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2012,电气产业悬念 老年产业有哪些

  近年来,国家加大在电力、装备制造,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电气工业随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化、基础建设项目扩张的减速,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与此同时,产能高速扩张、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越发突出,利润增速呈现下滑态势,未来行业运行面临的市场环境或将更为严峻。
  数据显示,2011年1~12月,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506.74亿元,同比增长26.98%;完成销售产值43315.35亿元,同比增长26.48%;产销率为97.32%,呈现小幅下滑趋势。其中,电线电缆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水轮机及辅机制造等分行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2012年,行业转机何时出现?电气企业又将如何在行业下探的过程中寻找出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锅炉业“命门”:节能减排
  近年来,工业燃煤锅炉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突出成效是:行业标准日益规范,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经济规模显著扩大。然而,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很高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随着我国对安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要求逐年提高,如何在推进锅炉行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工业燃煤锅炉节能减排的开展,已成为工业锅炉行业面临的新课题和严峻挑战。
  发展喜中有忧――
  我国锅炉制造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推进锅炉制造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生产企业数量增加较快,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11年初,全国持有各级锅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1555家,其中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达1205家,地方局批准的350家,可以提供各种不同压力等级和容量的锅炉,满足当前我国市场的需求。纵观工业锅炉行业的发展,虽然成绩斐然,但仍有很多隐忧。
  首先,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目前行业中仍存在生产厂家过多、多数企业生产能力低下、企业间发展不均衡、生产集中度不高等问题。经调查,虽然大部分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活力有效提升,市场反应能力明显增强,但是部分企业仍然缺少长期的发展战略,致使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足、产品开发的档次和水平不高、产品性能质量没有显著提高。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市场竞争处于低级化,行业总体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提高不快。
  其次,能源浪费现象严重。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量大面广的工业燃煤锅炉要消耗大量的煤炭,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煤烟型污染源。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燃煤锅炉分会调查分析:我国目前在用工业燃煤锅炉约47万余台,每年消耗标准煤约4亿吨,约占我国煤炭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一。然而,工业燃煤锅炉平均运行效率仅达65%左右,这一指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行业节能潜力巨大。着眼未来的发展,节能减排既是工业锅炉行业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的战略要点。
  再次,工业燃煤锅炉对环境的污染仍然严重。工业燃煤锅炉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同时,全行业所耗用的能源量之大,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相应排放量比例之高的现状,不仅说明目前工业燃煤锅炉行业的节能、环保指标,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而且充分说明行业节能潜力巨大。
  节能减排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进程中,能源利用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崇新能源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各种新能源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人类已经开始寻找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而又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新方式。进入“十二五”规划以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口号被提出,中国经济开始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热泵技术作为近年来在全世界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的热能,经过电力做功可以提供高品位热能的装置。随着煤电价格的上调、限制燃煤锅炉的使用等政策,使得热泵产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人们所熟悉的“泵”是一种可以提高位能的机械设备,比如水泵,主要是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热泵的工作原理与压缩式制冷机(空调)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工作温度范围不一样;在小型空调器中,在夏季空调降温或在冬季取暖,都是使用同一套设备来完成的,就是将空温器中的蒸发器与冷凝器通过一个换向阀来调换工作。