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与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机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67-01       为了适应不断前进的社会,教育在不断地改革,课程也在不断地改革。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新的课程目标,新的师生关系,新的课堂结构,都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机智。 �
   所谓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能灵活而巧妙地处理这些“偶发事件”,能果断自如地应对不曾预料到的问题或现象,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关于教学的艺术和智慧,我们称之为教学机智。
  1 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更灵活更开放,这需要教学机智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述里提出的六个改变,其中首要的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里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构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英语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比较详细地对“三维目标”作了具体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操作方法。
  2 师生关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究,这需要教学机智 �
   随着新课程目标的转变,师生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授受型单向活动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由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变为合作者。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互教互学的新型平等关系,要求教师应由先前的知识权威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援和服务,创设“沟通”与“合作”的学习平台。教师再也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做课堂的统治者,应该从统治者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而应该与学生站在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3 多元化的文本理解,增加了课堂中质疑的可能,这也需要教学机智 �
   传统的教学,教师往往以教科书为学生学习的全部,并且迷信书本,视教科书为神圣不可触犯;在课堂上受制于教材、教案。他们把传递教材信息、执行教案视为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由此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视野不开阔,对教材不敢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知识来源广,种类多,能力体系更精密。这要求教师立足于课堂的开发,把执行教案当作课堂教学的起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材已不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教师和学生对于教材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这种多元化的理解要求教师同样要有多元化的视野,尽管教师不可能和学生的理解达到共识,但教师要能够以平和、机智的教学艺术对待这些理解,并做出适当的引导和匡正。
  4 课堂结构的变化,不断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教学机智 �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预设,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过程。为了使一堂课顺畅进行,老师往往把课堂设计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课堂教学环节问题的设计,有时甚至是问题的回答者都要精心安排。预设的教学环节过于僵化,过于封闭,预设的答案过于片面,过于强调标准,一堂课中学生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即便是设计了几个问题,或是有几个学生回答了问题,也不过是课堂预设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课堂预设得到完满的实现,而这种实现其实标志着传统课堂的不完满甚至是严重的缺憾。所以,课堂教学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更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机智。那么,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呢? �
  4.1 珍视并挖掘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
  4.1.1 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如果要使课堂上能有鲜活的动态生成,一是学生要善于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改变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目的和出发点。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活动中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在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人格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所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机智产生的基础。 �
  4.1.2 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的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善于抓住课堂上每一个这样的契机,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
  2 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 �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是进行充分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线索,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深挖教材内容,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
  3 增加文化底蕴,积累教学智慧,灵活驾驭实施过程 �
   课堂上,教师怎样才能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并灵活机智的处理呢?这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并不神秘,它是教师多种教育能力的结合,可以通过培养锻炼得以形成和提高。一个教师要掌握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艺术水平,需要在教育理论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累多种“案例”和“处方”,可以说经验越丰富,遇到意外事件心中就越有底,就可“处变不惊”,反之经验贫乏,就可能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但教育机智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首要的是加强学习,增加文化底蕴。 �
   因此教师要机智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随机应变,用自己内在的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达到学生发展的效果。

推荐访问:英语 课堂教学 机智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