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微“笑话”给我的启示]幽默而又有寓意的笑话

  在学校的贴吧上,我曾看到一个帖子,题目是“87个微笑话概括了我的学生时代”,其中第二个是“班主任是什么:就是一个破坏完你友情再破坏你爱情还不放过你亲情的人”,看完后心里颇不是滋味。看得出,此言明显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或多或少也表达了当今学生的部分心态。难道我们的班主任在学生眼中真的是这样可恶又可憎吗?也许,我们的个别班主任在处理同学间友情、爱情、亲情时做得并不出色,但让学生有如此敌对反应,不得不让人反思。
  友情篇:从仇敌到挚友
  7508寝室的张浩和李渊来自同一所初中,两人虽然成绩差异很大,但都喜欢篮球,属于个性直爽、外形阳光的运动型少年,两人关系不错。张浩喜欢玩游戏,经常偷偷带着手机晚上在被窝里玩,久而久之,张浩的成绩越来越差。作为老同学的李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多次提醒张浩无效的情况下,李渊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我及时找张浩谈话,并按照学校的规定收缴了他的手机,勒令他周六把手机带回家,不再带来。第二天,寝室长告诉我,张浩和李渊在寝室大吵了一架,张浩发誓自此与李渊为敌,势不两立。
  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一方面安抚了李渊并对他的行为加以肯定,另一方面,趁自己登记数学单元考试成绩找同学核对分数的机会,又一次找张浩谈话,帮他分析成绩大大退步的原因,当然最后肯定要提到李渊对他的提醒。张浩承认了晚上打游戏对学习的影响,也表示了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但对李渊“出卖”他的行为仍然不肯原谅,只是表示自己会在寝室中和李渊和平共处,我也只得暂时作罢。
  期中考试快要来临,我让同学们以“给自己和最好的同学加油”为题写一篇周记,私底下我做了李渊的工作,让他在缓解两人矛盾中再作点贡献,李渊欣然答应并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兄弟,我想对你说”的周记,在学习园地展出后,我再次找来张浩谈话,听听他的想法,并再次提出要求,希望他能和李渊重归于好,张浩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又看到李渊的肺腑之言,很受感动,因而他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叫来了李渊,两人在我面前相互诉说着自己的不是并表示歉意,最终握手言和。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两人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成了人人羡慕的好朋友。
  从这个事件中我得到以下启示。
  1.当学生向你反映情况时,应该掌握足够的信息,以便当事人在问你信息来源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消息来自多个渠道,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之间的激烈冲突。
  2.在和当事人谈话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尽量避免在与“举报者”谈话后的时间和地点找当事人谈话,如果问题不太严重,最好找个其他借口顺便跟他谈及此事。
  3.多从“举报者”好的出发点分析问题,让当事人真正感受到对方向老师反映问题,绝大多数的原因是为他考虑,同时还应该特别强调被反映的问题的危害性。
  4.找一些借口,创造一些条件来促成他们重新和好,让当事人在不经意中感受“举报者”的好意,通过某个活动提供给双方一个冰释前嫌的机会。
  爱情篇:往前一步是孤独,
  退后一步是幸福
  陈晨和王珊是在高三上半学期好上的,因为两人是在同一个互帮小组,陈晨文综较强,王珊数学特好,在相互的帮助中,两人日久生情,从开始一起到阅览室做作业,到晚自修互送回寝室,最后两人竟然同进餐,同出入,俨然一对小恋人。教室里,因为两人经常黏在一起,同学们都不愿和他俩交往;校园中,其他老师看到后也是颇有微词,两人看似幸福却孤独地生活、学习着。
  对于他俩的问题,我在发现苗头之后就作了一定的干预,谈过无数次的谈话,有单独的,有一起的;有鼓励的,也有批评的,但两人始终没有中断交往,迫不得已时,也请过家长,甚至让他们回家反省,但仍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到了高三第二学期,各种大型的考试接连不断,两人的成绩时上时下,感情也是时断时续,家长无可奈何,学生见怪不怪,老师也是叫苦不迭,最后,我和年段领导向他们发出最后通牒:如若再有影响其他同学之举,高考前不得待在学校。这样,总算让他们有所收敛,直到高考结束。
  对于早恋,做了20多年班主任的我,碰到的不少,但说实话,真正成功解决问题,让学生“悬崖勒马”的例子少之又少,留给自己的大多是失败的教训,但我依然觉得值得总结,以待自己今后或别人借鉴。