热泵的工作循环与热机的工作循环正好相反,热机是利用高温热源的能量产生机械功,而热泵是靠消耗机械功将低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物体中去,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热泵在工作时,它本身消耗一部分能量,而整个热泵装置所消耗的功仅为输出功中的一小部分,因此,采用热泵技术可以节约大量高品位能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热泵工业进入了黄金时期,世界各国对热泵的研究工作都十分重视,热泵新技术层出不穷,目前已经发展出第五代加热系统与环境热泵技术。热泵的用途也在不断的开拓,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工业领域,在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相对世界热泵的发展,中国热泵的研究工作起步约晚20~30年。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城市化、人均GDP的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因素,拉动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热泵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热泵的发展十分迅速,热泵技术的研究不断创新。
  从2001年中国热泵行业起步开始,目前中国热泵行业已经从导入期转入成长期。热泵行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能源紧张使得热泵节能优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与多方力量的加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关系。
  热泵技术具有传统锅炉无法比拟的先进性。节能:热效率460%;运行费用是燃气、燃油锅炉的三分之一, 是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比太阳能低40%;安全性很高,水电分离,无漏电危险;适用-5~50℃环境;环保,无废热、废水、废气。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厂家所采用的热媒(冷媒)还是R22,采用环保热媒(冷媒)R417A、1394A的时代还未到来。而日本等一些国家已率先采用CO2作为热媒(冷媒),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热泵按热源获取来源的种类可分为: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双源热泵(水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结合)。
  热泵在制取热水和提供采暖上可以直接取代传统煤炭资源,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并且,热泵技术在回收废热等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污水、冷却水、工业用水都可以通过热泵技术变废为宝,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热泵作为新兴的新能源技术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年,热泵制取热水的应用在一些大型工程中已经非常普遍,比如水立方和国家大剧院采用的采暖和热水系统就是热泵技术。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热泵技术逐渐成熟,因其节能效果惊人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从2011年政府大规模整顿燃煤锅炉以来,已经有很多单位将原本污染严重,热效率低的燃煤锅炉淘汰了。“十二五”规划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热泵产品的市场前景必定十分广阔。锅炉行业应该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淘汰落后的锅炉产品,大力推进像热泵产品这样的新能源技术的研究,才能抢占市场的先机。
  自主创新是根本――
  自工业革命到现在,锅炉在工业生产方面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物质文化水平越来越丰富的同时,能源短缺的问题也愈加明显。倡导节能环保、环保型新能源开发,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传统锅炉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又如何能提高锅炉资源利用效率呢?
  传统燃煤锅炉是采用原煤直接燃烧的方式来获得热能,在原煤直接燃烧的过程中,由于煤炭与氧气不能充分发生反应,释放的热量就不均衡,是最不能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方式,还产生大量的废渣。并且直接燃烧煤炭所排放的碳化物、硫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元凶。所以,传统燃煤锅炉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与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显然格格不入。专家建议从三方面采取措施改善燃煤锅炉的热效率低、污染环境的问题。
  一是监管的力度要加强。目前,已经取缔了很多污染严重的燃煤锅炉,然而在一些地方,燃煤锅炉依旧还冒着黑烟污染大气环境。国家应针对燃煤锅炉提出更具体的解决方案,规范燃煤锅炉排放污染物的指标,从政策上切实建立环保制度,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各地区燃煤锅炉的监管,督促各单位对燃煤锅炉实行改造或拆除。
  二是积极对燃煤锅炉进行环保改造。对燃煤锅炉进行除尘、脱硫等改造,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能够为使用锅炉的单位降低能源成本,锅炉改造虽然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但是为各单位带来的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锅炉制造行业应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研发出更加节能环保的产品,让好的产品得到普及,锅炉带来的污染问题才能从根源解决。
  发电设备行业:“寒冬”将至
  2012年的发电设备行业,或将迎来发展的“寒冬期”。
  “这些年,发电设备行业产能扩张严重,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2012年企业新增订单量已出现下降,2013年订单量下滑将更为明显。”对于发电设备行业的未来发展,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孙昌基显得忧心忡忡,“不仅如此,设备行业在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还出现了‘三角债’的问题,账款拖欠问题非常严重。”
