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80-01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同时又是一门综合文化素养课,其它各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它。因此,学好语文,无疑对其它各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好语文?我尝试运用如下方法:
  1 目标激励法 �
   心理学认为,目标是一种激励,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方向,具有诱因功能。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恰当的学习志向,明确而合理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1.1 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每堂课前,利用短短的5分钟,开展一些“我长大了干什么”“为什么要上学”等简短讨论,使学生明确了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唯有着眼于当前的学习。同时,也结合一些课文的教学,如教《死海不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科普类文章时,就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科学家们的动人故事,使学生能把眼前的学习同美好未来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1.2 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激发学生的志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班有名学生长期不做作业,而且屡次教育仍我行我素。针对这种现象,我上完一节课后,让他琢磨并布置作业,且请他第二天检查作业,结果他既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又认真检查了同学的作业。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强化激励,这个学生后来成了优秀生,教师的好助手。这是教师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志向。为此,教师首先要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目标,树立自信心。其次,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和学习意义。再次,要把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跳一跳摘到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创设“问题情境” �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运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地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教学中的启发式就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的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教师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智力水平之间尽可能的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形成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的过程,从而提高其求知兴趣,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3 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挖苦 �
   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最有效,但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表扬起加强行为的作用,能给学生以“好”、“对”、“应该这样做”等信息。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都不能过分,要把握分寸,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否则会适的其反,奖励具有推动学习的作用,如若用得过分或过多,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产生消极的结果。但是批评或惩罚往往产生与教育者的愿望相违背的效果,特别是过分的或不恰当的惩罚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对学校教师和学习的厌恶,怀疑甚至拒绝和憎恨。
  4 教法灵活,增加兴趣 �
   呆板的教法,一成不变,甭说是初中生,就是成年人,也会腻烦。因此,要采用多变的教法,使课堂气氛充满了生机。我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
  4.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教《听潮》第五段时,教师一边打出投影:蔚蓝、平静的大海底片,一边朗读,当读到“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月亮的云层,闪闪地颤动着,跟银鳞一般”时,将画有月光的投影片在海面上来回闪动,然后让学生默读思考。欣赏评析这一宁静、优美的境界,学生的兴趣浓郁。 �
  4.2 巧用媒体,增添兴趣。如,上《万紫千红的花》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制作各种颜色的底片,投影给学生看,并设计了一些会变色的花,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说花是怎样变色的?为什么红花最红?由于立体感强,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所以,学习这篇说明文就比较容易了,并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
  4.3 参加社会实践,发展兴趣。如,上《看云识天气》时,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天气的变化与云的关系,积累这方面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与自己的观察相比较,看有什么不同。教《中国石拱桥》时,先带学生参观附近的一些石拱桥,观察它们的构造特点,框架结构,然后阅读课文,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因为有了实在的图形,学生理解得就比较深、透彻。再后,教师总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历史,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顺利达到了教学目的。 �
  4.4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学生要想学得好,学习兴趣是首要条件,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苦功夫,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投入到探求知识的奥秘中去。

推荐访问:浅谈 初中语文 兴趣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