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心得体会

  叶澜教授说过“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教学路程,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才能畅所欲言,敢于独抒己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一、 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学生只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形成理论、应用理论等各种活动中去,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而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例1 等差数列求和的情境引入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古印度宰相达依尔,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国王大为赞赏,就问他想要什么。达依尔说:”请在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颗麦粒,第二格放2颗麦粒,第三格放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一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到第64格,请您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请问国王要给丞相多少麦粒呢?
  生:1+21+22+…+263+264个
  师:我们如何能求出具体的数字吗?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新课——等差数列求和.
  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指导、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去观察、分析和判断.把单调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的故事中,不仅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能够主动去想、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检验、判断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更好的促进学生提出自己的创见.
  例2 任意角是一条射线绕端点O旋转生成的.在角的旋转过程中,终边上的点都绕O点作着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生活中常见吗?你试着举出一些作圆周运动的实际例子.
  圆周运动体现了客观世界“周而复始”的变化现象,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那么用什么样的函数反映这种运动变化现象呢?
  学生日常见到周而复始的客观现象,但是从没有想过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探究这些现象,于是将迫切地渴望找到这一数学模型,并积极地参与课堂中去.
  二、 形成探索型课堂——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才能将课堂交给课堂。
  例3 函数单调性是函数重要的性质但长期以来函数单调性因其形式化的定义难处理,教学中以教师往往以讲解为主,缺少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
  提出问题:观察这个图后,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
  S1:气温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
  T:你根据什么认为气温上升或下降呢?
  S2:从4点增加到14点图像上升,从14点增加到24点图像下降.
  T: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S3: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T:从4点到14点,气温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你能用数字举例说明吗?
  学生会举出许多例子如,f(4)  T:能形成一般性的结论吗?
  S4: 对任意的x∈(4,14),都有f(4)  S5: 对任意的,x1,x2∈(4,14)当x1  T:上述两种表达方式是否都成立?如果在区间(4,14)上, 我们不知道图像.上述两种表达方式能否说明图像是上升的或y随x增大而增大?
  S6:第一种表达方式不能说明图像上升,因为f(4)  T:怎样用函数值的大小来刻画y随x增大而增大?
  T:怎样表述“图象呈上升趋势”?怎样用数学语言表述“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
  学生逐步得出函数增减性的符号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A,区间.如果对于区间I内的任意两个值,当x1  三、 拓展学生思维——引导主体参与的深层性
  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教师必须引领他们从基本原理出发,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逐渐加大思维负荷,搭建平台,通过主动参与,挖掘潜藏的智能,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渐渐地提升到一个又一个制高点,让他们在付出辛勤和紧张的脑力劳动后获得丰厚的回报,并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前进的脚步.
  对于一些典型问题解题后,改变原题的结构或作适当的引申变换,往往可使一题变一串,更重要的是把问题向更高,更广的层次纵向挖掘,横向延伸,需要学生更广,更深的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通过对题目变式与引申,既实现知识的串联及覆盖,又有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功能,达到培养思维深刻的目标。分析、解答适当、适量的所谓“难题”是搭建平台的通常举措,但一定要使平台有个合理的高度,要科学、巧妙地构建平台.学生才能掌握课堂的主阵地,登上数学的“峰顶”.
  四、 激发思维碰撞——促成课堂的动态发展性
  矛盾促成成长,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创设、制造思维矛盾,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激烈碰撞,深刻地理解知识.
  例4 “an+1+an-2=an+an-1(n∈N*,且n≥3)”是“数列{an}成为等差数列”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教师原来的想法是通过这道选择题所设置的“陷阱”诱使学生上当,尔后吸取教训,再及时转入下面的教学内容.但没想到的是学生却不依不饶,大有不弄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之气概,教者因势利导,索性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与学生一起投入到无拘无束而又互不相让的争辩之中.
  S1:由已知得an+1-an=an-1-an-2,符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因此是充要条件.
  S2:不对,有反例:1,2,1,2这四个数也符合题 设条件,不能说它们等差数列.
  S1:那么,对条件an+1-an=an-1-an-2,明明符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又作如何解释?
  S3:虽然上面数列有a4-a3=a2-a1=1,但a5-a4=a3-a2=-1,…,它们不是同一个常数.
  S1:答案应该是B了.
  T: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你能否举出字母的例子吗?
  S4:能!数列a,b,a,b,a,b,…(a≠b)符合题设条件,但它不是等差数列.
  T:很好!能否将问题进一步研究,反过来证明a,b,a,b,a,b,…(a≠b)对所有n∈N*且n≥3都有an+1+an-2=an+an-1成立?
  S5:能,只要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就可以了.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探索得出通项公式an=(a+b)+(a-b)·(-1)n-12,并证明了结论.
  课堂教学师生交互的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角,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能茁壮成长。

推荐访问:课堂 还给 气息 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