  市场前景未卜――
  根据中电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连续第六年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超过9000万千瓦。截至2011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1055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25%。
  针对全国电力需求,中电联初步预测,2012年用电量将达5.13万亿千瓦时,增速比2011年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届时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将比2011年减少1000万千瓦左右,成为2006年以来投产最少的一年。
  在近期举办的“2012年发电设备生产准备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综合处处长赵一农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仍将面临较多问题挑战。首先,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虽居世界前列,但总体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其次,环境约束更加突出,随着煤炭生产中心加速向西部和北部转移,运输和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将更加突出,亟须进一步减少电力消费对环境的污染;再次,产业结构调整还将面对诸多挑战。此外,新能源发展尚存较多瓶颈、科技创新有待加强、部分材料及关键部件仍依赖于进口等问题都将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对于发电设备行业而言,2012年的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国家实行了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考核制度,将使得发电设备市场进一步加快向高效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环保产业方向发展;二是受制于目前发电行业运营效果的影响再加之资金紧张等因素,市场需求难以有效释放;三是海外市场需求不容乐观,预计2013年新开工项目会大幅度减少。”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2012年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或将加大,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
  事实上,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近年来国内电力建设发展已趋于缓和,电力设备行业发展总体趋势呈现高位运行,逐年下降的特点,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发展压力逐渐增大。
  “目前火电项目总量明显减少,肯定会影响企业后三年的持续发展。”上述企业人士告诉记者。
  项目执行风险加剧――
  除了新增订单量出现减少之外,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电力项目不确定因素较多,甚至部分项目由于业主资金短缺影响项目正常实施,出现了已投产的项目推迟或停工的现象,使工厂投入的资金出现压库的局面,加大了项目执行风险。
  与此同时,受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影响,国内核电产业基本限于停滞状态。此前各大发电集团都在核电产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如果再不继续审批核电项目,则巨额投资则将难以收回。
  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下,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现在新签合同价格下滑已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范围,急需进一步加强行业协调、努力缓解价格下降趋势。”业内人士在上述会议上强调。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装备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机行业产品价格正在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各种生产资料、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仍在不断上升,原来的利润空间被挤压殆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认为,目前发电设备行业发展面临六大矛盾:其一,产能过剩和订单不足的矛盾,预计2013年新增订单或将下降50%,在订单不足和“已经撑大的肚皮”之间,行业如何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尖锐问题;其二,高档产品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例如第三代核电的总体设计和若干关键设备技术、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叶片部件及高温部件、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等制造技术仍不能实现国产化;其三,部分关键技术看似已取得突破,但核心工艺技术不过关,质量保障体系还未有效建立,成本和交货期无法保障;其四,配套产品和关键原材料国产化进展较慢;其五,出口无序竞争,出口量虽然很大,但价格下降明显;其六,行业研发条件和技术实验数据严重缺乏积累。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数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发电设备行业的“井喷期”已一去不复返,2012年,行业发展或迎首个“寒冬”。
  除了市场萎缩和效益下滑之外,在孙昌基看来,更为严重的是大型设备企业应收账款额的持续上升。“2012年,应收账款的持续上升或将愈演愈烈,将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孙昌基强调指出。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三大动力集团应收账款额高达近500亿元。
  新能源回归理性――
  2012年,发电设备行业的最大悬念无疑是核电能否重启。
  去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未能完全关闭反应堆导致核污染,促使国内开始反思核电发展。国务院要求国内核电站都要进行安全核查,并全面停止了对新建核电站的审批工作,国内核电设备制造进程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近期,温家宝总理在世界未来能源峰会演讲时特别提到:“核电是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是解决未来能源供应的战略选择”,被业界视为高层为核电开闸“吹风”。
