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素质教育_学生素质教育平台登录

  【摘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此,中小学校必须把工作的重点从应试教育迅速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科学、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拟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及在课堂上如何实施等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53-02
  
  
  1 素质教育综述�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全体公民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思想。而在中小学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按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是开发中小学生潜能,训练和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并使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1.1 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因为中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基础教育。既然是义务教育,就意味着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上学,都接受教育,并且要求每个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尽心尽职地去培养。这里就包含一个普及意识问题。笔者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强化普及意识。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一个彻底的改变,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一点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2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是每个学生打好人生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要实实在在地全面落实“五育”,并要对每个学生的“五育”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这种评定会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1.3 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才有人才规格的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就无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废材”。高分低能型就是这一模式的产物。
  2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2.1 素质的社会性,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人的素质从个体发展看,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养成的品质;从人类的发展看,则是人类文化以个体为对象的再生产。其质量、水平、结构、特点、功能,都深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深受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它反映社会需要,又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所以,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征,即应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七方面去实施。�
  2.2 素质的内在性,决定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是内化机制。因为人的生理素质是内部的、与生俱来的,所以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是一定要内化为人的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素质的形成。因此,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内化,在实施过程中,要强调知识和教育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这样,一旦面临需要时,潜藏的品质就能按主体的意志立即转化为动态的,表现于外在的思想、态度、行为,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人的素质,能使人释放出更高的积极性、更大的能量、更多的创造性。�
  2.3 素质的主体性,决定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素质本来就是人作为主体的内在根据,是描述人作为主体、文明程度及其发展状态的概念。人只有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在主体有目的的活动中,才能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素质。因此,要求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视为在教育影响下发展自身素质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4 素质的稳定性,决定了素质教育评价的可能性。素质的稳定性是识别、评估素质质量,预测行为倾向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建立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的前提。�
  2.5 素质发展中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广泛性。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只有使每个公民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个体只有在良好的群体中才能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充分发展。
  3 建立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3.1 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只要各级部门尤其是新闻单位加强宣传,组织公开讨论,形成强大舆论并动员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都来支持转轨改革,那么,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会难事不难。�
  3.2 组建过硬的领导班子――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像汩罗那样对教育改革给与高度重视,坚决贯彻中央指示,下决心切实加强领导;统一各方面思想,把素质教育列为“九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并认真总结本地经验,虚心学习外地经验,这样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3.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果教师素质得不到较大提高,那么,学生素质的提高就困难、就缓慢。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先行。�
  3.4 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它之所以长盛不衰,重要原因就是它有一根很强的“高考指挥棒”。因此,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真正以素质教育为标准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评价制度作保证。只要各有关部门坚决改革现行的考核教育业绩和招生制度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制定有利于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建立目标管理评价制度,勤加考绩,并使之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和完善,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就有了根本保障。�
   总之,要搞素质教育,就必须对校长、师资有更高的要求。应当看到,搞素质教育很不容易,而搞“应试教育”倒反而比较容易,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经常考试就行了。素质教育就不能这样,要研究很多的教育方法。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怎样用最少的时间能教得最好,获得最佳的效果。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