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大院 高墙大院里的激流

  名著概述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梅出嫁不久后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租住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文学常识
  1. 巴金原名李尧堂,代表作“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2003年,巴金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的称号,同年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2. 《家》塑造了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等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艺术典型,其中,“觉新性格”已成为失去自我、具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是中国“多余人”的代表。
  3. 《家》描写了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性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4. 小说标题的“家”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个设施很完善的公馆内。从这点看,高公馆有点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家》自然是以高家这个北门一带首富的大家族为核心,但它也会写到钱家(梅所在家族)、张家(琴所在家族)和李家(瑞珏所在家族)。从这点看,有点像《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的叙述特点。《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家》是以高家长房三孙——觉新、觉民、觉慧的成长与心路历程作为主线的,这里面的爱情的描写又占很大比例。
  重点情节
  1. 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2. 觉慧请愿挨骂
  军人打了学生,学生们准备到督军署请愿。觉慧听说后气愤难当,跟着张惠如来到学校加入请愿队伍。觉慧还上街散发传单,参加学生联合会。觉慧回家之后遭到高老太爷的斥责,不许出门。
  3. 鸣凤投湖
  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急得几乎发疯。他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4. 觉民逃婚
  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5. 剪发风波
  在觉慧和觉新的鼓励下,琴关于女人剪发的文章发表在《黎明周报》,在女学生中引起不小反响。许倩如带头剪发,接着同学文与“老密斯”也响应了。琴想像同学那样把头发剪掉,遭到她母亲的坚决反对。琴觉得所有希望破灭,不禁悲声痛哭。她决心要走一条新的路。
  6. 克定受罚
  觉新的五叔克定卖了妻子的陪嫁首饰,又在外设小公馆养姨太太。五婶得知后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要克定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并说出所做的坏事。克定甚至还招出了在外赌博、嫖妓以及打着父亲的招牌借了许多债等事。高老太爷为此气得一病不起。
  7. “血光之灾”( 瑞珏之死)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陈姨太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送瑞珏到城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因为陈姨太的要求,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8. 高家看龙灯
  正月初九晚上看龙灯是高克定主持的,他命令轿夫们端着竹筒花炮往玩龙灯的人身上射,玩龙灯的人发出哀叫,龙痛苦地翻滚,九节灯烧成了空架子,而且四分五裂,有个人甚至烧伤了腿。场面触目惊心,觉慧愤愤斥责他们没有同情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
  9. 捉鬼风波
  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决不让在自己房间里捉鬼,并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10. 觉慧出走
  嫂子的惨死最终让觉慧看透了这个家,他决意离开家。觉新哀求他不要走。但觉慧去意已定,觉新最终答应帮忙。觉新去跟长辈们说了觉慧的事,遭到他们的反对后,决定秘密进行。在兄长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觉慧最终乘船去了上海。   重点细节
  1. 高家吃年饭的情景
  除夕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吃酒,高家一派喜庆。年夜饭只是这个大家庭在瓦解前的一次回光返照。
  2. 鸣凤临死前的心理描写
  鸣凤从觉慧的房里出来以后,哀诉无门,觉得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站在花园湖边,她早有死的打算,这时又迟疑了,她想,自己得到的比别人少,却要最先离开世界;自己聪明漂亮,却没有生存的权力;自己爱一切,却没有享受爱的权力;别人都有明天,有光明,自己却只有黑暗……可她明白自己和觉慧间有一堵墙,她必须消失,不能妨碍觉慧。最后凄楚地喊着觉慧的名字纵身跳进了湖里。
  3. 高老太爷临死之前的错觉及其象征意义
  错觉:他似乎“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个老人,没有人来……”
  象征义:象征着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这个封建大家庭,而新一代的叛逆者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 他的无力,则是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
  重点句子
  1.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清油灯的光在寒风中显得更孤寂,灯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
  赏析:渲染环境,暗示着风雪会长久地管制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开篇便是肆虐的风雪夹着寒意逼来,巴金以一幅日暮风雪图领起全文,用大写意的笔法奠定了这个家族悲剧故事的苍凉基调。那些风雪仿佛就是专横冷酷、狂妄自大、任意摆弄弱小者的封建专制势力的化身,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
  2. “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门墙上挂着一副木对联,红漆底子上现出八个隶书黑字:“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赏析:对比,反讽。卫道者统治下的高家大院,这一个“黑洞”将吞噬多少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吞噬着肉体,吞噬着灵魂,注定败落。何来家庆、人寿、年丰。
  3.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赏析:这句话是屠格涅夫的,觉慧借它发出自己的呐喊。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表现觉慧勇于冲出封建制度,批判旧家庭制度,对整个旧社会进行批判,勇于争取自己的情感的叛逆性格。
  4. “我的生存就是这样的孤寂吗?”
  赏析:说明鸣凤有了一点觉悟,她或许也意识到应该反抗命运的不公,她也晓得一切都不值得,但她始终没有勇气,千百年来封建思想始终压制着她,面对命运,她无能为力。
  5.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
  赏析: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这句话既预示了觉慧未来的生活,也是作者对他的祝福。
  现 场 练 兵
  1. 在小说《家》中,为什么觉慧会成为封建阶级的叛逆者,而觉新则不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鸣凤的死是必然的吗?请简明分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作者:朱彩娥,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高墙 激流 大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