  有消息称,目前国家重启新建核电项目审批的各项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一些重大核电项目的设备订单也已陆续开始签订协议。“根据进度,核电项目真正恢复审批最快也要到3月份。之前,一系列与核电安全相关的政策文件将陆续出台。”一位接近国家核安全局的人士透露说。
  “现在如何保证材料和技术准备工作的顺利完成,严格按照核电质保体系进行生产制造还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上述设备制造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在手核电订单虽然较多,但是经过国家审批开工的项目还较少,未来核电项目的重启或将缓解设备制造行业目前的境遇。
  与此同时,其他可再生能源产业泡沫在2012年将进一步破灭,产业发展会逐步回归理性。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披露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其中,到2015年,风电将达到装机容量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达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
  更为关键的是,管理层认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克服发电、上网和市场消纳三大障碍,而三大障碍的消除,单纯依靠技术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进行重大的制度创新。对此,能源局透露,为破解风电、光电“上网难”的瓶颈,下一步将推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
  “下一步发电设备行业应进一步提升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率,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吃干榨净",充分挖掘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的高附加值;在做好传统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抽水蓄能机组等分布式电能的新产品,找到发展的新空间。”蔡惟慈指出,“大型企业应控制一般加工能力的扩张,重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从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电力电子:“寒冬”中的那抹“暖意”
  风电发展“大刹车”,核电工程猛然“止步”,高铁建设被“限速”,特高压建设步伐放缓……若与这些行业相比,电力电子可称得上隆隆“寒冬”中的那抹“暖阳”:行业增速依旧保持在高水位,毛利率企稳回升,特别是高压变频器行业,因下游主要以大客户为主,目前仍处于景气周期,且市场环境进入良性竞争,毛利率稳定。
  高压变频器:毛利率企稳回升――
  经历了“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高压变频器的行业规模在2010年达到了接近50亿元,内资企业也已经成为这个子行业的主要竞技对手。虽然其市场容量仍远小于中低压变频器,但高压变频器的行业增速不容小觑。2011年在节能减排、结构性电荒、工业电价上调等因素的刺激下,高压变频器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总体仍保持在快速增长的水平,以合康变频、智光电气、荣信股份为代表的典型企业该业务营业收入增速均在30%以上,并且新增订单增长态势也较良好,由于高压变频器主要采用项目制销售,整个产品的验收周期较长,今年的新增订单也基本预示了明年的业绩增长。
  东北证券分析师周思立认为:“起码这两年的业绩都是比较明朗的、有较快增长的。而由于去年行业龙头利德华福被施耐德收购,行业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们认为前两年的价格战厮杀在去年是有所缓和的,相关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基本企稳,进入了良性竞争状态。”
  同时,在高压变频器领域,以下几点发展趋势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有技术实力的企业正在积极布局超大功率和矢量控制四象限运行的高性能产品,也是具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的细分领域,我们在合康变频(煤炭行业同步提升机变频)、广电电气(西气东输管线电驱压缩机组25MVA级变频调速)等公司身上都看到了这样的进展。
  第二,在运作模式上,行业大客户绑定和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的比例均在提高,如合康变频与华电集团、晋煤集团均有战略合作,而EMC模式在当前全国资金链吃紧的背景下也变得更有吸引力。需要警惕的是:由于高压变频器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低,属于行业性特征,生产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非常大,资本后盾是必不可少的。
  周思立同时还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变化对工业节能类企业多少是有些冲击的,但高压变频器行业受影响相比中低压变频器行业要小些,目前也还没见到明显的需求萎缩状况,主要是因为高压变频器的下游客户大多以大用户大央企等为主(如电力、煤炭、冶金等),其资金状况没有小企业那么吃紧。
  中低压变频器:未来竞技主战场 ――
  由于中低压变频器的下游应用行业领域非常广阔,几乎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且有近80%的进口替代空间,中高端应用主要被欧美系、日系、台系品牌占据。从长期发展趋势来讲,中低压将是变频器未来竞技的主战场。通常中低压变频器的市场规模增长在10%~15%的水平,但2010年的增速首次超过了高压变频器,达到了30%的加速发展,预计市场规模已达到了接近200亿元。
  不过应该注意到,中低压变频器行业是个强周期行业,与国家经济周期紧密相关;虽然受自动化改造和高端装备升级的驱动因素不改,但是去年在国家严格的紧缩政策下,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增加以及贷款困难,对新设备采购和技术改造的资本性投入面临资金困境,对变频器的需求有所放缓,而中小用户对承兑汇票的使用也降低了渠道商的市场开拓积极性,因而,从行业整体来看,中低压变频器在2011年的增长增速有所放缓,预计很难达到2010年的高增速水平,在已公布的相关公司2011年三季报中已经显现了增速回落的隐忧。
