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对接

  本文为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京津冀产业对接”(项目编号:104572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河北省顺应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以为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现代产业体系相对于传统产业体系而言,是在顺应国际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和发展规律中不断演变的。就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现代产业构成的差异很大,因此现代产业体系的架构也会因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现代服务业占主体的产业结构。而在发展中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则体现为农业基础比较稳固,第二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提升较快,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体系。
  (二)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是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服务业大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有:第一,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导致的制造业效率大幅提高,工业品的生产花费的时间和劳动力越来越少,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趋减少。第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新产业与新业态,这种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由最初的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现在的三二一。
  二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源泉。国家间、区域间的战略性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代表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结合河北实际,应规划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是低碳产业、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稀缺性和人类消费的无度性之间的矛盾,现代产业的绿色化发展成为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低碳经济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河北作为重工业为主的省份,在这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是相关联产业的融合与聚集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现代产业体系中各产业之间联系十分密切,不同产业间在相互融合与渗透。不仅各产业之间存在渗透和融合,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也是如此。产业聚集化可以节约成本,同时也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整体趋势。
  五是企业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从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都会有一批规模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它们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品牌成为提升整体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力量。
  六是产业市场开放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开放的产业市场可以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信息的传递和新的产业萌发和培育。
  七是产业变革和动态适应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永恒主题。伴随着科技更新的日益加快和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随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样性和动态性。现代的产业结构应该具有不断调整和动态适应的能力,在不断的变化中满足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
  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比重偏低
  从国际水平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在70%左右,2009年北京为71%,天津为41%,山东为42%,江苏为38%,浙江为41%,而河北省只有34.84%,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日益拉大的趋势。
  (二)第二产业比重偏大,资源依赖度较高
  一直以来,河北省就是一个重工业大省,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突出,第二产业占了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吸收了一半左右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吸纳了一半左右的从业人数,其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而第二产业中又以重化工工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发展的粗放度较高。这些传统的行业现在仍然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而满足人们最终需求的轻工业以及精加工业比重偏低,且多为资源依赖度较高的产业。河北省资源型的传统产品占产品总数的一半以上,这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说明河北省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伴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步枯竭和低碳环保的政策要求,河北的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三)第一产业依然落后,投入相对不足
  尽管河北省是北方的农业大省,但是以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河北省的发展依然落后,主要表现在:对第一产业的投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过多,直接导致了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河北省的农业种植结构仍然是传统的种植结构,而进入新世纪后,粮食产量变化幅度不大,价格增幅很小,而高效农业在河北发展严重滞后。
  基于产业体系构建的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对接
  (一)充分利用环渤海环京津区位优势,加快进行产业对接
  产业对接是区域间政府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为避免盲目竞争和实现共同利益,以产业政策协调和构建产业协作平台来引导企业开展产业合作,最终实现合理产业分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河北与京津的产业,尤其是主导产业的重复建设和同质化发展比较严重,未能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在市场机制下形成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三省市都将汽车、电子、化工、食品等产业定为主导产业,这种相同或相近的产业结构势必造成区际间对同类资源和同类市场的无序竞争,影响区域特色的形成与优势的发挥。产业对接就是要充分利用三地各自的产业优势,进行产业的差异化布局。同时在产业对接过程中,也要防止出现将京津的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河北的情况。所以河北的产业对接是有选择的对接,是符合河北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的对接,而不是“拣到篮里就是菜”。
  (二)充分利用重工业现有基础,大力提升现有工业水平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一个产业链长、前向和后向关联度高、与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联系紧密的产业,在整个工业化乃至信息化时期,制造业都是产业和市场竞争的一大焦点,产业带动效果明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必须充分利用河北省现有的工业基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培育和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针对目前河北省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河北省可以在光伏电池及应用工程、风力发电装备制造、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物联网开发及应用、通信网络设备、软件与信息服务、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中大有作为。
  (三)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
  河北现有的产业仍然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主要特点的资源消耗型为主,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会日益突出。因此河北省要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现有产业的环保水平,对高耗能、高污染的小炼钢、小煤窑加快进行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对大型企业要加快实施环保改造,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在强化有关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的基础上,立足于各产业及各产业内部各行业环节的循环联系,使各个产业及各产业内各行业、环节的循环纳入到整体经济的循环,确保循环经济建设不断向高层次提升。二是大力发展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低碳环保产业,让新型的产业填补淘汰下来的落后产业的空缺,从总体上提升河北产业的环保水平。
  (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方面,河北有着中南部广阔的平原,土地优势非常突出。由于发展相对落后,人力成本相对发达地区要低很多,因此河北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有着很强的基础优势。但是河北现在的农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很低,因此要按照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行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延伸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促进产加销经营一体化。二是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加快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科技示范园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重点是抓好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应用。
  (五)充分利用产业战略转型机遇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对服务业结构进行调整,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推动产业向国际产业价值链和国内产业价值链高端转移,推动物质经济产业向非物质经济产业转移。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加快构筑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研发、信息、商务、物流等;二是大力发展生活服务型现代服务业,如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养老、家政、健康、文化和公用事业等;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现代服务业,如农产品和农资销售配送、农技推广、信息和金融服务等;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沿太行山脉的山区生态旅游,以西柏坡为核心的红色旅游,邯郸、承德等市的历史文化旅游,秦皇岛的滨海度假旅游,张承地区的草原生态旅游以及其他地方的区域性旅游项目,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民资、外资兴办旅游项目和企业;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加快发展现代传媒业、出版印装业、动漫游戏业、会展业、休闲健身和文化产品业,培育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和优势文化产业园,建设示范文化产业基地,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六)充分发挥现有省内区域产业布局优势,发展产业聚集区
  根据河北省内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若干产业聚集区。利用廊坊、秦皇岛现有的信息产业基础,建立廊坊、秦皇岛信息产业和软件外包产业聚集区;利用本省及内蒙古的资源(如稀土)优势,以唐山为基地,在原材料加工业基础上寻求建立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以保定为基地,建立新能源聚集区,重点扶持太阳能(光伏电池)、蓄电池和风电、地热设备;以石家庄为基地,建立生物制药产业聚集区,并利用保定的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改变以化学药品为主的格局;积极推进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唐山海港开发区、承德高新区等产业聚集区建设;培育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邯郸冀南装备新城等重点产业聚集区。优先配置要素资源,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努力实现集约、集聚、科学发展。
  (七)充分利用现有产业的品牌和规模基础,培育大企业大品牌
  河北在工业行业中的食品饮料、建材、汽车、钢铁、纺织等有在全国知名的品牌,但是总体而言,河北省的品牌培育还有很大潜力。因此河北省需要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在该行业有影响力的品牌。河北要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产业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为河北的经济发展大厦架设强大的支柱。
  参考文献:
  1.林巍.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与区域经济中心形成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0(12)
  2.丁耀民.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由大变强[J].政策望,2007(12)
  3.吴海瑾.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科技与经济,2009(1)

推荐访问:区域经济 对接 结构优化 京津冀