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以来10大理论观点与战略思想] 十七大写入党章的重大战略思想有

  要做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必须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习好、领会好,着力掌握其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其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努力在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上取得实效。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先后形成了党的纯洁性、创先争优等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过程中科学高效地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惩治预防腐败与保持党的纯洁性理论
  时间节点: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2012年1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主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胡锦涛)
  理论价值和意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党的纯洁性。经受“四种考验”、抵御“四种危险”,需要保持党的纯洁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保持党的纯洁性。(2012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创先争优与党建科学化理论
  时间节点:2010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2012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上报的《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结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主要论述: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胡锦涛)
  理论价值和意义:创先争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和不懈追求,同时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指向和根本旨归。(光明网)
  学习型政党理论
  时间节点: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0年2月,中央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主要论述: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理论价值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已经明确地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从而更深刻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把握了学习对于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2011年3月4日《人民日报》)
  文化强国战略
  时间节点: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主要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理论价值和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1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三个同心”理论
  时间节点: 2011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
  主要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胡锦涛)
  理论价值和意义: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核心内容的“同心”思想,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经验作出的深刻论述,体现了对统一战线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揭示了统一战线成员鲜明的价值追求,为新形势下巩固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2012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建设生态文明战略
  时间节点: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8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2012年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主要论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胡锦涛)
  理论价值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2012年8月6日《北京日报》)
  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
  人民民主理论
  时间节点: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主要论述: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胡锦涛)   理论价值和意义: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深刻揭示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这是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方针,同时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华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管理理论
  时间节点: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主要论述: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胡锦涛)
  理论价值和意义: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需求的集中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在价值理念上,要始终坚持和谐稳定与群众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行为范式上,要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外部联系上,要始终坚持社会管理与改革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2011年5月9日《光明日报》)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
  时间节点: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主要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胡锦涛)
  理论价值和意义: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新华网)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理论
  时间节点: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试行)》。2012年3月21日,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主要论述: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抓好“两个覆盖”、发挥好党组织“两个作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很重要。(习近平)
  理论价值和意义:必须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2009年12月3日《光明日报》)

推荐访问:观点 理论 思想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