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创教学之民主

  新课程数学教学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在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能动性,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最大关注,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生具有积极进取、主动求知的能力。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课堂上老师不以“严师”形象出现,而是努力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扮演学生良友的角色,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接受老师的邀请。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鼓励与启发,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手实践,体验学习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就是动手操作,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三、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培养发现探索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自己意义的认知建构,并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四、提倡合作与交流,通过生生互动进行学习数学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和创新角色,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共识、共赏、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从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老师引导辅助的互动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教学目标。

推荐访问:为主体 民主 教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