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略论高中历史深度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成

  摘 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从无到有,其发挥的价值也日益彰显出来,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但是,只要静下心来反思就会发现,如今很多课堂注重外在的形式,不注重内在的“深度”。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指“深度课堂”不是指“难度课堂”,因为任何超越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度拓展和挖掘,必然会使学生望而却步,从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深度课堂”应该来自我们常态课堂,是对日常课堂的一种超越。如何构建深度课堂呢?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笔者所在学校把“深度课堂”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期伊始,学校开展了“高中历史深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生成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43-01
  一、高中历史深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关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关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历史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在历史中也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关注教学起点。依据历史知识的脉络,运用准备题、了解性提问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了解学生与新知相关的知识基础、探究同类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技能状况等,检验教师前期对学生就上述问题的预测准确度,以提供下一步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的角度及措词作出较为合理的决策,利于教师创设既适合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又新颖独特的问题情境。
  关注学习过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求知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操作、体验、感悟和构建。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不是一味重视学习结果,学生会有更高的发展,学习的探索性,创造性就会得到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深刻性会逐步提高。
  二、高中历史深度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成过程
  首先,精心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巧预习。老师精心编制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难度大的课节通过专门的预习课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在预习学案指导下自主完成三个步骤的任务: 第一,阅读教材解决基础知识,理清历史线索;第二,完成预习检测题(基础性知识); 第三,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留待课堂解决。
  其次,准确把握操作流程,分步推进课堂教学。
  第一步导学案反馈,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本课知识进行讲解。讲解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考点、重点、疑难点;第二,知识易混淆点和易错点;第三、新旧知识联系点;第四,要补充的课外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接下来的小组探究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第二步学习任务分组,学生合作探究。根据导学案,我们已把知识分解成几部分,各学习组分配一个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争透彻理解,人人掌握,并做好下一步为全班同学讲解展示的准备。为了在展示中能深入出色地表现小组和个人,每个成员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小组的讨论,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小组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交流探讨,使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刻,展示的任务进一步明确。
  第三步是课堂展示。老师重新组织课堂,让各组结束交流,由一个小组的发言人给全班讲解。其它组的同学允许站起来质疑、纠正或补充提问。展示发言的时候,学生不用举手,谁先站起来说就谁先发言。讲解时原则上每位学生每次仅限一个问题,保证有更多同学的发言机会。内容顺序先讲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再补充和质疑。小组发言要争先恐后。教师在这一环节退下讲台,站在学生当中,一边对各组这是发言表现打分评价,一边以学生身份提问、质疑、补充、纠正。
  第四步是小组互评或教师点评,常用的方式为教师点评。教师走上讲台进行总结,重点是历史线索和前后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重大历史事件的补充解说和评价,亦或提出更有深度思考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可配以课件做辅助,力求讲解简练、形象、生动,切中学生学习要害。
  第五步是检测反馈。课堂最后几分钟时间,规定时间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当堂检测,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检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抽查几个小组、点名抽查部分学生、全班抽查或小组交换批阅,这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归宿,算是课堂最后一关一一学习质检关
  三、“预习—探究—展示—点评—反馈”历史深度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成意义
  预习—探究—展示—点评—反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预习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探究环节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形成合力,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刻;展示环节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点评环节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规律性记忆,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反馈环节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践“预习·探究·展示·点评·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体会到“预习催生自信,展示激活快乐,检测收获成绩”。这种教法不仅能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能让学生收获知识以外的个性、情感、方法、能力,为历史的素质化课堂教学寻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推荐访问:略论 教学模式 深度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