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课上自信心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摘要:自信心是个体获取成功和不解努力的基本保证,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自信心是堪称宝贵的。  关键词:体育课;自信心;学生;影响因素;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04
  自信心是个体获取成功和不解努力的基本保证,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自信心是堪称宝贵的。几乎所有有成就的运动员,在陈诉自己成功经验时都会提到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往往表现为害怕失败、消极想象和怀疑自己。缺乏自信心的人不由自主地预言失败,放弃努力,或者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应付,他们根本品尝不到成功,或者最终成为一个显示的失败者。胜负是体育比赛永恒的主题,探讨自信心的培养对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以及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影响学生自信心的主要因素
  1、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类行为过程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它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高建江1992)。班杜拉的研究表明,在动机作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对自己是否胜任的知觉。总是避开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活动,投入能够胜任的活动;缺乏苦难状态下的坚持性;面临任务时的准备和努力程度不够;在预期估计与实际处理问题时的思想方法和情绪反应不同。
  2、归因模式。
  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从行为结果寻找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维纳(Weiner,1971)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从稳定性、可控性和内外部三个维度分析归因问题。成功时学生把原因归结为内部的因素,例如在练习跳高的时候有的学生轻轻松松、按标准动作就越过了竿;他们就认为自己的能力高,是努力的结果,就会增强或保持自身的自信;而有的同学怎么练也始终跳不过那高度,自然地归结为外部的因素,如任务难度低,运气好就不会增加自信心;当失败时,学生把原因归结为人为可控的因素,认为努力程度不够他们就会保持原有的自信心;不由分说的归结为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低或任务难度大就会降低自信心。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归因也是影响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方法不当和学习不认真不努力的结果。
  3、自我效能信念。
  自我效能知觉一旦升华为自我效能信念,就会较稳定地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之中,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即认识风格。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越来越受到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影响,但外表的特征一般是很难获得自身完全满意的,所以导致了随年级的增长,自信程度降低的现象。
  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1、实施成功教育法。
  成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使中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教师也要避免以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标准,要采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因为对成绩以外的能力给予积极评价,会促进学生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反过来促使在其他项目上有所进步。
  2、树立榜样法。
  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树立与其水平相当但取得进步的榜样来进行教育,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这个榜样最好是来自于学生身边,这样更能起到激励作用。例如:在投掷项目中,他们两个外在的体形和内在的运动素质基本相当,有个同学投得远并且动作也很标准,而另个就不理想了。当然我们就拿前者作为榜样来分析有效的技术动作以此来激励其他的学生。同时老师也应对学生充满自信,对他们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强化,以维持其自信心。
  3、恰当的语言法。
  教师要对中学生表现出的优点和进步给予适当的言语激励,尤其是对那些自信心水平低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对偏高的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信心;对学生的不足,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批评,从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规劝,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教师要避免以下两种情况:(1)对完成容易任务的学生给予过高表扬;(2)对失败者采取中性评价,根本不给予任何批评。因为,它们会传递给学生能力低或老师对其根本不关心的信息。
  4、究原因法。
  一个人的归因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教师要引导中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成败的原因,再由教师进行全面分析,渐渐引导他们作内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态度端正)的归因。另外,还可以运用强化法,定期让学生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然后根据其对成败的归因,对其积极的归因方式给予激励,对于那些很少做出积极归因的学生要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比较正确的归因倾向。需要指出的是,不能一味地使学生产生"成功只取决于努力"这种不恰当的认识,应该让他们正确估价自身的能力,同时又认识到努力对于取得成功的巨大作用。
  5、培养自主意识法。
  对于场依存性强的学生,可以创设情境让他们独立参与计划和完成其所属团体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肯定其自身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对于那些场独立性强的中学生,也要避免其过于自信,从而产生自负心理。
  总之我们最终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自我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既不自命不凡,也不自我贬低,也就是说,既不自负,也不自卑;完全的自我接纳,自信的学生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外界评价结果全部接纳,无论评价的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自信的学生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也不夸大自己的优点。他们能理智地、辩证地对待自己;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信的学生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能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即使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他们也会有较强的安全感,能通过自我调整,很快适应周围的环境。这就是我对体育课上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浅析。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体育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浅析 自信心 课上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