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与探索】 产学研实践基地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十二五”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多年来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色,促进了首都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十二五”时期,学院将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把产学研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实践与探索
  一、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最早兴起于美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教学公司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都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培养技能型人才、输送知识和技术两条渠道,发挥了职业院校为所在区域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理论界定
  (一)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界定
  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即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三大基本主体与政府、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形成某种联盟进行合作,实现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沟通整个教育界和职业界联系、积极参与全社会活动最好的桥梁。
  (二)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阶段界定
  1.初级阶段。这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合作层次较低,合作关系较为松散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项目纽带模式为主。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组织,就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个开发计划组成长期的或临时的联合体,以协议或合同的方式形成技术与人才的供求关系,在项目期限内进行组织各方进行教育合作创新。
  2.成熟阶段。这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合作层次较高,合作关系比较紧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共建平台或组建战略联盟为主。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组织,共同投入资源组建平台或战略联盟,以平台或联盟为创新主体进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甚至生产经营等活动,这种方式实现了技术创新源头与经济的真正结合。
  3.高级阶段。这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合作层次和合作关系最紧密的阶段,它将产学研合作的程度发展到极至,达到一体化的程度,以更有利于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三、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一)校企互动互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阶段
  1.学院多途径服务政府、行业和企业
  多年来学院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开办岗位培训班,对北京经济改革和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为北京国有大型商业企业公司制改造、组建集团等重大改革提供了支持。
  2.企业多途径参与学院办学
  (1)企业专家主动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等企业专业人士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学院一起研究专业人才目标、专业的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在专业计划的制订中,企业家参与率达100%。
  (2)积极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因为经常性、有效性的校企互动,企业家们对学校有很高的信任度,他们把参与财贸高职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事业中的组成部分,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学院与北京服务业共建成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一个专业由多家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进入战略联盟阶段
  1.组建战略联盟。以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奖学金为标志,校企合作举办就业订单班,研发项目、研发新技术和研究战略,学院产学研合作进入战略联盟阶段。2009年学院与王府井百货集团、西友集团、全聚德集团、菜百黄金店为代表的40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创建了合作育人导向、合作就业导向、合作科研导向、合作咨询导向等特点各异的战略合作关系。
  2.探索举办“订单班”。学院工商管理系与北京菜百货集团签订“订单班”合作办学模式,是学院在校企合作上进行的新探索。“菜百订单班”按照菜百黄金店的岗位工作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在实践中取得很大成功。
  3.以“京商”研究为旗帜,开展科研咨询服务。在多年为北京商业行业发展制定规划、为商业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学院逐步形成自己的科研品牌“京商研究”。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
  (1)探索建立学院理事会。“十二五”时期,学院将探索建立由北京市教委、通州区政府、东城区政府、有关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组成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理事会”,建立理事会决策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管理运行机制。
  (2)探索建立职教集团。“十二五”时期,学院将探索建立由我院牵头,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中高等职业院校组成的“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职教集团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兼职教师选聘、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长效机制。
  (3)推进校企合作“双主体”机制建设。“十二五”时期,学院将积极鼓励各教学系(院)部与北京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相对独立的企业冠名学院,探索“双主体”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新机制,在商贸、金融和物流等专业先行试点,建设企业冠名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技能型人才
  (1)继续深化“订单”模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教育模式。
  (2)探索“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结合,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为媒介,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性学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
  四、对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
  产学研合作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经衍生出不同的教育模式,如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这些教育模式均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代获得成功,目前积极向世界范围推广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展世界范围的产学研合作。实践证明,职业院校只有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认真研究新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服务新要求的标准与特征,才能很好地开发新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而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符合产业企业需求的人才,为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职业教育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周钦,吴龙川.行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邹本国.对高等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产学研 探索 实践 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