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资料 [改变命运的100元]

  44岁的乌云叁丹是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胡斯台嘎查的一名普通蒙古族农妇,她跟她的丈夫一起经营着家里的20亩地,地里种的玉米是他们家20多头牛和20多只羊的饲料来源。2012年5月份,她从当地的小额贷款机构——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那里借款4000元,用于发展生产。跟以往的贷款不同,这些资金来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不同的爱心出借人,他们互不相识,是一个叫做“宜农贷”的平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借出100元,她的命运因您而改变。”本着这样一种理念的“宜农贷”是宜信公司专门为缓解中国农村贫困妇女生活困境而设计的公益平台,它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农村贫困妇女筹集小额信贷资金,以投入生产或创业,从而改善她们的生活,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通过宜农贷平台,有爱心的出借人可以直接将富余资金出借给那些远在贫困地区需要贷款资金支持的农村借款人,帮助她们脱贫致富。平台上的爱心人士最低出借额100元,但是汇聚起来,就能改变贫困农户的一生。
  
  点滴改变农户命运
  “不要小看这么几千块钱,真的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的秘书长霍桂林说。赤峰市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很多家庭连生产需要的几千块钱资金都拿不出来,乌云叁丹家的情况就非常糟糕。
  乌云家有三间旧瓦房,室内除了火炕,仅有的家具就是几个塑料凳子,旧房子的旁边是他们为21岁的儿子准备的新房,主体框架已经盖完,但剩下的装修和装饰等,还需要大笔的资金,整栋房子盖下来,至少需要五六万元。从2000年开始,乌云叁丹开始从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那里获得借款,当时的额度只有1000元。2012年,由于该小额贷款机构引入了“宜农贷”的资金来源,借款额度有了相应的提高。除了4000元整借零还的借款,她还借了2000元的整借整还。“这样的额度刚好符合我的还款能力,万一贷多了还不上,就失去了信用。”乌云叁丹用蒙语告诉我们,她很珍视信用,有了信用,才会有改变生活的借款来源。目前,他们家一年种田和饲养牲畜的收入大约有一万多元,儿子在附近的电厂打工,也能贴补家用。
  与乌云叁丹相比,43岁的娜仁高娃已经通过小额贷款的帮助,把家从农村搬到了城镇。她目前正在巴林右旗的大板镇上经营自己的一家杂货店,除了日常的副食和日用品,她的小店的特色就是出售从农村老家买来自己宰杀的有机羊肉。
  娜仁高娃也是小额贷款的受益者,1999年,在妇联的宣传下,她贷款1000元,用来买羊,然后宰杀来卖羊肉。后来,随着唯一的女儿开始到镇上上学,她和丈夫也离开了一直生活的和平嘎查,来到了镇上。目前,店铺的租金一年要2万元,她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服务平台借款7千元用作店铺的资金周转。一年算下来,每个月可以有一两千元的收入。她并不知道借款给她的城里人是谁,但是,她很感激这些人。
  在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就职的李可是众多爱心出借人之一,他拿出了1万元投到 “宜农贷”中。“我身边的同事有些人更相信银行,有些人则喜欢投到有更高收益的项目上。对我来说,这个助农平台很有意义,作为一个杠杆,它能给很多农民提供机会。”
  把资金给最需要的人
  在“宜农贷”网站上,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爱心人士都可以看到从这些合作机构筛选出来的需要借款的农户的资料,包括借款妇女的照片、家庭情况、贷款用途、期望借款金额以及还没有满足的借款金额等。出借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借款人。为了分散风险,出借给农民的资金被分成了100元每份的最小份额,有能力的出借人可以认购多份,每完成一笔出借,借款人的借款进度都会有所更新并显示在网站上,爱心人士可以通过网络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资金投向了哪一名贫困农村妇女,直到完成借款目标。
  “目前,最少的出借是100元,最高的个人出借金额已经达到60多万元。”“宜农贷”团队的翟朝介绍说。农户的借款期限会根据农户的借款用途决定,通常为9个月或一年,到期后,出借人能收到借款总额2%的利息,推出“宜农贷”项目的宜信公司会收到借款总额1%的服务费用用于平台的日常维护,而这整个过程,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控制风险、节约成本,“宜农贷”选择与当地的小额贷款机构来合作。宜信负责“宜农贷”项目的高级经理高艳辉介绍说,这些机构深入基层,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拥有多年的信用贷款管理经验。这些机构的存在使得贷款审核和收、放款工作进行的更加具有效率和针对性。目前,宜农贷已经与陕西西乡妇女发展协会、河北涞水扶贫经济合作社、内蒙古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等12家小额信贷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而在基层,小额信贷的运作则要依靠信贷员来完成。29岁的蒙古族姑娘春花就是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在大板镇招募的信贷员。她现在有357个客户,从5年前开始做信贷员开始,她就打定了主意,做一辈子的信贷员,为农民和牧民服务。“我的客户中90%以上的都是从事农业和牧业的农户,我从不放贷给借钱消费或者即将出门打工的人。”她说,“我觉得农户更需要这些钱。”比起借给镇上做生意的农户,借钱给偏远的农户意味着,她几乎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各个村子之间,“最远的七八十公里”。每个客户的家中,她每年至少要去收13次款(农户贷款分13次还清),还要去放款,或者给农户开会。“我看到他们的生活一点点发生变化,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值。”常年的风吹日晒,让她的两颊泛红,但却更多了几份民族风情。像她这样的信贷员,在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共有18名。
  对春花来说,“宜农贷”的客户她做的并不多,只有十几位。因为每次都要对客户进行深入的了解,熟悉客户的家庭情况,并写成足以打动出借人的故事,还要给客户拍照后,上传到网络上,让更多的爱心出借人看到,这给她的工作带来了挑战。最终她发现,“只要是踏踏实实去了解客户,写出这些真实的故事并不难”。对爱心出借人士来说,农户的故事越打动人,就意味着,她能更快地得到更多人出借的资金。   “我们更倾向于给穷人提供贷款服务。”霍桂林说,“我们是客户的合作者,而不是施舍者,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获得贷款。虽然我们借给他们资金,但是,他们帮助我们实现了社会使命。”
  作为出借人的李可本身就很关注金融领域的创新,他说:“以前中国的资金流动都是从农村到城市,‘宜农贷’这样的模式把城市的资金向农村分配,这种回流的模式是相当不错的。”
  
