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管理类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编者按:  根据姜大源教授的采访录音整理而成的《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我们阐明了工作过程系统化与职教课程开发之间的有机联系。上期围绕职业课程的选择和制定标准展开探索,为工作过程系统化与职教课程开发的融合寻找理论基础,本期连载后续内容。
  第三步,就是学习领域课程,就是课程名称。它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认知学习的规律,另一个是职业成长规律。什么是职业成长规律:从入门到熟练,从新手到专家,从单一到综合,所以学习领域就是课程。
  第四步,精品课程的出现,学习情境的设计。情境就是单元,学习领域就是课程,情境作为单元是对领域的具体化。它也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完整的思维过程,如制造业对应的是没有生命的零件系统,服务业面对的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农业针对的是有生命、没有思想的植物,或活着有生命、有一点思想的动物。
  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是讲工作任务的类型,第二到第三步的是课程体系和课程门类设置,第三到第四步就是教学设置和实施。前面关注的是工作过程分析,后面是教学工作过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
  第一个是行动领域,它实际上是为了建立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平台;第二个是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目标、内容和时间。目标是用能力来描述的,内容是用任务描述的,时间是一体化的时间;第三个是学习情境,情境是对课程的具体化,就是单元。它可以用项目、任务来做,可以用案例来做。
  我们没有体会同一范畴三个以上独立的完整思维过程,而总是把工作步骤作为情景设置是不对的,形成不了概念。根据笔者对几百门课程的归纳,结果呈现三个关系:平行、递进和包容。所谓平行——三个独立的,同一个范畴的单元在难度上是平行的;所谓递进——情境2的难度大于情境1的难度,情境3大于情境2;所谓包容——情境3包容情境1和情境2,1和2做完了才能做3。目前就这三种。实践的形式可以是项目、可以是任务、可以是案例、可以是设备、可以是现象、可以是产品,非常开放。在这里特别强调,通过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决策、计划、简单评价,完整的思维过程通过具体化知识逐渐地熟能生巧。熟就是经验,巧就是策略。课程是功能性步骤。比如说,种一棵果树,育种、栽培、施肥、浇水、除虫、收割七个工序加起来才是一个工作过程。完成过程是两年、三年,但每个功能性过程应当独立形成课程。因此,育种是一门课程,栽培是一门课,施肥是一门课,浇水是一门课,除虫是一门课,收割是一门课。那么,情境怎么选择?就必须是典型农作物。每个单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块课程的优点——学分制如果不是独立的话,要把所有单元加起来才完成这门课,这就是服务业最容易出的毛病。第一,每个独立的都是一个步骤;第二,各个情境就是单元,应该为一个范畴;第三,各个情境之间呈现着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载体的选择是同一个范畴,这个同一范畴的选择对开发课程很重要。下面讲三个原则:
  第一,可迁移性。所谓可迁移性,强调的是范例。案例和范例是不同的。所有的范例都是案例,但是不意味着所有的案例都能成为范例。范例就是举一反三的案例,是触类旁通的案例。
  第二,可替代性。所谓可替代性,强调的是开放。两种可替代,第一载体的形式可以一样。比如,电路的分析与运用这门课,我们用产品做载体。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了四个载体,宁波选择另外四个都是根据学校的条件来选择的。从理论上看,如果有1200所高职,每个学校选择的载体都不一样,产品都不一样,那么意味着这门课电子、电路应用及分析可能出现4800个载体。有的人是用零件来操作的,有的是用设备来做的,有的仅用案例来做的,这就意味着“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坐飞机、坐火车、乘轮船,可以骑自行车去,也可以走着去,这就意味着飞机、火车、轮船、自行车和人都是载体。只是实现的途径,所消耗的财力、人力不一样,意味着载体的选择不一样,载体的选择是有难度系数的。对于难度系数,笔者觉得应该有五种:最低是行,最高是绝,行-好-巧-妙-绝。这是学科体系无法做到的。学科体系一个导论、一个原理。一个人想做出十个以上的精品课程是不可能的。现在的载体和原来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选择载体。
  第三,可操作性。教材的使用要强调两个可操作性:教学上的可操作性和经济上的可操作性。前者指的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个教师的水平和一个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现在的管理操作系统是柔性的,不是刚性的。不是哪一天考试、哪一天放假、哪一天发成绩单。若学生在企业实习,那么考试就在企业完成;不是45分钟一堂课、90分钟一堂课,很可能一个星期就是一个载体。教师可能不止一个,很可能有三四个教师来教这门课,体现团队精神。后者指的是:能用一块钱解决的绝不用两块钱解决,能在企业解决的绝不在学校解决。如何将企业引入、如何让企业承担;如何把企业的培训放在学校中去,如何为企业开发所需要的东西。项目课程系统化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相结合。如果项目不是系统化的,就只能解决经验层面的问题。只有项目系统化,才能纳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过程的课程开发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教育学的解构与重构。怎么去做,怎么去找这个载体,怎样才能看得见、摸得着。