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撕贴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适宜性_教师的适宜行为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主体性发展对对幼儿本身的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美术活动中的撕贴活动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有效活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有效载体。因为撕贴活动要用手来完成,把手作为工具,利用双手手指的配合来撕出所需形象,再贴出平面形态的作品,撕纸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幼儿的手指肌肉动作极其控制能力,所以,撕贴的活动中“撕”是重点,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雅致的独特美感,是其他造型手段无法比拟的。在幼儿撕贴活动中怎样处理好美术活动中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发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又能适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幼儿积极主动、自主有效的发展,教师适宜性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一、投放蕴涵目标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撕的方法
  关于撕的方法,一般都认为这是小班幼儿的问题,其实大班幼儿也出现了撕纸的基本技能不足的情况,表现为:他们在进行撕贴活动时采用的方法都是扯,捏着纸的一头一下子撕开,都是大块的形状。
  用什么样的策略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掌握撕纸的技巧呢?经过小组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小班手工活动中经常采用的让幼儿撕小块纸、并在事先画好的图案上进行粘贴的方法也同样适合于帮助大班幼儿巩固撕纸的技巧。首先在美工区里为幼儿提供许多准备好的空白图案,这些图案以直线和大弧度的线条为主,请幼儿把这些图案变得漂亮些。幼儿看到这些图案非常喜欢,变漂亮的方法是涂色,这时候老师适宜进行指导,向幼儿提出新要求:用彩色纸贴满这幅图。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用扯的办法,纸片都很大,可是后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一些弧线处他们用大纸就不行了,所以只好小心翼翼地把纸撕成小块,这样就解决了细小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于是,这个活动参与的孩子越来越多,大家互相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老师则利用这个机会展示大家的作品,并鼓励大家互相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由于有了这一次经验的分享,小朋友进行手工制作的劲头更高了,他们比谁撕的细、撕的小、撕的漂亮,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幼儿逐渐掌握了撕的技能。在这样一种教师指导的过程中,幼儿在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和进行创作的两个维度的成功同时也实现了主体性发展。
  二、利用有主题的撕贴活动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发展
  当孩子们已掌握了撕的动作后,我们又把贴与撕结合在一起,将活动扩展成为撕贴,由于幼儿自己确定主题,并用撕贴的方法表现出来,对这样一种有主题的表现活动,孩子们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我们在美工区里提供了工具书《小手撕纸》,书中用图例讲解如何撕出各种独立的物体,这样当孩子们想做撕的活动时,就可以参照工具书在活动区里尝试自己撕了。大班幼儿从这本书中学会了撕独立的物体,像大树、房子、围栏、汽车、花草、动物等,有了这样的基础后,我们有开展了组合活动,在实践中有出现了三种情况:
  第一次撕纸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不确定主题的方式让幼儿尽情发挥、创造,目的在于没有主题的约束幼儿可能更容易按自己的想法去创造,甚至会产生自己的小主题。可实际的情况是:由于没有主题的约束,多数幼儿把自己会撕的物体全都排列在纸上,产生了罗列现象。通过分析原因,可能是幼儿虽然有了技能,但是他们没有确定主题的意识,不会用学过的知识去自己设定主题进行创造。于是在第二次活动时,我们采用请幼儿围绕主题进行创作表现的活动,比如幼儿在进行以“公园”为主题的创作活动时,已经能够从自己会的作品中有意识地选择与公园有关的内容展示在纸上,尽管主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用撕贴的方法创作出来的作品从排列到布局都不合理,比如“亭子比山高,船比桥长”等。作品不美观,我们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大家共同寻找原因,最后发现是因为老师准备的彩色纸都是一样的,幼儿没有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进行修改,所以造成了所有物体都一样大,布局不合理。有了这次的教训,我们有组织了第三次有主题的创造,这一次孩子们对自己以前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自己修正了错误。当我们再次展示作品的时候,大家都笑了,看来孩子们已经看到和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老师通过自身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幼儿从简单的撕贴活动感兴趣,逐渐学会有主题创作和掌握撕贴画的技巧。
  在解决小班幼儿存在的撕贴技能、技巧不足时,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策略的设计。小班幼儿对添画非常感兴趣,教师就从引导幼儿进行无意撕纸开始,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添画的同时又注意有意识地给幼儿以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幼儿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眼前的形状进行加工、分析、综合、想象加工成另一图形,从而提高幼儿进行手工创作的兴趣。同时,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撕纸活动的时候,老师非常重视通过发展阶段、原有经验、活动目标、材料准备、活动内容、指导策略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寻找适宜的指导策略。
  总之,在撕贴活动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观察者,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幼儿进行创作的情况。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将问题的办法告诉幼儿,应该鼓励幼儿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确定教师的介入影响幼儿学习活动能否继续下去时才给予直接的指导。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格也是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学习特点的幼儿,即便遇到同一问题教师也应该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促使幼儿在教师的适宜指导下,能够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推荐访问:适宜 指导 教师 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