  1.发现苗头,必须及时劝导,千万不要在老师和学生中给他们以既成事实的感觉,尝试着用其他的办法,转移双方的注意力,减少单独交往的机会。
  2.不要把两人叫到一起谈话,这样容易给男生创造“男子汉、大英雄”的机会,最好是分别谈话,而且时间上应拉开距离,切忌在一方前说另一方的坏话。
  3.在与学生交涉时要学会让步,千万不要和学生僵在那里,适当的让步等于向前进步,给学生以时间和机会,盯得过紧容易造成更大的逆反心理。
  最后,在处理男女同学关系时,我发现了一点:情到深处人孤独。大凡过早步入爱河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表面上两人黏在一起,爱意绵绵,其实,在许多场合他们是很孤独的,同学们不愿和他们交往,唯恐走得近了而引起另一半的猜疑,生活中有许多其他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可能也会比其他同学多一些,因为和老师与家长的对立,又使他们缺少了许多理智对待问题的建议和途径。因此,应该让他们更多地去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幸福,体会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往前一步是孤独,退后一步是幸福。
  亲情篇:我和老爸的代沟在缩小
  于枭的爸爸是搞建筑的,从小学开始,于枭就离开了父母寄读在学校,一周甚至一月才能回家一次。于爸爸总喜欢用他治理企业的理念和他以前老师对待他的方法教育儿子,引起于枭的反感。父子俩经常为一些现象和观点发生争执,儿子说老爸古板、霸道,老爸说孩子幼稚、偏激,话不投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严重影响着父子的关系。
  进入重点中学后,于枭的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中等位置,这对于爸爸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由于父子俩在家里很少有交流,于爸爸就隔三差五打电话给我,询问儿子在学校的表现,特别是当他得到儿子表现不好的信息后,就会对于枭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导,久而久之,于枭憋了一肚子的怨气,回校后经常在寝室摔东西,自修课有时呆坐着不做作业,有一天终于在周记上向我开火,说是我加深了他们父子矛盾,破坏了他们的父子亲情。
  说真的,在于家父子矛盾中,我的确也感觉到自己负有一定的责任。在与于爸爸联系的过程中,应感知到于爸爸的焦虑,也应预料到结果,但我没有注意做好于爸爸的工作,而只是顺着他的要求,一味向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激化了父子矛盾。不做好于爸爸的工作,父子之间的矛盾随时还会爆发,我必须做通他的工作。
  周日晚自修时,我约于爸爸来办公室,帮他分析了于枭在班级的情况并说明他的表现是属于正常的。我建议于爸爸尝试改变一下教育儿子的方法,并向于爸爸提了我的希望:周末放假回家,不要把于枭的时间排得太满,补课应该有所选择,应该给他自主学习的时间,适当陪陪孩子逛逛街,参加一些学习外的活动,在跟儿子交流时尽量多从儿子的角度考虑。我在学校负责督促学习,与任课老师共同关注他的成绩,于爸爸答应今后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和于爸爸的联系依然在继续,但每次我都做到联系后和于枭沟通,使他明白我们的意图,于枭也跟我反映,周末回家父亲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有一次回校,于枭兴冲冲地告诉我,他们一家去杭州看了一场大型的文艺演出,于枭说突然发现自己和父亲之间原来还有不少共同的兴趣爱好。
  这件事情同样给我许多的启示,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与家长的联系必须注意“度”。
  1.联系的频率不要太高,否则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时时处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监视下,没有安全感,从而产生厌恶感。
  2.内容不要没有选择,老师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再让家长操心;家长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只能留给老师和学生慢慢解决,也不用再向家长反映了。
  说到底,学生不希望老师跟家长频繁联系,如何把握好家校联系的“度”,班主任应该慎之又慎。
  【许伯祥,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齐 欣

推荐访问:启示 笑话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