用h指数进行评价,前提是要了解该学科有哪些主要研究人员。科研项目在进行立项评估时,有时要确定某一学科某一研究对象的组成人员的h指数情况。需要说明的是,h指数是对于已有的科技成果的计量,是一种事后的反映。而科技项目的立项工作是面向未来、推动科技创新的工作。项目的选题策划具有科研导向的作用。因此,有关人员在项目立项评估时要考虑研究人员取得新成果的可能性。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的项目只是具有取得新成果的可能性,而不等于具备了取得新成果的现实性。那些有高h指数的研究人员往往是功成名就的专家,评估专家对项目进行立项时不仅要考虑那些已成功的研究人员。而且要关注那些发文量不多、h指数居中,却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人员,因为他们可能有更强的研究动力。
  4.2 给评估专家充分的评审时间
  针对在科研立项评审中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评价时有走过场的情况,建议学校统筹安排,给参评专家足够的时间来审阅科研项目,从而得出更为客观真实的结果。为了减少评审结果的误差,可适当增加评委的数量,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结果。要以项目的综合研究实力H指数和平均个人h指数为基本定量标准,这样可以降低简单评价的不公正性,从而真正提高评审结果的可信度与有效度。
  4.3 建立统一的专家数据库
  目前在高校科研立项的评价过程中,存在有各种各样的专家库,专家们常常疲于应付填写各种表格等。所以高校应建立统一的同行评审专家库,尽快构建完备、科学、开放、动态的同行评议专家数据库,实行专家资源共享。
  h指数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此我们可以在数据可靠的基础上评价高校的科研成果水平和影响力。但高校学术成果评价是—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地运用某种方法获得结论都是不可取的。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高校学术水平的高低,我们需要对h指数进行不断探索,但同时也要充分地认识到h指数在高校学术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推荐访问:应用于 立项 科研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