输入是工作任务,输出是工作成果,当中遇到完整的工作程序,涉及到工作的对象:你给谁做?是人、是物、是动物,还是植物?做什么?用什么来做?怎么做?一个人做、两个人做,还是由团队来做?如会计就一个人来做吗?修公路不可能一个人做!做出来的东西、产品是什么?是一个保险,是一个旅游,那是服务产品;是一个手机,是个麦克风,那是物质产品;在什么地方做?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都是切入点,也许考虑六个要素会有成果。就是这六个,加输入和输出,我们要考虑载体的选择。举一个制造业的例子,工艺编程是一个软件项。把五个递进的临界、复杂程度、车圆柱面建在均面上的程序设计——到车圆弧面螺纹的程序设计——到车外面到车里面的设计——然后在一个更复杂的椭圆弧面的程序设计——到原来是手工设计,现在用软件来设计,用计算机辅助来设计。大家看这个设计,我们要牢记做课程就像做一件艺术品、做一个雕塑、画一幅画、写一首诗、谱一首曲子,这是有节奏的。显然,这个图就有节奏,它是以零件作为载体的,看这个成长过程。同时,它很好地遵循了教育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②方法论的行动与思维。不要以为总是讲理论,我们集中于知识的存储去面对未来,那是乌托邦;只有通过从一个具体工作过程当中形成的概念,才能真正地面对未来;③哲学观的潜在与实在。我们的课程是要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教给学生批判地占有和使用信息。这个课程就是实践,工作过程导向就是实践。服务业--服务业跟工作过程有很大关系,但是我们往往做不到,我们服务业通常怎么做呢?天津职大做物流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告诉我们,第一步设计问卷,第二步发放问卷,第三步收集分析,第四设计方案,弄了半天是空对空啊。空港物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海港物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铁路物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重复的不是内容,这位学生今年毕业后分到新疆去了,工作物流照做,一样的。只不过是内容不一样,这就是按照工作任务来做的。改变传统会计,购货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在逻辑上是对的。工作岗位的职责考虑工作过程。根据工作场所来决定,这就是职业教育,结合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工作过程导向所需要的依据,讲工作过程导向,全部内容具体化,一定要变成载体,而不是空对空的实践和实训。不是验证技能,而是在教育上要考虑综合性和可扩展性,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要完成,并且可以形成多个,每一个都是完整的,然后可以做一个更复杂的。在这个工程当中是实践知识的解构和重构,工作过程实践的难度在逐渐增加,教师讲得越来越少。“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办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越来越成为主体。
  工作过程基础化解决了三方面的问题:①教育学的解构与重构——解决的是技能与知识的整个问题;②方法论的行动与思维——解决的是变与不变的问题;③哲学观的潜在与实在——解决的是技术的空间存在和技术的时间存在问题。第一个用图表示:技能结构如何实现解构和重构。有了工作过程导向,一定要实现知识结构重构。工作过程导向出现以后,如何提取原来学习的知识,这就是教师的水平。学科知识的课程、教材是编得很好的,体现在结构、系统、概念方面,但在工作过程中被采用,所以必须实现知识结构和重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重要的,而是如何在工作过程之中用。“知识的总量没有变,知识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对工作过程结构、学科知识进行重构,所以说知识的总量没有变,知识排序方式发生变化,更适合形象思维类型的教育。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数量没有变,但排序的方法发生变化了;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质量发生变化,不是知识空间的搬家,而是一种融合,所以知识的解构与重构实现了在教育界的突破。解构和重构是当今创新的主题。传统的职业教育只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未来的不知道,也解决不了,因而必须获得能力,获得策略的层面,企图通过在变中获取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变的是工作过程要素,不变的是工作过程目的。从现实的简单到综合,简单到单一的,系统化的、逻辑化的,同一个范畴去获得、比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然后解决一个新的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工作过程。如何从具体和个性当中获得共性、获取抽象、获取一般,然后去指导新的具体、核心的个体。知识的逻辑和方法都学过,现在能用上,所以强调三加一之间就是这个关系。一个工作过程理论都跟过程有关,都是用文本写出来的,就是说人的经验和策略才能使固化的设备和工具、文本的工具和规则为人类创造财富。过程是最重要的,它和程序不一样,人的经验是通过课程逐渐掌握的技术,具体的要掌握抽象的。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始终涉及到方式。方式就是空间密度,什么地点使用什么工具。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我们的工作过程导向实际上是三维加一维时空的融合,如何运用空间和时间的技术,通过课程使其变成实在的技术。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推荐访问:系统化 过程 课程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