  
  
  “造血式”扶贫改善妇女地位
  “‘宜农贷’对农民的帮助,不仅仅是资金上的,这种模式也唤起更多的人参与到小额贷款中来。”“宜农贷”项目高级经理高艳辉说。原来在汤姆逊工作过的他,在北京大学读完MBA之后,毅然决定投身到“宜农贷”项目中来,他更看重的是这个项目的社会效益。
  “小额贷款对农村妇女的改变不仅仅在生活上,更表现在观念上。”高艳辉说,“他们很多人没有想过,还可以通过贷款让生活变得更好。”与此同时,在偏远农村,妇女的地位往往不如男性高,通过改变她们的经济地位,可以做到改变她们的家庭地位甚至社会地位。他介绍说,农村妇女在赚钱后,对孩子的教育也更舍得投入,这些都是这种模式的增加值。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霍桂林的证实:“男人赚钱后倾向于买摩托车等奢侈品,而贫困妇女赚钱后想的更多的是孩子和家庭。”他已经向贫困妇女放了10多年小额贷款,“而且,妇女更加爱面子,更加谨慎,因此能更好地控制风险。”而且,在操作上,贷款农妇采用5户联保的方式,每个农妇都会选择自己认为很有信用的邻居作为自己的联保客户,信用不佳的人自然会被排除在外。
  宜信公司的总裁唐宁认为:“信用是一项有价值的重要资产”、“穷人有信用,穷人的信用并不比富人差”。而目前,“宜农贷”项目的运作也恰恰证实了这个理念。运作以来,“宜农贷”没有出现过一次坏账。
  从2009年运作至今,“宜农贷”的平台上已经汇集了超过4万名城市的爱心人士,累计资助金额超过2400万元人民币,帮助近5000名农户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贷款不同于捐赠,小额信贷应该是最可持续的扶贫手段。”高艳辉说。他们希望,将来“宜农贷”项目能够覆盖中国的所有贫困地区,能有越多越多的城市爱心出借人来帮助贫困农民发展。

推荐访问: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