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下联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与素质全面提高。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与困惑,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考虑到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学科渗透成了较为重要的途径之一,语文学科因其独特的优势理应成为重要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优化课堂作业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等手段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与素质全面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多方因素,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与困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就目前本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人数不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未完全、系统地开设,学生不愿主动过多的与心理健康老师交流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鉴于此,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一方面要逐步完善与规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学科渗透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名语文兼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与优势,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素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加以引导。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 不断强化自身的学科渗透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熏”不在于强行“灌输”。真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因此,在平时的备课中,要注意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但这只能是备课的一个“点”,即把握好度。因为语文课上需要关注的仍然是“语文”而不是“心理”。只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这个“点”,在学习完有关语文内容之后多说三五句,就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不能“打渔晒网”,否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入选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很多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作品的本身也是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弘扬诸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可将作品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挖掘出来,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校学生的写作教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周记的写作,一种是课堂作文的写作。周记的写作多以自由命题为主,但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周记中敢于讲真话、抒真情,充分宣泄自己的情感,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的理想写作状态。在真实再现自我的同时,老师一定要强调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换位思考,不断的认识自我,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同时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遵循保密的原则,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周记当中暴露出来的不良情绪倾向,进而实行适时交流指导。解开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灵上的疙瘩,实现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课堂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较多。如题目的拟制、作文的评价等等。而我最看重且常用的是作文修改这一环节。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是写作的一种习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而且通过作文修改能够强化学生的意志,学会面对挫折,体会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辩证关系。自然的让学生具有这样的心理认识:挫折是每个人工作学习和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要培养自己克服挫折情境的坚强意志,要勇于承认失败并吸取教训,在败不馁中去收获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在这样细微的润化中,学生的耐心、信心、作文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 在课堂作业的优化设计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作业中精心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因多了一份思考而显得更加理性与成熟,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例如:针对学生成绩水平和能力高低可以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划分层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难易有别的作业,既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完成作业的可能性,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又如在教完《林中小溪》这篇文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溪的经历对你有哪些启发?”学生回答的很精彩。有的回答:“我们要像小溪一样具有远大的理想”;有的回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要勇敢自信,敢于克服”……同样,在教完《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了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你的母亲说些什么?学生答得真挚、感人至深。无不表达出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之情。
  五、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实,语文学科有着其得天独厚的活动因素,利用语文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例如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使一些胆怯的学生逐渐克服心理恐惧;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亲自去发现和体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件。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师一定要鼓励自已的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使自已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心理得到矫正,进而培养积极、向上、自信、合作的健康人格。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去除心理健康课的“人为痕迹”,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增加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贴近了学生的心理,这正是语文课追求的理想境界。

推荐访问:春风化雨 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