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发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食品作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首当其冲地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贸易正面临着日益增多的绿色贸易壁垒的状况。为了讨论中国绿色食品如何有效的采取一定的对策跨过绿色壁垒,本文从当前中国在绿色食品出口中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受阻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发展
  1.绿色食品概述
  在90年代初农业部就对绿色食品的一系列标准、特殊的标志和名称做了详尽的说明。关于标准,具体规定为:产品或者产品原料的生产地必须与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相符合;产品必须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卫生标准,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畜禽饲养以及食品加工必须依据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流程进行;产品的标签必须与中国农业部制定和颁布的《标准绿色食品的标志设计手册》相对应的描述相一致。
  绿色的圆形是绿色食品的特有的标志,其中太阳在上面,叶片和蓓蕾在下面,象征者健康安全的意义。而且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绿色食品有各色各样的称谓,例如健康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天使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等。在中国,之所以把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过严格的加工程序的食品统一称作绿色食品,是因为在国际上习惯将保护环境和与之有关的事业冠以“绿色”的字样。通常,我们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和产品称为绿色。
  所谓绿色食品,即为安全、营养和优质的食品,有三项标准,一是种植和养殖环境、全部肥料使用的有机无污染,二是使用的农药必须是无毒、无残留和无害的,三是生产加工全部环节和技术能够标准化并且达到权威鉴定机构认定标准。
  2.当前国内绿色类食品出口状况
  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在制定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国内外标准不一致,刚开始绿色食品主要着重内销,相应标准较低,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出口量剧增顺势增加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相一致AA级,这就造成了内外标准的不一致。另一方面在于标准落后难以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兽药管理条例》自从1985年颁布以来至今,接近30年从未有过修改;国际通用的食品标准的修改一般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每隔2年至5年进行一次,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每年都对《联邦法》的“食品药物”标准作严格和精确的修正与完善,日本从1980年至今,关于食品安全的《饲料安全法》已进行70多次大小不同的修改。第三方面,国内在食品检疫方面尤其是动物检疫的标准难以达到国际标准,这就直接导致很多食品企业的出口难以发展,例如由于我国没有加入标准国际防疫组织,检疫不过关,严重影响活鸡、活猪和冻肉等的正常出口。第四方面,认证体系不能与时具进,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化的认证体系,尤其是绿色食品方面的认证和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机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均未获得国际的普遍认可,而相比之下美国有近60种被国际认可的认证体系。
  据统计,2010年,美国扣留我国出口绿色779批次,主要原因是食品受细菌的污染、含有对人体有危害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和不安全的新兽药和腐败物质,其中比重最大的是含有对人体有危害的各种添加剂和新兽药,共有97批次,占所有扣留产品的42%;其次是含有国际禁用的食品添加剂氯霉素和硝基呋喃,产品含有不洁和腐败物质有58批次,占25%;而产品受细菌污染也有50批次,占22%,主要是受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污染。最近几年我国绿色产品的产量不断的提高,但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的缺失和环境保护法规的不完善,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绿色食品的质量显然跟不上数量的发展。
  3.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针对引起我国绿色食品贸易屡遭绿色壁垒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出跨过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3.1 摆脱传统的农业落后的生产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科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无论传统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还是生产关系均没有与时俱进,远远落后于国际的先进水平,因而其难以参与国际竞争。所以应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将公司、基地和农户结合为一体,以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为骨干,把产销脱节而分散的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向现代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形成“贸工农”和“产加销”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实现市场牵龙头、基地连农户和龙头带基地的最终目标。而且这种现代化的生产经营体系,通过农业产业化,企业把农民组织起来并且提供良种、技术和相关服务,从而农民就容易提供合格安全而便宜的绿色食品,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带来的分散的无规律农业生产和农业市场之间深刻的供求矛盾,并且能够把绿色食品的污染从源头杜绝,降低绿色食品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3.2 完善标准评价体系,提升国际标准的采用率
  我国的标准体系已然建立并有了初步成效,但相比于国际化标准,还是有所欠缺,仍然无法跨越当前食品出口的绿色壁垒。因而,现今必须从立法上入手去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在完善标准体系时,应考虑科学性,可以深入研究和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差异,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提高国内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对于现在还不适宜采用的标准条款,也应该在保留现有想法的同时尽量学习国际化标准中可行的部分。这样的改善才可以更好的保护国内市场的运行,并能够阻拦部分国外有害产品的进入。同时它还能帮我国产品提升到较高层次,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壁垒问题。
  3.3 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学习先进理念
  现在的国际通用标准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或是一些企业制定的标准转化的。这些标准从本质上反应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根本利益,这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是很不利的。要想在国际化标准上有发言权,必须参与到其中去,学着去修订,将我们的利益折射在其中,同时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努力完善我们自身的标准体系,以便适应国际要求。   一直以来,取得国际认证都被人们认为是产品达到先进水平的有效标志,它可以帮助出口产品抢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当前ISO 14000体系作为最权威的环保标准,已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而我国也应该顺应潮流,推广ISO 14000体系,同时支持国内的企业去参加国际认证,帮助他们通过国际化标准,提升产品定位和形象。我国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直很有限,参加国际认证也有助于提升绿色食品的竞争力。此外,各国之间的互相认证也是国际贸易的常用手段,可以突破一些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不过双边的协议多数是发达国家之间或者是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协议,对非同类国家如发展中国家则设置很严苛的体制,如采用限制市场准入。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和国外正规机构的认证合作,加强有着重要经贸合作国家之间的双边协议的签订,促进双方的合作,实现共赢,同时也可以建立一种完善的较为宽广的互相认证机制。
  3.4 建立健全有效的预警机制
  如今的农作物生产已经日渐趋向于现代化和市场标准,对质量要求很高,而我国的绿色食品发展仍然滞后,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信息整合不及时,竞争力不强。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预警机制,是今后我们将探讨的话题和今后发展的重点。虽然预警机制只是一项指标,却可以对我国的绿色食品进行动态监测,对问题及时反馈,对信息及时汇总,帮助食品进入良性循环,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让绿色食品成为我国出口产业中的龙头产业,保持农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以及保障我国农民的基本权益。
  3.5 重视环保农业的发展,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
  要想实现环保农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战略,实现传统农业向节能农业、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发展;一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环保农业基地的投入,重视周边的各种生态环境的建设,并将生态农业融入生态环境的建设,最终推动我国绿色食品、无公害安全食品和有机环保食品的开发生产。另一方面,全面规合理划养殖业、种植业与绿色食品加工业的综合发展,重视采用现代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实行机械化的精耕细作、规律的轮种和有机肥的大量运用,在节约宝贵的自然能源的同时保护了自然资源的原生状态。
  发展环保农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多生产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以提高绿色食品的质量,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蔚菊.我国农产品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3).
  [2]马凌.绿色贸易壁垒表现及对中国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34):62-63.
  [3]毕金峰,魏益民,潘佳荣.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及其借鉴[J].中国食品与营养,2011(3).
  作者简介:李炫锦(1984—),江苏无锡人,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推荐访问:出口贸易 绿色食品 现状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