  东北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虽然我们调低了2011年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的整体增速,但对子行业中相关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十分看好。第一,以汇川技术(300124)、英威腾(002334)、新时达(002527)为代表的中低压变频器上市公司目前营收规模还基本在10亿元以内,相比整个行业的规模容量,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第二,以汇川技术、英威腾的核心团队脱胎于华为、艾默生等业内知名企业,延续了深厚的技术积淀、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并且这些因素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已基本不可在其他公司得以复制,这也奠定了相关公司基业长青的基础。第三,不管是产品类型还是下游行业开拓,都还有很多可播种的领域。例如:汇川技术和新时达的传统优势行业在电梯,但现在业务都不局限于此。同时利用充足的在手资金,相关公司既能在自身运营所需流动资金方面有较大施展空间,也能快速用外延式扩张模式弥补自身薄弱环节,从而能比行业内众多未上市企业跑得更快走得更远。”
  铅酸蓄电池业主题:清洁生产
  从2011年铅酸蓄电池行业经历的环保专项检查,到2012年工信部为电池行业制定《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再到工信部下达“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我国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行业标准及规定越来越多。2012年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铅酸蓄电池行业将受到多重洗礼,其中清洁生产是主题。
  “环保风暴”仍将持续――
  2011年,铅酸蓄电池行业进行了专项环保检查,国内八成以上企业因此而停产,关闭环保不达标的电池企业的步伐也在加快。2011年7月,环保部明确规定,抓环保生产要坚持不懈,今后每年的6月和11月,定期更新各地铅酸蓄电池企业的生产信息。
  2011年末,工信部为贯彻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了《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为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做出了明确规定:到2012年底,从事涉重金属电池的生产企业将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并实施审核报告中提出的技术改造方案。同时,工信部还将全面实施电池回收政策,把住废旧电池造成污染的环节。
  除此之外,工信部针对铅酸蓄电池行业首次增加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对铅酸蓄电池行业设定的2012年淘汰任务为746万千伏安时。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决心;而对于铅酸蓄电池行业来说,2012年大批中小企业将关停,兼并重组、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将不可避免。
  尽管针对铅酸蓄电池行业整顿的力度在加大,2011年我国铅酸蓄电池总产量仍在增加。据相关机构统计,2011年1~12月,全国铅酸蓄电池的产量达到1.4亿千伏安时,同比增长3.31 %;其中2011年12月,生产铅酸蓄电池1310万千伏安时,同比下降0.35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1年1~12月,浙江省铅酸蓄电池的产量达到2662.9万千伏安时,同比下降7.80 %,占全国总产量的18.71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河北和广东,分别占总产量的12.76%、12.61%和12.41 %。
  中国是铅酸蓄电池王国――
  自加入WTO以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的拉动及国际电池生产厂商在华投资的增多,中国铅酸蓄电池产业发展快,年增长速度超过30%以上。同时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出口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铅酸蓄电池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不明显,汽车电池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用、电动自行车用电池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免维护和密封蓄电池技术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使铅酸蓄电池不仅在交通运输、军事国防等传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通信电源、电力变配电系统、铁路、船舶通讯、照明电源、UPS电源中。技术进步推动了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之一。但是由于铅酸蓄电池主要原材料铅的价格大幅度增长,并持续保持高价位运行,铅酸蓄电池的行业利润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铅酸蓄电池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铅酸蓄电池的生产方式及工艺不断完善,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电池比能量、循环寿命、性能一致性、使用安全性和环保性不断提高。随着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等动力电源的发展,高温固化技术发展较快。业界一般认为,高温固化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寿命。近年来,负极添加剂及配比也积累了大量参数,并找出了一些有规律的经验。但是国内企业对于其他先进技术,如卷绕式电池、双极式、薄型极板等,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形成批量生产。
  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近几年的总体技术发展路线是电池结构改进及电池型号开发。而国外技术则主要涉及薄型极板双极式铅电池、使用模块结构的密封电池和胶体电解液铅电池。因此,我们的专利技术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不达标企业淘汰出局――
  近些年,铅酸蓄电池行业不断爆出严重的污染事件,说明铅酸蓄电池行业散、乱、差的情况相当严重。加之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企业对“血铅”问题并不重视,或环保投入不足,或环保设施管理不善,且一些问题在暴露伊始即被隐瞒,或被“公关”。直到该行业造成的污染问题集中式爆发,所谓“纸终究包不住火”。说明一个事实:这个行业再也不能照现状维持下去了。
  有专家评价对铅酸蓄电池行业进行的专项整顿,无论从环保角度考量,还是从产业角度观察,一大批环保不达标的铅酸蓄电池企业被关停,都是值得称许之事。尽管短期内,由于不少企业退出市场,或许会对供需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带有强制性意味的整顿行为,就整体经济、社会效益而言,其好处都较为明显。
