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及其历史经验:中央苏区历史

【摘 要】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体系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把发展苏区干部教育与“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需要相结合,不断完善干部教育领导体制及干部教育格局,形成了苏区时期独特的干部教育体系,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有益的经验对搞好今天的干部教育仍然有着历史的借鉴作用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是我党文化教育史上弥足珍贵的财富。【关键词】中央苏区;干部教育;历史经验干部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任务。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案》的“党内教育间题”中,我党就认识到必须对党内干部教育予以重视,认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在中央苏区,我党在干部教育上摸索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做法,形成了独特的干部教育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战争和党在其他工作方面的胜利开展,是党的宝贵精神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中央苏区党的干部教育体系及其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构建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体系干部的培养和训练是整个中央苏区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随着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相继建立,由于长期革命战争和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需要,就必须培养大批的党、政、军、农、工、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干部,来完成艰苦的战争和建设的任务。为此,中央苏区党政组织在干部教育问题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1)完善干部教育领导体制。中央苏区时期的红军教育(军官教导队)和干部培训,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前,一般由各级苏维埃政府的文化部或文化委员会负责;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后,专门设立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各省、县设立了教育部,区乡设立教育委员会,层层管理。同时,中央教育部颁发了《省、县、区、市教育部及各级教育委员会的暂行组织纲要》,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组织体系。(2)初步形成干部教育格局。中央苏区干部教育的种类有中央和地方两种层次。在中央教育部的具体领导下,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三大名校”为标志的各类高等、中等干部学校如雨后春笋,发展态势很好。仅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就有中央一级的各种高等、大、中专学校10余所。培养对象从初级军政干部发展到中高级军政干部,从一般的政治教育发展到专业技术教育(如无线电通讯、卫生、特科等)。以江西苏维埃干部学校,福建省苏维埃干部学校为标志的省级地方干部学校的创办欣欣向荣,县、区、乡的各类短期干训班更是遍步苏区。这就初步构建和形成了一个军事干部教育与地方工作干部教育相结合、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教育部门与非教育部门相结合、培养高中级领导干部的高等教育与培养各种专门技术人才的中等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苏区干部教育体系。这是中央苏区内我党首创和领导的独特的干部教育体系。二、中央苏区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中央苏区干部教育在教育方针的制定贯彻、教育任务的确定实行,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途径和形式、教师的培养提高等方面,创造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1)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干部教育的始终。加强苏区干部教育工作,提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政治水平,培养大批有革命理想,有领导才能,斗志旺盛,德才兼备的干部,是苏区干部教育的根本宗旨。为此,各级干部学校十分重视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他们的阶级教育和党性锻炼,加强学员廉政教育。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要求都紧紧扣住这一点。各级干部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等课程,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性质、宗旨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苏区干部教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今天干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向。(2)立足革命战争的需要,服从于党的中心任务。中央苏区时期,党内干部非常缺乏,“一切苏维埃工作服从战争、服务战争,争取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胜利”,这是当时苏区文化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广大苏区,领导革命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等,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干部。因此,教育对象首先是担负革命和建设的各级干部。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出于夺取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建设苏维埃共和国的战略考虑,明确指出“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就必须大力发展苏区干部教育事业。随着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为党的干部教育和干部培训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提出了现实的需求。1931年11月,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政府教育部(瞿秋白任教育部长),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得以有序开展,并开始形成了中共具有规模大,门类较全、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干部教育体系,创造了党的干部教育新局面。(3)努力使干部教育适应革命战争环境。“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造就大批能够适应开展武装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的干部,是当时革命战争最紧迫、最实际、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始终重视干部教育,并且倾心投入,亲自筹办、实施。一是在恶劣的革命战争环境中,逐步构建和形成了中央苏区内独特的干部教育体系。二是对具体干部教育教学精心运作,比如:在教员施教上,创造了“以兼为主,专兼结合”的经验;在课时安排上,实行了比较灵活、适中的分配;在课程结构上,充分考虑了革命战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需要;在讲授内容上,进行了科学的、周全的谋划等。整个教学活动秩序井然、有条不紊,针对性、实效性都很强,适应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环境需要。(4)加强对干部学校领导,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首先,加强对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队伍的配备与建设。当时,各高等学校的领导几乎都由中央领导亲自担任(或兼任),同时兼任教学人员。如毛泽东同志不仅制定了苏维埃的文化教育方针政策,’还亲自动手办起了各种训练班和学校,又兼任苏大校长和担任教学工作,《区、乡苏维埃怎样工作?》一文,就是毛泽东同当年在苏大讲课的讲义。瞿秋白同志身为教育部长,又兼任沈泽民苏维埃大学的校长。徐特立同志担任代理教育部长,又任列宁师范学校校长,而且,还经常到中央农业学校去指导工作,为农校编写了《农业常识课本》一书,深受欢迎。每逢干部学校开学或学员结业典札中央领导同志总是亲自参加作报告和指导工作等。所有这些,都对苏区的干部教育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制定政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苏维埃干部教育,离不开教师队伍,离不开知识分子。党和苏维埃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专门发布了《征求技术人才启事》,大胆起用“旧知识分子”,“为了造就革命的知识分子……利用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为苏维埃服务”。同时,为了稳定、加强师资队伍,苏维埃政府在工资待遇、帮助耕田、减纳土地税、不取医药费用、优秀给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尊师重教的政策举措,解除教员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并得到很好的落实。广大知识分子和教员由衷地称赞:“只有苏维埃政府,才是真正的爱惜人才的政府。”(5)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训实效。苏区的干部教育,以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与苏维埃国家政权建设这个大局为宗旨,一切都非常务实,讲究实效。从教学内容看,党政干部着重马列基本理论的学习,行政干部侧重于业务学习,专业技术人员侧重技术学习,有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学员则以学习文化为主,但总体来说,政治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始末。中央党校、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等,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苏维埃运动、实习等。同时,经常组织学员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军事演习,研究苏区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措施。干部学校的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样,且着眼于管用有效,如毛泽东提出的“十大教授法”、军事演习等。可见,当时的干部教育就已经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了。总之,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不仅为革命事业培养大批优秀干部,而且在如何创办高中等学校,如何快速优质地培养干部,如何按照实际斗争需要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众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有益的经验对搞好今天的干部教育仍然有着历史的借鉴作用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推荐访问:苏区 干部 中央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