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编导课程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舞蹈编导课程

  摘要:创新是一切艺术的根源和核心,如果艺术创作没有了创新能力,那么创作也就失掉了灵魂,舞蹈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其编排自然离不开创新。舞蹈是一种以人体肢体动作作为语言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陈旧的舞蹈已经不能满足观赏者的审美标准,一个舞蹈是否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表演者是否有深厚的艺术功底,还在于舞蹈编导是否能够推陈出新,编排出具有新意的舞蹈作品。
  关键词:舞蹈编导、教学、创新能力
  
  面对当前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各行业对人才全方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舞蹈编导专业在当前各个高等艺术院校中开设较为广泛,它对人才的培养方向也备受社会关注。不少舞蹈编导在进行编排时喜欢墨守成规,不敢打破传统的舞蹈创作规律,提起感情就以亲情、友情、爱情作为主线,提起自然就用一些花鸟虫鱼为线索,编舞偏爱这一类的创作题材,不是因为这些题材更具意义,而是因为这些题材更容易表现,对于一些难以表现的舞蹈题材诸如政治、历史、伦理道德等,不少编舞就会敬而远之,这就是编舞缺乏创新能力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的审美观逐渐提高,他们对舞蹈的展现方式也有了不一样的观念,传统的表演风格只会使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如何在舞蹈编排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推陈出新,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是当前艺术院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时代发展对舞蹈编导课程教学的要求
  1. 强调时代精神
  舞蹈艺术活动随着社会大众的审美观的改变而改变,探寻舞蹈艺术的开放性、创新性以及与社会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从提高学生对当代生活的认知和舞蹈创造审美的理解,在当前的舞蹈编导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舞蹈编导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何一项政策、措施、制度的出台都必须符合这一目的,尤其是当前社会处于创新的时代,各大院校舞蹈编导教育者必须从宏观文化视野出发,面向现代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设计一套兼具开放性、创新性、时代性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关注教学创新
  作为高等教育的舞蹈编导课程教学,所培养的要是具有舞蹈编舞能力与导演能力人才,在舞蹈作品从创作到演出过程中能够承担起创造、组织、指挥的工作,并且能够参与舞蹈编导课程的课题研究,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创新,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创新。在专业课的更新方面,各院校需要从创新教育的观点出发,使学生分层、分类的掌握理论知识及各种编舞技巧的同时,学会传承与发展知识,在不同领域中充分体现专业的特殊才能与综合能力。
  3. 推进学科研究
  学科建设问题是高等院校进行各项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提高学校科研能力、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许多院校的舞蹈教学中呈现一种重常规管理,轻学术管理的现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把重点放在学术管理上,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与课程体系,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将各种新型教学手段融入当下舞蹈编导教学中,才能推进舞蹈教学的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提供基础。
  二、 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精选教学内容,体现教学深度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课堂是灌输知识的主要渠道,要想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理解知识,就一定要有丰富的内涵,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般在编导教学的技术授课和作业回课中,教师采用“念”、“讲”、“侃”这三种教学模式:“念”就是指读讲稿,即照本宣科;“讲”就是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后,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进行示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侃”当然不是“胡侃”,而是谈论与教材不相关但又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实现对知识的创新。在编导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更多的采用“讲”、“示范”、“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在讲授课本知识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将各种优秀的舞蹈作品引入课堂中,让学生看到舞蹈编排不只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而是活生生的艺术表现。例如《丝路雨花》是1979年由甘肃省歌舞剧团创作的,以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为背景,以敦煌壁画为创作题材,歌颂了创作敦煌壁画的普通画家与中外人民深厚的友谊,舞剧中各种舞种的选用、剧情的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的生动、服装的精美、气势的恢弘等都具有新意,这部舞剧不仅轰动了中国舞坛,也创造了中国民族舞蹈巡回演出的记录。中国舞蹈界还有许多优秀舞蹈作品,教师在授课中应当注意将这些优秀作品同课堂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作品的创作思想和技术中理解教学内容与舞蹈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会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 采用启发、引导、互动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转换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善于提问,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尤其是在寻找答案时提出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有的地方使用编舞技术或者手法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来,有的地方却很难分辨?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一部舞蹈作品中使用了许多编舞手法,在队形变化和技术处理方面有些是常见的,有一些则是使用比较少的,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如何确定舞蹈作品中的技术手段就成为了学生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授课时一般很注重陈述结论,这当然是正确的,但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有了依赖性,在课堂上只用耳朵听或者用手写笔记,根本不会主动思考,某些重要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当然学生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从中得出正确结论,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理解知识。最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在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将所有的知识讲得一清二楚,而是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讲得太细、太多、太全就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 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从实践中培养创造能力。在影音资料中培养创新能力:舞蹈《中国妈妈》的成功同编导的观察体验是分不开的,该舞蹈的编导正是在观看过抗日题材的电视电影后,发现了中国母亲在特殊时期所展现出的无私母爱,才萌发出创作这部作品的念头,为了更好的展现地方特色,编导又亲身观察东北农民耕种的场面,贯穿整部作品的妈妈在田间一起一伏的劳作动作就是源于编导的亲身感受,这部作品将东北地区的劳动妇女的勤劳、从年轻到衰老的变化都展现得十分形象。舞剧、舞蹈比赛。电影、电视剧等素材,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经历不到的事物,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大自然培养创造能力: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不同形态下的世界,在广阔的大自然中,许多事物是值得细心观察的,就如什么树在春天最先发芽?夏天有那些动物十分嘈杂?秋天来临时气候有什么变化?冬天到来时动物都是如何准备冬眠的?大自然中的这些事物,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为学生今后的编导提供素材。通过音乐培养创新能力:在授课时,教师需要使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风格、色彩等方面了解音乐,这种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即兴编舞的能力,音乐中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都是在编舞过程中值得借鉴的。
  三、总结
  舞蹈作为一种以肢体作为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人们需要宣泄情感时舞蹈就成为一种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它的表演一定要有内涵、有思想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当代舞蹈编导课程教学必须符合社会的审美标准,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使他们在今后能够编排出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这就需要教师精选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深度,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引导、互动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引导学生多多接触优秀作品,参加社会实践,从中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婷.“启发式”教学在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6、1
  [2].魏刚.浅谈舞蹈编导的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7
  [3].巴雅尔.浅谈提高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J].大众文艺.2011(18)
  [4].张琳仙.试论舞蹈编导教学的管理导向及其时代际遇[J].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11、4、24
  
  作者简介 孙进: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编导专业,从事舞蹈教学27年,擅长于中国舞教学和舞蹈编排,经常担任贵阳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舞蹈编导工作。编排的作品曾获得贵阳市金筑文艺一、二等奖。获贵州省新作品一等奖 、 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金黔奖”、 全国“荷花杯”舞蹈大赛“银奖”、全国第七届舞蹈大赛优秀作品奖、并获得作品铜奖。

推荐访问:编导 创新能力 舞蹈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