  目前,国内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已经超过3000家,但真正拿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有1100多家,超过60%的企业都未获得许可证,达不到清洁生产的要求。即便是那些拿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也存在着很多污染隐患。造成铅酸蓄电池行业不规范发展的背后推手是地方GDP指标的增长。
  环保与发展之间需要合理的平衡,这是一个浅显的常识。如果单靠市场自身力量来调节不如人意的话,政府监管之手自然要加上一把力。根据工信部即将出台的《铅酸蓄电池准入条例》,未来3年该行业将有一半落后产能面临淘汰,最终全国铅酸蓄电池企业总量不会超过500家。而且“准入条例”的限制不仅限于环保问题,还规定产能达不到30万千伏安时的企业将被淘汰。按照这个要求,全国3000多家铅酸蓄电池厂至少有1000家企业达不到这个产能标准。业内专家指出,应该更多地鼓励技术创新和兼并重组。将大量不规范的企业淘汰出局,给认真负责的企业留下整合机会。“其实,对那些环保不达标的铅酸蓄电池企业,根本谈不上淘汰,而是压根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理事长范广雨在向记者谈及“血铅超标”事件时指出,这类企业早就应该取缔了,“这些企业赚了1元钱,政府花10元钱也无法弥补其造成的环境损失。”
  铅酸蓄电池无法被取代――
  当前,铅酸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主要能源,由于成本低、技术成熟,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销售额仍居各类电池之首,产量超过电池生产总量的60%,在内燃机启动、储能、动力等应用领域,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无法被取代。随着铅酸蓄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日臻成熟,启动电池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免维护蓄电池广泛使用,阀控电池、胶体电池等作为备用电源、大型储备电源的核心部件,其生产仍然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而由于技术水平和工业装备的持续改进,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铅污染已可以有效控制。
  据了解,美国铅酸蓄电池的用铅量占全国用铅总量的95%以上,但其造成的铅排放仅占其总排放量的1.5%。根据统计,铅酸蓄电池行业所产生的铅污染已远远小于航空工业、炼钢和锅炉加热、发电等行业。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已不会产生铅污染,而制造环节控制铅污染也是可以做到的。2008年,美国政府将铅酸蓄电池生产从主要铅污染源中排除。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对外界宣布,用24亿美元支持48个项目,用于下一代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研制与生产,其中就包含6680万美元支持铅酸蓄电池项目。
  在中国,铅酸蓄电池的生产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企业曾获得环境保护部授予的“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浙江省蓄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姚令春对记者表示:“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污染是可控的,也并非是要被淘汰的行业。”在他看来,当前还没有一种其他电池能够在经济性和效率方面完全取代铅酸蓄电池,“相信经过整顿和严格准入,这个行业会重新步入正轨。只有污染的企业,没有污染的行业。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的祸根在中小企业。”
  根据相关规定,铅酸蓄电池环保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具备废水的中和、铅尘铅烟收集净化系统;二是对外排放的废水及废气的含酸、含铅指标要达标;三是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及职业病的防治防护应符合要求。
  未来,铅酸蓄电池的重点发展方向为阀控式密封、胶体、卷绕式、双极性、超级电池、铅碳电池等新型铅酸蓄电池,其安全性、比功率、比能量及使用寿命将会大大提高。
  高压开关行业:借电网建设再“起航”
  电气行业迅速发展带动了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迅猛发展,高压开关设备作为电气设备中重要组成部分,在输配电系统中起着控制和保护的作用,随着我国电网建设加速,高压开关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2011年电气行业普遍遭遇“寒冬”,在“寒冬”影响下的高压开关行业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成绩显著――
  2011年高压开关行业随着电网建设的提速,发展形势基本没有受到电气行业“寒冬”的影响,在这一年过程中,行业发展中虽然还是有问题存在,但政策以及标准的出台对于高压开关行业来说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通过自主创新,高压开关行业也获得了进步。
  首先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来看,国家电网公司于去年3月,在北京举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制定了15项智能变电站标准,形成了世界首个智能变电站系列技术标准,此标准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智能电网建设应用方面取得了成效,同时对于高压开关行业所预计的智能化方向又近了一步。
  历经过4年多时间,GB/T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于12月30日正式发布,该标准主要解决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性要求,并详细给出了一些共用的试验程序及要求,如绝缘试验、温升试验、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等。
  其次电网建设方面,去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通知》后,国家电网公司安排在"十二五"期间,对未改造过的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解决已改造农村电网新的不适应问题,目标到2015年,公司经营区域内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5%,综合线损率平均达到6.2%,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对于高压开关行业来说将又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去年9月,规划建设的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这一工程获得国家核准,标志着特高压交流工程加快了发展步伐,对于高压开关行业来说特高压建设的全面展开,无疑吹响了行业前进的号角。
