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导学案如何使用

  【摘 要】教案中的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作业布置等内容环节,教师自己是清楚的,但是学生却不甚明了,他只能跟着教师走,这样就难以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学生主体地位。而导学案能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导学案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抓手。
  【关键词】导学案 编写 使用
  一、导学案编写背景与价值
  1.背景
  近几年我校一直在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开展了查找从备课到上课及课后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无效部分的工作,进行了备课方式、课堂教学、作业批改、集体备课及听课活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就备课方式而言,教案是体现教师个人施教方案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教案中的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作业布置等内容环节,教师自己是清楚的,但是学生却不甚明了,他只能跟着教师走,缺少应有主动权,这样就难以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学生主体地位。而导学案能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交流。导学案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抓手。
  2.价值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它编写的宗旨是: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它使用的宗旨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善学促教。课上只讲学生不会的,核心知识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导学案中的“问题”会把学生引进一个比他们经验与自我世界更精彩的世界。教师的作用也不会被弱化,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知识和生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自然对接,师生能够直接进入彼此的思维系统。因而一个好的导学案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没有弱化,同时又能做到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实施堂堂清,将教学重心前置,工作在课前,精力在课上。它实现了课前导引(新旧课衔接导引;新课内容导引;学习方法导引等)、课下自主(自主学习教材,自主完成学案,记下自学困惑等)、课上互学的良性的学习流程。学生完全自主、快乐、愉悦学习,效率自然高。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第一:课时化。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不要连堂设计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第二:问题化。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或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
  第三:方法化。在导学案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针对学案中目标设计、疑难问题、解题思路、方法等进行指导性的提示,以便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第四:层次化。导学案的设计,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是问题还是练习的设置都应该有一定的梯度。
  三、导学案的编写格式及内容解读
  ﹙一﹚编写格式(一般使用16K或8K纸张)
  1、页眉设置:
  岳阳市十五中 高二化学12-02-000 编写:? 校审:
  (12-02-000:12为年02为年级000为导学案的编号)
  2、页脚设置:班级?? 姓名
  ﹙二﹚ 部分栏目解读
  1、三维目标:尽量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即要表达清楚用什么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目标设定2~3个为宜。
  2、教学重点:针对教师的。可以使用教师专业性语言可用成人理智或冷淡的方式陈述。
  3、教学难点:针对学生的,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4、学习过程:它是导学案的核心。它编写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是导学案能否成为优秀导学案的关键。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容量。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②?问题不宜太多太碎,也不宜太大太模糊应有层次,前后问题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即问题之间能有一定和认识序、知识序、教学序。③?问题呈现的方式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以免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5、拓展提升: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设计的层次较高的问题或变式训练,以求达到突破难点,形成学习方法,知识归纳总结上台阶,尽展教师真才实学的作用。
  四、导学案编写的一般程序
  导学案编写应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①“征询”: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之前,应先征求同科老师意见;②“编写”: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初稿编写的一般思路是先确定学生学什么,学习的困难在哪里,根据学习内容制订学习目标;再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学,根据学生学情制订导学的策略(如课前预习到什么程度、课上探究怎样的内容、预期达到怎样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采取何种方法等);接着思考巩固的题目及题型,要依据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巩固并适当变式提高;最后当堂检测,并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题。③“讨论”:备课组讨论;④“修改”: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并再次征询同科教师意见;⑤“定稿”: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结果和同科教师意见,最后定稿。具体使用时,老师依据学生层次,适当删减增补并及时反馈修订。
  五、导学案使用的基本程序
  课前:学生预习教师全批全改。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好教学预设及教案。
  课中:第一步预习检测 对教材中较简单的问题以对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第二步分组展示 针对导学案中的典型问题开展分组探讨 典型发言(教师点拨) 教师精讲。第三步网络构建。第四步当堂练习 检测学习效果。
  课后:课后练习检查要及时做到堂堂清,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中一些困惑与思考
  1、教案与导学案的关系没有理清
  教案使用的对象是教师,既要突出学什么、怎样引导学,又要突出教什么、怎样教。它包括如何围绕导学案达成问题,如何将三维目标落实到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思路、教学反思等项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使用的为“导学案”,导学案只是教案的一部分,是其中学生活动部分的材料显现。它包括课前预习指导、课中自主探究、巩固提高、当堂检测及课
  外作业等。教案的制定以导学案为基础。
  2、导学案设计上: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但教学中所有的问题不能完全来自于教师的预设还应考虑学生实际。教师在备课时,如何对核心知识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合理的追问问题,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升华,促进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高是高效课堂永恒的追求。
  3、实际操作中如何避免认识与操作层面上的两个误区:以教案定学案、导学案变成了练习案。往往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没有清晰的界定。
  4、课堂实施中的一些困惑。
  学生根据教材和导学案,提不出问题或者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完全显现。展示中表述不着边际,说不到点子上,这是造成时间紧张或课上导引环节时间较少甚至不够用的原因之一。
  5、课后导学案的修订与管理是影响导学案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校对导学案的管理及使用缺少一些必要的指导及行政干预。所以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关于导学案编写与使用不一定每个班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 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孙立春.新课程改革实用导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赵丰平.教是为了不教-271课堂模式解读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编写 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