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包括在职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后备优秀骨干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高中以上返乡人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产业化发展带头人等。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战场,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以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骨干力量,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渠道和主力军的作用。山东省农广校利津县分校改变过去在县城或乡镇办班的模式,把培训班办到农村里,把课堂搬到农民的家门口,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实现了农业教育与广大农民的“零距离”接触,使教学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科学运筹,开展“三进村”活动
  为把农广校的工作切入到服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上,利津县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蔬菜、果树和优质农产品”的调整战略,围绕农民的需求,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点放在高效蔬菜、高效果树和优质作物生产上,将工作重心下沉,把培训班办到农业示范园区和重点基地上、办到农民的家门口。
  盐窝镇土地比较肥沃,但资源有限,只有发展高效农业,才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地农民对高效蔬菜生产技术有迫切的要求,根据这一情况,农广校在盐窝镇设立了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培养了一批蔬菜生产技术骨干,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农广校多次深入该乡的村庄农户,下田间、钻大棚,经广泛宣传发动,最后在南滩村举办了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即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活动。在“三进村”活动中,紧紧围绕当地拱棚生产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南滩村周围的寇家、新台、老台等村很多人也参加了这次活动。目前,南滩村的拱棚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势头良好,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到目前盐窝镇有20种蔬菜通过了无公害认证。
  明集乡南二村村民自发种植金针菇,农广校组织骨干农民和返乡知识青年举办了金针菇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120人,聘请专家王忠春进行了现场指导。同时,根据群众的需求,还举办了食用菌生产管理培训班,大大促进了食用菌的发展。仅此一项可使当地群众人均增收400元。
  为了把“三进村”工作进一步搞好,农广校对盐窝镇南十村、明集乡南二村、汀罗镇毛坨村、陈庄镇四段村等新型农民培训班进行了观摩研讨。探讨了“三进村”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三进村”工作、丰富培训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抓好三个结合,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中,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实用技术培训,以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动一方群众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农广校多功能、多手段的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活动,始终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理论学习和生产实际、提高技能相结合。培训中,根据统一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各个环节,努力使学员的理论知识得到全面提高,使其在生产实践中,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成为合格的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农民。同时在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学员的生产技能,生产中干什么,农民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南滩村主要发展大拱棚蔬菜生产,为了不误农时,培训班结合生产实际提前聘请蔬菜专家进行现场答疑、现场示范,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书本学习和面授辅导、声像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首先组织学员按照教学计划学习书本知识,并根据当地需要编写了配套教材。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专业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了更好地发挥优势,配备了电视机、投影仪、电脑等电教设备,购进了大量教学和实用技术光碟,组织学员收听收看。采取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学员看了能学会,会了就能用,用了就增收。
  三是室内培训和现场示范、参观学习相结合。每当学习一门新课程或传授一项新技术,老师都要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带领群众到先进地区观摩,提高时效,在生产实践中立竿见影。农民群众都这样说:“培训班办到家门口,专家教授到地头,理论实践挂了钩,学习起来有劲头。”
  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农广校多次送学员到高等院校学习,大大激发了广大学员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学员们学得快、见效快,事半功倍,全面提高了素质。
  三、主要成效及启示
  农广校的这种培训办学方式,较好地切入到了当地政府工作的“重点”、农民增收致富的“难点”,以及群众需求的“热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对新形势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探索了新路子。今天的农业教育对象已由过去的乡镇干部、农技人员变成了生产一线的产业大军,他们学习的目的已从拿文凭转向学技术、学本领。因此,农广校的办学方式、教学内容必须适应这个转变,使其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实际,给学员最需要的。不仅要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并且还要降低教育成本,方便群众。只有这样,农业教育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前进中站稳脚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二是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围绕服务主导产业,培训班办到农村,学员相对集中,辅导时间、地点容易解决,教学内容能切合实际,把现代科技和当地需要的实用技术快捷、有效地传播给广大学员,使他们一学就会,会了就能用,用了能增收。这种实事求是、立竿见影的办学方式大大增强了学员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教和学两个积极性,使广大群众对学科技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像南滩村培训的50名学员,已成为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在农村生产中大显身手,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近几年,利津县校到农村办班30多期,近千名学员不出村就能学到增收的知识,成为带头致富的典范,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南滩村的张金召参加培训后建设了两个大拱棚种植美国西芹,连续几年收入都在7万元以上,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陈庄镇四段村通过高效果树培训班的开办,苹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提高,去年仅苹果一项就人均增收达2850元。盐窝镇南十村、汀罗镇毛坨村都各自利用自己的产业优势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科技村。

推荐访问:增效 农民增收 加强农村 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