  最后相关项目方面,去年12月,ZHN10-24/Y25000-130型发电机断路器研制成功。该产品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大容量发电机保护开关设备,具体项目的研制成功可以看作我国高压开关又一进步。
  机遇广阔――
  当今高压开关市场的需求动向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电力市场的发展,而近年来,全球输配电设备市场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现已成为国际第二大市场,同时随着农网改造、特高压、超高压直流输电等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农网改造方面来看,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的2012年农电工作会议获悉,截至2011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累计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668.1亿元,累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530个、电气化乡镇6423个。
  国家电网2011年投入农网改造的资金为622亿元,南方电网2011年完成农网建设投资232亿元,两网公司2011年累积农网改造投资为854亿元,而农网建设投资约60%将用于采购电力设备,相关电力设备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同时国家电网5年内将安排4100亿元用于农网改造;而南方电网计划投资规模为1116亿元,合计达到5216亿元。
  在特高压方面来看,2011年电网建设的重点是特高压,“十二五”特高压投资将达5000亿元,按开关类产品占总投资的8%~10%测算,未来5年特高压开关设备市场容量约为400亿~500亿元,年均80亿~100亿元。
  在特高压交流方面,主要设备包括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GIS组合开关、互感器等设备。在特高压投资中,设备投资约占45%,其中变压器(含电抗器)占设备投资约30%,GIS约占25%,互感器约占10%。
  国家电网方面对于今年特高压建设也有了详细的计划,今年国家电网将力推锡盟南京、淮南南京上海、蒙西长沙、荆门武汉南昌四条交流特高压线路,及哈密郑州、溪洛渡浙西、哈密北重庆三条直流特高压线路核准开工。俗称“四交三直”。
  在这七条特高压线路中,锡盟南京、荆门武汉南昌有望于年内开工。与此同时,哈密郑州、溪洛渡浙西工程已于去年获得国家能源局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这意味着,在目前全国只有两条特高压线路开工建设的情况下,今年的特高压建设力度将令行业发展显著提速,同时业务将给高压开关行业带来相当可观的市场。
  问题依旧――
  虽然高压开关行业在电网建设提速后其发展速度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行业内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对高压开关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首先,产品质量不过关,很多企业质量意识不强,产品质量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得更大利润空间,产品以次充好,同时减少产品质量的把关可以缩短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但最终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前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所长李肇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很多,导致我们的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是有差距,关键是企业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要很多人下决心去抓。”
  其次,产品结构亟待调整。行业部分产品配比不科学、不合理,长期以来,虽然行业常用产品规格较齐全,也基本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小型化、智能化GIS开关设备等高技术含量产品,还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导致了设备进口(或进口零部件组装)量较大、外资企业产品比例仍较大。
  再次,企业科研与技改力度不足,自主品牌的知名产品甚少。目前,国内行业具有雄厚技术、经济实力的企业较少,市场中民营、私营企业居多,企业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缺少创新能力,企业多半产品都源于外来品试制和二次开发成果,真正是自行首次开发,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专利技术甚少,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最后,企业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在行业中所处的整体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产品智能化水平低,同时对高技术复合型人才缺乏以及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等,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李肇林认为,“我们企业的软实力和管理上还是有差距的,但我们好多很好的企业都被外国企业收购合资走了,合资以后产品价格都上去了,质量管理也都提高了,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行业软实力的提升要企业管理层认识到这个问题,下决心去解决,我们的卫星都能上天还有什么做不好的。”
  对于今后高压开关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除了特高压、环保、智能化、小型化、多样化、免维护等发展趋势以外,技术难度、设计难度都会随着电压的变化也越来越大,而环保方面的要求也要在行业中得到体现,李肇林分析认为:“高压开关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考虑到环境问题,真空要向高压方面发展,从关键技术方面来看110万伏我们已经做到了,这是很大的进步,我们下一步就要关心如何将其进行巩固,减少六氟化硫气体的排放,在环保方面把真空搞上去,这可能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电气中国》

推荐访问:探寻 悬念 电气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