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体育产业公司

   摘要:随着技术革新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融合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不可扭转的趋势,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本文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角度,对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的新发展和新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奥运后体育产业的发展经验及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产业融合 体育产业 奥运后 发展
  
   ��一、引言
  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新形式,将同旅游业、影视业和网络业一起,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球体育产值已达5000亿美元,且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成为了其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相比之下,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体育产业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国家提出了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更是提升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那么,体育产业融合如何进行,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我国奥运后体育产业融合有何新的发展及特点,国外奥运后的体育产业融合对我国有何启示,本文将依次对此展开探讨。
   ��二、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新发展与新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奥运会促进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拉动举办国消费、投资、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方面;同时,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也会产生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极大地带动了一系列相关行业发展。
  (一)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新发展
  1.体育用品业的新发展
  奥运会为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提供了成为奥运会组委会赞助商和奥运会体育类产品供应商的机会,而获得这样的机会则有助于促进有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同时,“科技奥运”的理念也对体育用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北京奥运会后,全民健身热潮涌现,体育产业消费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随之增加,这无疑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带来了强大的需求。李宁、安踏、特步、康威、361°等品牌,成为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佼佼者。
  2.体育休闲业的新发展
  概括地说,体育休闲业是在体育旅游、体育娱乐、体育健身等休闲体育基础上形成并衍生出来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形产业形态;体育休闲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竞技运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关联效应。早在奥运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就把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据调查,体育健身娱乐的消费需求增长率高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北京奥运会后,奥林匹克中心成为北京市新地标和旅游热点,已经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奥运后对我国体育旅游的拉动效应至少会持续5至10年。
  3.其他体育服务业的新发展
  奥运会带动体育传播、体育保险、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体育核心产业的良性运行。奥运会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还吸引了众多国际一流体育中介公司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的体育经纪公司前来设置分支机构,给国内中介公司带来了体育赛事推广方面的经验,同时国内也加紧培养了一批具有体育运动专业知识且熟悉广告策划、广告媒体、公共关系方面知识的经纪人。奥运会也促进了资本介入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体育证券、体育基金、体育保险、银行贷款、资金信托、体育赞助以及体育彩票等诸多融资渠道。
  (二)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新特点
  1.科学化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致力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产业的发展,努力把体育产业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绿色产业、科技产业、人文产业”,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大力促进体育服务贸易和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等六大任务,这是我国首份在国家层面上对体育产业进行规划梳理并提出目标任务的政策性指导意见。
  2.市场化
  在当今全球体育商务活动中,奥运会是规模和影响最大、开放度最高、运作最为规范的市场开发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其从政府参与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市场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对提高体育产业的市场运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年,京津冀三地签署体育合作协议,利用北京在高端赛事、相关传媒及创意策划上的优势,天津在国际体育商务与会展产业、滨海运动休闲产业的优势,以及河北在生态运动休闲和旅游产业的优势,联手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以北京为中心、天津为副中心、河北为腹地的“京津冀体育产业圈”。这个我国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体育产业圈的诞生,正是体育产业市场化运行、优势互补的结果。
  3.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必然要被一步步地卷入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会的市场化运作已成就了一个全球化的体育产业,从申办到实现,承办的政府、组织、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与商业谈判,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市场运作模式。承办2008年奥运会,国内的体育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国际市场,更多的外国体育企业参与奥运大市场的开发。竞争不仅提高了国内体育企业的素质,而且扩大了中国体育市场的开放度,使我国体育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北京已明确提出把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作为自己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4.特色化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这其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支持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如前不久在山东莒南进行的“天马岛杯”中国(临沂•莒南)首届红色运动会,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到全部经费,举办了如男子100米挑担竞速、女子100米抢收南瓜竞速、红嫂纳鞋底等这些看上去并不正规的比赛,不仅吸引包括数十家中央、地方媒体,还吸引了国外媒体前来报道。体育赛事在与其相关的产业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产业品牌。
  (三)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领域的融合现象还远没有进入市场融合的阶段,体育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体育本体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及关联效应较低。其次,体育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属于政府参与模式,体育经费的来源是行政拨款型。再次,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高尔夫球、航海航空、冰雪等许多运动项目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缺乏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三、国外奥运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
  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金融企业家尤伯罗斯领导下进行大胆改革,与企业集团签订资助协议,出售电视广播权和比赛门票等,将商业运作模式引入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重新恢复了活力,从此它对举办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推动力也越来越大。在此,选择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几个典型来分析他们的经验。
  (一)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的融合发展
  随着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的成功,日本作为体育大国尤其是经济强国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奥运后,他们把体育的重点开始放在提高国民总体素质上,在1964年12月18日发表《关于增进国民健康、体育对策》,提供了国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器材、场馆、指导员等保障,完成了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工作重点的转移。目前日本国民的体质和身高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均健康寿命更是位居世界第一位。可以看出,东京奥运会后,群众对体育的关注、参与体育的兴趣都很高,政府正好利用了这样一个大众体育高潮的契机,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
  
  (二)汉城奥运会后韩国体育的融合发展
  汉城奥运后,韩国政府提出了竞技体育商业化的策略。由于策略的调整,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也大大减少,但韩国俱乐部职业化发展起来,足球等职业化水平发展较高。同时,韩国政府顺应了奥运会后大众体育兴起的热潮,全面扶植大众体育的发展。从1993年韩国政府开始实施“提升国民体育的5年总体计划”的体育政策,全面健身政策和全面健身的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可以看出,汉城奥运会后韩国也进行了体育公共政策调整,重点向大众体育倾斜,并实行商业化运作模式,努力实行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自我发展相协调的管理体制。
  (三)悉尼奥运会后澳大利亚体育的融合发展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澳大利亚借举办奥运会之机协调了各级政府和社团之间的关系,启动了《支持澳大利亚运动能力――更加活跃的澳大利亚》,实现了支持优秀运动员和促进大众体育参与的重要目标,保证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奥运后也兼顾到了大众体育的长远发展,同时完善了“政府主导、社会自治”的体育机制。目前,澳大利亚是政府主导和社会自治相结合的综合型体育管理模式,政府负责制定体育公共政策,提出目标和任务,然后由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运作完成。
   ��四、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之建议
  结合前文对几个奥运举办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分析,以及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体育产业相关部门应因势利导,在产业融合趋势下为体育产业在新形势下的融合发展采取新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产业融合意识
  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强化融合意识和创新思维,认识到体育产业不应仅仅局限于体育产品或体育竞技,而是一个关联多个相关行业的产业。相关部门应注重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建设氛围,保护国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促进多学科、多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体育产业不断向前推进。
  (二)加快市场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微观推动者向宏观管理者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在大力发展体育本体产业的基础上,注重产业融合后自身特色的体育品牌的培养,积极推动体育创意产业发展,提升体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电子商务建设,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体育产业集团,做大做强体育民间组织和协会,提高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商业化、规范化运作水平。
  (三)加强金融支持
  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开办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产品和新业务,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鼓励和支持体育产业投资公司上市融资。政府应制定适当的体育扶持政策和安排补助资金,进一步吸引社会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和投入,为体育产业发展开拓多元化资金来源。
  (四)提升智力保障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集中在体育赛事运作、体育中介服务和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缺少一大批以产业化运作方式为主、既懂体育又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可以采用“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进一步开放体育人才市场,引进国外经营、运作、管理等各类体育人才,另一方面把我国优秀的体育人才留在国内,着力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经纪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而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五、结语
  截至2009年底,国内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仅为0.7%,而美国体育产业则约11%,多数经济发达国家重均已超过1%。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体育产业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其他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日益显著。相信在技术创新、企业跨产业并购及战略联盟的共同作用下,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现象将愈加广泛和明显。因此,我们应进一步顺应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体育本体产业发展,并以其为核心来推动整个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2)
  [2]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
  [3]聂子龙,李浩.产业融合中的企业战略思考[J].软科学,2003,(2)
  [4]程林林.体育的产业融合现象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责任编辑:罗云凤)

推荐访问:融合 奥运 体育产业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